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8 04:0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04:36
《送康侯杨外孙北上七篇》是故宫博物院的藏品,这幅作品以金笺制成,册页形式,共七开,尺寸为每开纵20.4厘米,横13厘米。这幅作品的书法风格为行楷,共有52行,附有“瑞图”、“白毫庵主”等印章。此诗是张瑞图为外孙杨玄锡送行时所赋,书写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张瑞图时年69岁。此册书法用笔多为侧锋,锐利方硬,大小错杂,奇姿百态,是张瑞图晚年精心之作。
《醉翁亭记》长卷是首都博物馆的藏品,这幅作品以绢本制成,草书风格,长卷共76行,尺寸为纵28厘米,横441厘米。此卷书写于崇祯九年(1636年),张瑞图被罢官后,晚年居家所作。作品具纵向奔流气势,强调横势的笔法和结构,特别强调直入平出的侧锋和锐利方便的折笔。整幅作品大小错杂,奇姿百出,粗头乱服,一任自然。
《卫民祠碑》刻是晋江市博物馆的藏品,这是张瑞图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回晋江时撰文并书写的。碑长221厘米,宽83.5厘米,厚11.5厘米,圭首,碑额阴刻篆书“皇明”两字,正文行书竖排9行,最后阴刻行书题款“万历庚申翰林编修郡人张瑞图撰并书”,全文计252字。碑文记载了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泉州知府熊尚初率兵抵抗奇袭泉州的邓茂七农民起义军,在晋江县二都(今磁灶镇)古陵坡阵亡,百姓为其立祠崇祀的史实。书法熟练果断,气势淋漓,点画、字形之间的呼应及笔势协调,章法上字距紧密,行距疏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张瑞图书法传世作品甚多,但如该碑篇幅之巨、字数之多的真迹,则为仅见。
行书条幅是厦门市博物馆的藏品,这幅作品为纸质,尺寸为高1.10米,宽0.45米。作品年代久远,纸色已苍黄,且多处残蛀破损,但字迹基本完好,神完气足,行书行末署“瑞图”两字。是张瑞图较好的存世文物之一。起笔以挫为主,顿挫结合;行笔以撑为主,起伏跳跃,撑中有转,笔画伸展。写来斜倾出险,险中求正。整幅作品气势宏大、*人,紧峭中求险峻,空间的分布在飞扬的笔锋中有着音乐般的律动,百看不厌。
“闲门吹铁篴,古石长苔藓。”这幅五言行书联,充分地体现张瑞图的书法风格和韵致。清·吴隐评此联云:其“书法钟、王,悬于室中,可避火厄。”(《古今楹联汇刻》)泉州大书匾额清·乾隆《泉州府志》称张瑞图蘸发泼墨,厅姿横生,尤精大书匾额。乞者多不择人而与。泉州承天寺“香积堂”、通淮关岳庙“充塞天地”、花桥亭“真人所居”,晋*阳白毫庵“崇德”、安海龙山寺“通天手眼”,南安雪峰寺“应身慈济”,同安“禅露妙莲庵”等,均出其手笔。(《泉州寺庙·承天寺、通淮关岳庙、花桥宫、白毫庵、龙山寺、雪峰寺》)楷书作品现存著名楷书作品有《思复陈先生小传》、《承天寺十奇诗》、《禅鸡冢记》、《浔美晋澄李先生祠碑》、《桃花源记》几种,均为珍品。其中代表作《承天寺十奇诗》尤为精妙(《泉州寺庙·承天寺·承天寺十奇诗碑》)。
张瑞图(1570-1641)明代*、书画家。字长公、无画,号二水、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等。汉族,晋江二十七都霞行乡人(今青阳镇莲屿下行)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第三(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后以礼部尚书入阁,晋建极殿大学士,加少师。崇祯三年,因魏忠贤生祠碑文多其手书,被定为阉党获罪罢归。他以擅书名世,书法奇逸,峻峭劲利,笔势生动,奇姿横生,钟繇、王羲之之外另辟蹊径,为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与董其昌、邢侗、米万钟齐名,有“南张北董”之号;又擅山水画,效法元代黄公望,苍劲有劲,作品传世极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