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7 21:4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16:55
杨于畏迁居至泗水之滨,斋舍紧邻旷野,墙外多古墓。夜深时分,常听见白杨树下的风吹过,声音如同海浪般涌动。他手持蜡烛,独自在屋内,忽然听见墙外有人吟诵:“玄夜凄风却倒吹,流萤惹草复沾帏。”吟声婉转,似女子之声。杨于畏心中疑惑,次日查看墙外,并未发现人迹,只发现一条紫带遗留在荆棘中,便带回窗前。又一晚,吟诵声再次响起,杨于畏搬凳登高,但吟诵声随即停歇。他恍然意识到这吟诵之人可能为鬼,但内心却对之充满向往。次夜,他躲在墙头伺机而动,至一更时分,有一女子自草丛中缓缓而出,手扶小树,低首哀吟。杨于畏轻咳一声,女子突然进入荒草消失不见。此后,杨于畏便常在墙下等待,听女子吟诵完毕,便续上一句:“幽情苦绪何人见?翠袖单寒月上时。”长时间后,女子不再吟诵,杨于畏便入室休息。不久,女子自外来,敛衽施礼,对杨于畏表示尊敬。两人开始交谈,女子透露自己是陇西人,随父亲流寓至此。十七岁时因病离世,已有二十多年。她说自己的吟诵是寄托幽恨之作,希望能有人接续,杨于畏便接下了这份任务。两人在深夜相会,虽未有更进一步的交往,但感情深厚,如同知己。女子每晚在灯下为杨于畏写字,字态端媚。两人还一同研究诗歌,如同得到良友。从此,女子每晚都会吟诵,不久便成了杨于畏生活的一部分。她叮嘱杨于畏不要对外人透露此事,因为自己胆小,怕有恶客入侵。杨于畏答应了她。两人如鱼得水,虽未越界,但在闺房中却胜似画眉。女子在灯下为杨于畏写字,字态端庄。她还自选宫词百首,录诵给杨于畏听。有时,她还会为杨于畏弹奏琵琶,教他下棋,甚至创作曲子,使得杨于畏心怀畅适。两人共同度过了许多欢乐的夜晚,直到有一天薛生来访,发现杨于畏的房内有琵琶和棋盘,对杨于畏的行为表示怀疑。杨于畏醒来后,薛生询问道具的来历,杨于畏解释称只是想学习。薛生翻阅书籍,发现最后一行字写着:“某月日连琐书。”薛生大笑,揭穿了*。杨于畏感到尴尬,无法解释。薛生追问不已,杨于畏无法隐瞒。薛生要求见女子,杨于畏只得将之前答应女子不告诉他人之事告诉薛生。夜深时分,女子前来,对薛生的到来表示愤怒。杨于畏向女子解释,女子表示缘分已尽,从此不再相见。杨于畏尽力安慰,但女子始终不欢而别。薛生离开后,女子前来告知杨于畏,因为他的行为引起了恶客的注意,差点吓坏了她。杨于畏向女子道歉,但女子已决意离开。此后,女子再也没有出现。杨于畏因思念女子而日渐消瘦,无法挽回。某夜,女子忽然出现在房间,杨于畏喜极而泣。女子哭泣不语,最终表示自己曾离开后因羞愧而来求见。她解释自己曾*嫁给一卑鄙之徒,不愿屈身于鬼魅。她表示若杨于畏能接纳她为妻妾,她会割爱相赠,以此证明她仍在杨于畏心中。次日,杨于畏将此意告诉王生,王生大喜。晚上,女子果然带来了她父亲在南粤购买的金玉装饰的佩刀。王生赞叹不已。两人稍作交谈后,王生离开。杨于畏也返回自己的房间,越墙而倒。他醒来时,已听到鸡鸣。手腕疼痛,看到皮肤发红肿胀。王生第二天前来,告诉杨于畏他昨晚的梦境。杨于畏表示未曾梦到射箭之事,但王生感到惊讶,因为杨于畏似乎预先知道。杨于畏拿出手臂上的伤痕,解释了原因。王生回忆梦中女子的样貌,遗憾未能真正见到。他自认为对女子有功,请求再次与女子相见。夜晚,女子前来感谢王生。杨于畏将功劳归于王生,向女子表达真诚的歉意。女子表示感激王生的援手,但对王生的英勇感到害怕。随后,女子表示王生喜爱她的佩刀,刀是她父亲在南粤购买的,价值百金。她深爱此刀,并以金丝缠绕,明珠点缀。她父亲怜惜她早逝,用以殉葬。现在她愿意割爱相赠,以此证明她的心意。次日,杨于畏将此心意告诉王生,王生十分高兴。晚上,女子果然带来了佩刀,对王生说:“请珍重此刀,它非中华之物。”此后,三人如常往来。数月后,女子在灯下对杨于畏微笑,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但面红害羞,最终没有说出。杨于畏抱紧她,她回答说:“多年蒙受您眷爱,我受了您的生机之气,如今身体已有生气,但仍需要生人的精血才能复活。”杨于畏笑道:“你都不愿,我怎么会吝啬呢?”女子解释说:“我们在一起后,您会感到我身体不适,但用药物可以治愈。”于是两人开始相会。之后,女子穿着衣物起身,又说:“我还需要一点生人的血,您愿意忍受痛苦与我相爱吗?”杨于畏取利刃刺臂出血,女子躺在榻上,将血滴入肚脐。然后她起身说:“我不会再来了。您记住一百天的期限,到那时,若坟前的树上有青鸟鸣叫,您就迅速开棺。”杨于畏谨记教导。出门前,女子再次嘱咐他不要忘记,无论是早还是晚,都不可。随后,女子离开。十余天后,杨于畏果然患病,腹部胀痛欲死。医生开药,排出泥状物,三日后痊愈。计算到一百天后,他让家人准备开棺。日落时分,果然看见双只青鸟鸣叫。杨于畏高兴地说:“可以了!”于是他砍掉荆棘,开棺。棺木已朽,但女子的面貌依旧。杨于畏触摸她,感觉到微温。他将女子放入衣物中,放在温暖处。女子气息微弱,细于丝线。杨于畏给她喂汤,到半夜时分,她苏醒过来。每次她对杨于畏说:“二十余年如一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