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8 02:3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2 09:42
唐代初年,军事调动的虎符制度有所变革,改为了银菟符。据推测,这一改动可能与唐高祖出于对祖讳“虎”的避讳,选择十二生肖中位于虎后面的兔作为象征。随后,鱼符又成为新的调兵工具。有人猜测,选用鲤鱼是因为其“鲤”与李姓发音相近,寓意吉祥。鱼符设计为一分为二,朝廷保留左半部分,右半部分则分发至各府、监。具体而言,畿内地区左三右一,畿外地区左五右一,军队调动或官员更换时使用特定编号的鱼符,如现存的“右领军卫道渠府第五”就是其中之一。然而,中唐以后,任命官员的方式简化,直接通过“鱼书”进行任免,不再需要繁琐的鱼符手续。
史书记载,《朝野佥载》曾提及,上官昭容,上官仪的孙女,才情出众,深谙经史,文采斐然,甚至超越了班婕妤和左嫔。在汉代,铜虎符是军事调动的凭证。到了唐朝初期,由于对兔子的吉祥寓意,改用银兔符。接着,又因为鲤鱼被视为吉祥物,唐代采用了铜鱼符,作为官员身份的象征。到了伪周时期,武姓君主与玄武(象征龟)有关,鱼符的使用方式又增添了更多的历史背景。
唐代鱼符,是指唐代通行的鱼形符契。有用于调动军旅、更换守长的铜鱼符;有用于标明官员身份的随身鱼符;还有用于出入宫门、开关宫门的交鱼符、巡鱼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