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7 12:05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3 22:58
[我在论文中引用了林则徐].....
出自 [ 林则徐家训]....哈! 你论文引用了! 更有必要强化一下! 余下问题自己去找! 知识无(截径)学到是自己的!...苦作舟去吧!同学!
“子孙若如我,留钱作什么,贤而多能,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作什么,愚而不孝,且长其恶”。据说这个文字是林则徐家训,不知道真假,网上查了一下,发现版本很多,有的是说来自林则徐的一副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但多数文字意思差不多,而个别字出入的地方占了多数。虽然不知道由来,但是却很难因怀疑其真实性而作出确凿判断。如果说:“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则天下太平矣。”是出自林则徐的口中,几乎也是令人难以怀疑的。所以,很多和为人相关的语言,人们并不一定去怀疑这个话的真实性,因为他的人格的真实性和语言毫不矛盾。
中国历史上有些事情的确是有趣的,许多箴言或者警句往往假托名人,林则徐本身是个英雄形象,加上林则徐书法造诣很高、后来流放更以鬻字为生,林则徐书写对联明志,或者酬答,于是就积累了许多名言,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趣避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到云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等等,但是“子孙若如我”之类的语句似乎来自于家教传说。但是不管真假,林则徐的形象却因此更完美,并以其自身精神形成一种对后人的警示和激励。
围绕林则徐的这类传说很多,据说他的女婿沈葆桢,年轻气盛、恃才放旷,作咏月诗中有两句:“一钩以足明天下,何必清辉满十分。”说自己即使只露出弯弯的一钩残月的才华便足以照亮世界,根本就不需要再全面发挥了。林则徐看毕觉得沈葆桢视野受堵,有碍前程。于是把“何必”的“必”字改为“况”字,变成:“一钩以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虽然是一字之差,但意义却大相径庭,自满霸气变成了积极进取和志存高远的期待。
诗言志是没错的,但是没有言行一致的人格保证,文便无以以人名,名便无以随文扬;指点江山挥扬文字如果建立在一个与民族大义相忤逆的人格上,也就失去了功效和光辉,即使辞藻再美,也不过只是辞藻了。所谓“真作假时假亦真,假作真时真也假。”可以用来说明格言家训中言行一致的意义。
所以,如果这人作到如林则徐性情之完美,即使豪言壮语便没人去怀疑出处,倘若换了汉奸走狗,即使曾经的光荣和豪放也磊落不起来了,高调言论更是授人以柄成诟病之处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3 23:01
如果子孙后代像我这么廉洁,留钱给他干什么,他本来就很贤慧和聪明,我把钱和财产留给他反而损害了他奋斗的意志。子孙不如我,那留钱给他,反而使他好逸恶劳,坐吃山空。留的钱越多,他就越是胡作非为,越是增加其过错. 是反对溺爱的名言
是林则徐的名言,貌似并不是哪部书中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3 23:01
这是林则徐说的,意思是”如果子孙后代像我这么廉洁,留钱给他干什么,他本来就很贤慧和聪明,我把钱和财产留给他反而损害了他奋斗的意志。子孙不如我,那留钱给他,反而使他好逸恶劳,坐吃山空。留的钱越多,他就越是胡作非为,越是增加其过错.”是反对溺爱的名言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3 22:59
林则徐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3 23:00
[我在论文中引用了林则徐].....
出自 [ 林则徐家训]....哈! 你论文引用了! 更有必要强化一下! 余下问题自己去找! 知识无(截径)学到是自己的!...苦作舟去吧!同学!
“子孙若如我,留钱作什么,贤而多能,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作什么,愚而不孝,且长其恶”。据说这个文字是林则徐家训,不知道真假,网上查了一下,发现版本很多,有的是说来自林则徐的一副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但多数文字意思差不多,而个别字出入的地方占了多数。虽然不知道由来,但是却很难因怀疑其真实性而作出确凿判断。如果说:“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则天下太平矣。”是出自林则徐的口中,几乎也是令人难以怀疑的。所以,很多和为人相关的语言,人们并不一定去怀疑这个话的真实性,因为他的人格的真实性和语言毫不矛盾。
中国历史上有些事情的确是有趣的,许多箴言或者警句往往假托名人,林则徐本身是个英雄形象,加上林则徐书法造诣很高、后来流放更以鬻字为生,林则徐书写对联明志,或者酬答,于是就积累了许多名言,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趣避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到云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等等,但是“子孙若如我”之类的语句似乎来自于家教传说。但是不管真假,林则徐的形象却因此更完美,并以其自身精神形成一种对后人的警示和激励。
围绕林则徐的这类传说很多,据说他的女婿沈葆桢,年轻气盛、恃才放旷,作咏月诗中有两句:“一钩以足明天下,何必清辉满十分。”说自己即使只露出弯弯的一钩残月的才华便足以照亮世界,根本就不需要再全面发挥了。林则徐看毕觉得沈葆桢视野受堵,有碍前程。于是把“何必”的“必”字改为“况”字,变成:“一钩以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虽然是一字之差,但意义却大相径庭,自满霸气变成了积极进取和志存高远的期待。
诗言志是没错的,但是没有言行一致的人格保证,文便无以以人名,名便无以随文扬;指点江山挥扬文字如果建立在一个与民族大义相忤逆的人格上,也就失去了功效和光辉,即使辞藻再美,也不过只是辞藻了。所谓“真作假时假亦真,假作真时真也假。”可以用来说明格言家训中言行一致的意义。
所以,如果这人作到如林则徐性情之完美,即使豪言壮语便没人去怀疑出处,倘若换了汉奸走狗,即使曾经的光荣和豪放也磊落不起来了,高调言论更是授人以柄成诟病之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