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08:32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4:44
秋后问斩,是中国古代司法制度中的一条重要措施。从汉朝开始,除谋反等重罪须立即执行死刑之外,其余死刑均要在秋后进行,这也成为中国古代司法制度中的独特之处。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秋后问斩顺应天道
中国古人讲究天人合一,尊重天道,尊重自然规律。尤其是帝王,身为天子,更要顺应天时天道去办事,才能得到上天的庇佑。
如《春秋繁露》中讲:
天之道,春暖以生,夏暑以养,秋清以杀,冬寒以藏,故曰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
可见,在中国古人的观念里,天道与王道要吻合,才是符合规律的善政,帝王要追随天道为政,才是王政。所以,春天万物滋长,不宜动刀动*,更不应随意剥夺他人的生命。而秋天则万物肃杀,草木凋零,正好顺应天时,在秋后对犯人执行死刑。
第二,秋后问斩更有利于震慑百姓
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大多数人都是种地的农民。农民平时忙于农活,春种秋收,哪儿有空关注犯人行刑。到了秋天终于收获,农民开始进入农闲时光。选择这时处决要犯,正好大家没啥事,就都去观斩,国家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震慑百姓,看的人越多,越容易形成轰动效应,相应地,震慑性也就越大。
第三,秋后问斩体现慎刑原则
慎刑就是用刑审慎,尤其是对于死刑,稍有不慎就会错杀好人。中国古代自汉朝开始形成慎刑的司法原则,所以汉朝时就将秋后问斩作为司法实践的重要措施。到了隋唐以后,全国所有的死刑都要上报*复核,并由皇帝亲自勾决。明清两朝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对死刑的分类处置,即把各地死刑案分为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祖四类。三法司会根据相应情形予以相应的特赦,免除死刑,在保证法律公正的前提下更强调人情。
总的来看,实行秋后问斩,可以给最后的复核和勾决留出了充足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4:44
所谓秋后问斩,指的是过了秋分节气后问斩。这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人们认为在秋后鹰都开始杀鸟祭祀了秋后问斩是指的在立秋之后进行斩首,因为立秋之后一切都变得非常萧条 。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4:45
古代执行死刑一般是在秋冬季节,这与古人的自然神权观念有关,即顺应天意。春夏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而秋冬是树木凋零的季节,象征肃杀。人的行为包括*活动都要顺应天时,否则要受到天神的惩罚。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4:45
因为古人比较迷信,认为春夏都是万物兴旺的时节 ,不易杀生,所以立秋后才斩杀犯人。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4:44
秋后问斩,是中国古代司法制度中的一条重要措施。从汉朝开始,除谋反等重罪须立即执行死刑之外,其余死刑均要在秋后进行,这也成为中国古代司法制度中的独特之处。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秋后问斩顺应天道
中国古人讲究天人合一,尊重天道,尊重自然规律。尤其是帝王,身为天子,更要顺应天时天道去办事,才能得到上天的庇佑。
如《春秋繁露》中讲:
天之道,春暖以生,夏暑以养,秋清以杀,冬寒以藏,故曰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
可见,在中国古人的观念里,天道与王道要吻合,才是符合规律的善政,帝王要追随天道为政,才是王政。所以,春天万物滋长,不宜动刀动*,更不应随意剥夺他人的生命。而秋天则万物肃杀,草木凋零,正好顺应天时,在秋后对犯人执行死刑。
第二,秋后问斩更有利于震慑百姓
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大多数人都是种地的农民。农民平时忙于农活,春种秋收,哪儿有空关注犯人行刑。到了秋天终于收获,农民开始进入农闲时光。选择这时处决要犯,正好大家没啥事,就都去观斩,国家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震慑百姓,看的人越多,越容易形成轰动效应,相应地,震慑性也就越大。
第三,秋后问斩体现慎刑原则
慎刑就是用刑审慎,尤其是对于死刑,稍有不慎就会错杀好人。中国古代自汉朝开始形成慎刑的司法原则,所以汉朝时就将秋后问斩作为司法实践的重要措施。到了隋唐以后,全国所有的死刑都要上报*复核,并由皇帝亲自勾决。明清两朝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对死刑的分类处置,即把各地死刑案分为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祖四类。三法司会根据相应情形予以相应的特赦,免除死刑,在保证法律公正的前提下更强调人情。
总的来看,实行秋后问斩,可以给最后的复核和勾决留出了充足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4:44
所谓秋后问斩,指的是过了秋分节气后问斩。这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人们认为在秋后鹰都开始杀鸟祭祀了秋后问斩是指的在立秋之后进行斩首,因为立秋之后一切都变得非常萧条 。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4:44
秋后问斩,是中国古代司法制度中的一条重要措施。从汉朝开始,除谋反等重罪须立即执行死刑之外,其余死刑均要在秋后进行,这也成为中国古代司法制度中的独特之处。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秋后问斩顺应天道
中国古人讲究天人合一,尊重天道,尊重自然规律。尤其是帝王,身为天子,更要顺应天时天道去办事,才能得到上天的庇佑。
如《春秋繁露》中讲:
天之道,春暖以生,夏暑以养,秋清以杀,冬寒以藏,故曰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
可见,在中国古人的观念里,天道与王道要吻合,才是符合规律的善政,帝王要追随天道为政,才是王政。所以,春天万物滋长,不宜动刀动*,更不应随意剥夺他人的生命。而秋天则万物肃杀,草木凋零,正好顺应天时,在秋后对犯人执行死刑。
第二,秋后问斩更有利于震慑百姓
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大多数人都是种地的农民。农民平时忙于农活,春种秋收,哪儿有空关注犯人行刑。到了秋天终于收获,农民开始进入农闲时光。选择这时处决要犯,正好大家没啥事,就都去观斩,国家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震慑百姓,看的人越多,越容易形成轰动效应,相应地,震慑性也就越大。
第三,秋后问斩体现慎刑原则
慎刑就是用刑审慎,尤其是对于死刑,稍有不慎就会错杀好人。中国古代自汉朝开始形成慎刑的司法原则,所以汉朝时就将秋后问斩作为司法实践的重要措施。到了隋唐以后,全国所有的死刑都要上报*复核,并由皇帝亲自勾决。明清两朝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对死刑的分类处置,即把各地死刑案分为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祖四类。三法司会根据相应情形予以相应的特赦,免除死刑,在保证法律公正的前提下更强调人情。
总的来看,实行秋后问斩,可以给最后的复核和勾决留出了充足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4:45
古代执行死刑一般是在秋冬季节,这与古人的自然神权观念有关,即顺应天意。春夏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而秋冬是树木凋零的季节,象征肃杀。人的行为包括*活动都要顺应天时,否则要受到天神的惩罚。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4:44
所谓秋后问斩,指的是过了秋分节气后问斩。这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人们认为在秋后鹰都开始杀鸟祭祀了秋后问斩是指的在立秋之后进行斩首,因为立秋之后一切都变得非常萧条 。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4:45
因为古人比较迷信,认为春夏都是万物兴旺的时节 ,不易杀生,所以立秋后才斩杀犯人。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4:45
古代执行死刑一般是在秋冬季节,这与古人的自然神权观念有关,即顺应天意。春夏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而秋冬是树木凋零的季节,象征肃杀。人的行为包括*活动都要顺应天时,否则要受到天神的惩罚。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4:45
因为古人比较迷信,认为春夏都是万物兴旺的时节 ,不易杀生,所以立秋后才斩杀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