新中国成立以来南水北调东线方案的规划过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6 08:4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8:37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规划与建设历经多个阶段,逐步完善,旨在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这一过程始于探索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学院与水电部等单位组成研究组,提出多条调水线路,其中一条是利用长江下游水源,通过大运河提水至华北地区。经过40年的建设,江苏江水北调工程为后续东线工程奠定基础。
1976年,为解决海河流域水资源危机,水电部启动南水北调规划,提出近期工程方案,以农业供水为主,规划向城市供水、改善灌溉面积及京杭运河航运。1978年,*批准东线调水方案,同意规划提出的输水线路和抽水梯级方案,并要求补充灌区规划等。1981年至1983年间,淮委编制完成东线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一步研究供水范围、规模和布局,建议实施抽江等工程方案。1983年,*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求计委、水电部等共同研究,抓紧建设。1986年至1988年,国家计委评估报告指出,东线工程规划需修改补充,强调以解决北方缺水为重点。1990年规划则增加了城市工业供水,调整了灌溉面积,并细化了实施步骤和工程规模。
1990年至1993年间,东线工程修订规划报告完成,供水范围扩大至北京市和胶东地区,灌溉面积缩减,同时考虑了京杭运河天津至长江段航运。1991年至1993年,针对环境影响报告进行了补充工作,评估报告通过水利部预审。1993年,规划报告和可行性研究修订报告审查通过。
2000年至2002年间,为缓解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地区日益严重的缺水问题,东线工程修订规划(2001年修订)提出分期实施,以解决沿线城市生活、工业用水需求,同时考虑恢复京杭运河航运。规划中灌溉面积缩减,特别强调了“清水廊道”建设,编制《南水北调东线治污规划》,有效推进了东线治污工程。2002年,国家*、水利部联合编制《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获得*批复,东线一期工程于2002年12月开工,2013年底建成通水。
在一期工程即将建成之际,2012年*要求加快后续工程论证及前期工作。东线二期工程规划开始研究,旨在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需求,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再次将北京纳入供水范围,重视生态环境用水,并考虑向天津市、河北省东部及雄安新区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