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08:3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4:44
实际上,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对于死刑犯,秋后斩首这条规定确实是有明文规定。据史*载,从汉朝起,死刑犯的问斩日期都在秋季之后。
虽然秦朝以法为尊,主张实行严峻的法制来统治人民。但是到了汉朝,却推崇以儒学治国。此时,大臣们纷纷上书,建议汉武帝秋后处决死刑犯,理由是秋季是万物凋零的季节,犯人死后可以叶落归根,这样才能顺应天意。汉武帝听从了这个建议,从此,后世各个朝代统治者都沿袭了秋后问斩这一惯例。
在古代社会,自然科学远远没有如今这样发达,很多神秘的自然现象古人都无法给予合理的解释,因此只有寄托于神鬼玄学之说,相信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作为统治者的皇帝,更是对此深信不疑,所以每年帝王们都要拜祭天地,祈祷风调雨顺,国运昌盛。从这个角度来说,执行死刑自然也要符合大自然的规律,春季万物复苏,生命开始茁壮成长,所以不宜执行死刑。而秋季草木枯萎,万物蛰伏,天地一片萧瑟,方可执行斩首。
此外,学界还有另外一种理论,认为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士农工商之中以农民人数最多。秋季之前人们都会忙着干农活,没空闲时间来观看犯人被斩首,如果在秋季之前处刑,起不到震慑作用。但是在秋季收获农作物之后,老百姓们基本就没啥事可干了,空闲时间也多,这个时候将犯人斩首,容易引起民众们围观,从而警告百姓们遵纪守法做个良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4:44
古代一直有“球后问斩”一说,这里的“秋后”是指秋分以后,而不是立秋以后。那么古代判刑为何要“秋后问斩”呢?
古时候,由于科学文化的落后,人们不能正确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某些现象,认为在人类和自然界万事万物之外存在着一个能支配万物的造世主。灾害、瘟疫、祥瑞、丰年都是上天赐予的,因而人们的一切行为都必须符合天意。设官、立制不仅要与天意相和谐,刑杀、赦免也不能与天意相违背。
后来汉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意思大概就是庆、赏、罚、刑为帝王的四种执政行为,要与四季变化相适应。他认为春夏应该行赏,秋冬才可行刑,如果不按四季执行,就会受到惩罚。自此以后“秋冬行刑”就被载入律令成为历朝历代的沿用的规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4:45
因为只有秋天的时候,老百姓们才不会忙于干农活,没有时间来围观,别的时间真的不合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觉得秋天是一个非常凄凉的季节,基本上所有的古诗也都是在说秋天的萧瑟的,所以这种时候杀犯人,就会让人觉得更加悲惨。而且古人讲究顺应天时,春天和夏天都生机勃勃,秋天完全是被放弃的。
01、毕竟砍头这么大的事情,需要围观群众
如果这个死刑犯在*的时候没有任何人来围观,那么这个人心里可能会很难受吧。但是有人来看的话,他可能觉得自己也是死得其所了。古代的老百姓们每天都是干农活,也只有秋收以后才闲下来,不在这个时候看热闹可就没时间了。何况砍头这种事,威慑性还是挺强的,没人来看就白搞了。
02、秋天是个适合砍头的季节,因为凋零
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呢?树上的树叶随着风飘落下来,只有几片零零星星的挂在上面。所有的颜色基本上都失去了活力。人们也开始结束一年的忙碌,变得懒怠。这种时候砍头才是最适合的吧, 春天太鲜艳,夏天太热烈,冬天太纯洁。只有秋天,因为凋零,万物的死亡都可以被原谅。
03、给死刑犯机会,也是彰显仁慈
在明清时期,才有了秋后问斩。以前直接就地问斩了,哪里会给这些穷凶极恶的人机会。但是古代的律法十分严苛,冤假错案时有发生,通过这种秋后问斩的方式,可以让*有时间重新审视一遍这个案子,到底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这样执行起来更加严谨,也有效降低了冤案的数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4:46
古代犯了罪的人之所以会秋后问斩其实有很多原因。
古人都讲究“良辰吉日”不管是做任何事情,所以古人就算是斩杀罪犯这样的事情也会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时间,因为只有这样才是最正确的。
也有说“人死不能复生”,人的生命其实自古以来都是很重要的,任何一个人都是如此。古代那时候还没有所谓的律师来打官司,人一旦被确认了犯了死罪,那么就会被关押起来,但是这个人的身上到底有没有冤情没有人知道。因为基本上每一个在牢房的人都会叫冤,但是真正清白的人却没有几个。
为了确保自己没有误杀好人,古人就成立了调查小组。这个调查小组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执行官,调查犯人犯罪的经过,搜集他们犯罪的证据,使人们相信执行官并没有冤枉好人,国家还是值得相信的。
其实从上述就可以知道秋后问斩其实并不是说在秋天里面来杀一些罪犯,而是说给大家一个缓冲的时间。其实在秋后问斩之前还有很多步骤,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秋审,这是由大理寺安排的。
如果这个案件复杂,里面的人物复杂,那么执行官大多会将事情报告给大理寺的人,如果大理寺的人也觉得这个人是有冤屈的,之后就会将这个案件交给更上头的人,比如说刑部,而刑部是由君王统辖的,所以大多数刑部不能够决定的事情,最后会被上报给君王。当然这样的情况其实还是非常少的,大多数普通人就停留在秋审这一步骤,之后就被秋后问斩了。而最后由君王决定死刑的一般都是一些有关的富家子弟,要么就是一些权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4:46
历代问斩的时间并不一定都是规定在秋后,到了明清才固定在秋后,嘉庆之后又曾改为随判随斩。选择秋冬二季,实际上是考虑警示的作用,农民在秋冬二季较为空闲,也便于地方*民众观看。而且秋天是肃杀之时,这个时候斩杀犯人也是为了顺应天时。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4:44
实际上,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对于死刑犯,秋后斩首这条规定确实是有明文规定。据史*载,从汉朝起,死刑犯的问斩日期都在秋季之后。
虽然秦朝以法为尊,主张实行严峻的法制来统治人民。但是到了汉朝,却推崇以儒学治国。此时,大臣们纷纷上书,建议汉武帝秋后处决死刑犯,理由是秋季是万物凋零的季节,犯人死后可以叶落归根,这样才能顺应天意。汉武帝听从了这个建议,从此,后世各个朝代统治者都沿袭了秋后问斩这一惯例。
在古代社会,自然科学远远没有如今这样发达,很多神秘的自然现象古人都无法给予合理的解释,因此只有寄托于神鬼玄学之说,相信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作为统治者的皇帝,更是对此深信不疑,所以每年帝王们都要拜祭天地,祈祷风调雨顺,国运昌盛。从这个角度来说,执行死刑自然也要符合大自然的规律,春季万物复苏,生命开始茁壮成长,所以不宜执行死刑。而秋季草木枯萎,万物蛰伏,天地一片萧瑟,方可执行斩首。
此外,学界还有另外一种理论,认为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士农工商之中以农民人数最多。秋季之前人们都会忙着干农活,没空闲时间来观看犯人被斩首,如果在秋季之前处刑,起不到震慑作用。但是在秋季收获农作物之后,老百姓们基本就没啥事可干了,空闲时间也多,这个时候将犯人斩首,容易引起民众们围观,从而警告百姓们遵纪守法做个良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4:44
古代一直有“球后问斩”一说,这里的“秋后”是指秋分以后,而不是立秋以后。那么古代判刑为何要“秋后问斩”呢?
古时候,由于科学文化的落后,人们不能正确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某些现象,认为在人类和自然界万事万物之外存在着一个能支配万物的造世主。灾害、瘟疫、祥瑞、丰年都是上天赐予的,因而人们的一切行为都必须符合天意。设官、立制不仅要与天意相和谐,刑杀、赦免也不能与天意相违背。
后来汉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意思大概就是庆、赏、罚、刑为帝王的四种执政行为,要与四季变化相适应。他认为春夏应该行赏,秋冬才可行刑,如果不按四季执行,就会受到惩罚。自此以后“秋冬行刑”就被载入律令成为历朝历代的沿用的规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4:45
因为只有秋天的时候,老百姓们才不会忙于干农活,没有时间来围观,别的时间真的不合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觉得秋天是一个非常凄凉的季节,基本上所有的古诗也都是在说秋天的萧瑟的,所以这种时候杀犯人,就会让人觉得更加悲惨。而且古人讲究顺应天时,春天和夏天都生机勃勃,秋天完全是被放弃的。
01、毕竟砍头这么大的事情,需要围观群众
如果这个死刑犯在*的时候没有任何人来围观,那么这个人心里可能会很难受吧。但是有人来看的话,他可能觉得自己也是死得其所了。古代的老百姓们每天都是干农活,也只有秋收以后才闲下来,不在这个时候看热闹可就没时间了。何况砍头这种事,威慑性还是挺强的,没人来看就白搞了。
02、秋天是个适合砍头的季节,因为凋零
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呢?树上的树叶随着风飘落下来,只有几片零零星星的挂在上面。所有的颜色基本上都失去了活力。人们也开始结束一年的忙碌,变得懒怠。这种时候砍头才是最适合的吧, 春天太鲜艳,夏天太热烈,冬天太纯洁。只有秋天,因为凋零,万物的死亡都可以被原谅。
03、给死刑犯机会,也是彰显仁慈
在明清时期,才有了秋后问斩。以前直接就地问斩了,哪里会给这些穷凶极恶的人机会。但是古代的律法十分严苛,冤假错案时有发生,通过这种秋后问斩的方式,可以让*有时间重新审视一遍这个案子,到底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这样执行起来更加严谨,也有效降低了冤案的数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4:46
古代犯了罪的人之所以会秋后问斩其实有很多原因。
古人都讲究“良辰吉日”不管是做任何事情,所以古人就算是斩杀罪犯这样的事情也会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时间,因为只有这样才是最正确的。
也有说“人死不能复生”,人的生命其实自古以来都是很重要的,任何一个人都是如此。古代那时候还没有所谓的律师来打官司,人一旦被确认了犯了死罪,那么就会被关押起来,但是这个人的身上到底有没有冤情没有人知道。因为基本上每一个在牢房的人都会叫冤,但是真正清白的人却没有几个。
为了确保自己没有误杀好人,古人就成立了调查小组。这个调查小组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执行官,调查犯人犯罪的经过,搜集他们犯罪的证据,使人们相信执行官并没有冤枉好人,国家还是值得相信的。
其实从上述就可以知道秋后问斩其实并不是说在秋天里面来杀一些罪犯,而是说给大家一个缓冲的时间。其实在秋后问斩之前还有很多步骤,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秋审,这是由大理寺安排的。
如果这个案件复杂,里面的人物复杂,那么执行官大多会将事情报告给大理寺的人,如果大理寺的人也觉得这个人是有冤屈的,之后就会将这个案件交给更上头的人,比如说刑部,而刑部是由君王统辖的,所以大多数刑部不能够决定的事情,最后会被上报给君王。当然这样的情况其实还是非常少的,大多数普通人就停留在秋审这一步骤,之后就被秋后问斩了。而最后由君王决定死刑的一般都是一些有关的富家子弟,要么就是一些权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4:46
历代问斩的时间并不一定都是规定在秋后,到了明清才固定在秋后,嘉庆之后又曾改为随判随斩。选择秋冬二季,实际上是考虑警示的作用,农民在秋冬二季较为空闲,也便于地方*民众观看。而且秋天是肃杀之时,这个时候斩杀犯人也是为了顺应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