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现在与原来的变化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04:34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8:13
经济结构是一个内涵非常广泛的概念,它一方面反映的是各种经济成份、要素互相联结、互相作用的方式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另一方面也是各类经济行为体在各个不同的经济领域按照一定的方式活动、构造具不同效能的经济侧面,进而介入经济生活的直接体现。任何一个社会的经济结构都是在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就经济结构的组成而言,它会涉及到产业结构、分配结构、就业结构、供给结构、需求结构等等。
无论社会生产力处何等发展水平,也不论社会在何种制度下存在,只要是社会性的经济行为,都必然是在一定的经济结构之中活动的,并同经济结构形成互动的关系。经济发展或增长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经济结构不断演化的过程,也是经济活动内容不断增添的过程。
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是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具有较强关联性的两方不同的侧面。如果把经济增长视为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的过程,而一定时期的经济总量实际上又等于所有结构的总量的话,那么,经济增长也就等于结构总量的增长。而从动态的角度看,分析经济增长总是不能离开经济结构这一前提的,任何增长都是在一定经济结构条件下的增长,经济结构会从多方面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比如,能否形成与市场要求相吻合的社会经济结构会对经济增长速度产生影响。经济结构的状态如何取决于各类要素在各个经济领域的聚集起向及聚集程度,而现代经济意义上的增长应是指可满足社会需求、能顺利实现自身价值的包括商品和服务内容在内的社会总产品在量上的增长,因此,各类要素在不同经济空间的集聚如果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是符合外部各项需求的,那么,这种经济结构就会对经济增长带来有利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自然就会快一些,各类资源就会高效得到利用;反之,经济结构就会对经济增长造成阻碍,经济增长就会放慢或者停顿,最终导致社会资源的损失和浪费。
另外,经济结构会影响到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生产要素的组合使用的方式方法,它决定着生产力系统的整体效能和发展状况。在不同的经济结构形态之下,对要素的占有要求是各有不同的,各种要素间的相互替代水平亦不同,经济增长的源泉构成也势必会有所不同。美国学者彼特就按经济增长主动力的属性,把经济增长分为了“要素(劳动力、土地及其它初级资源)推动”的增长、“投资推动”的增长、“创新推动”的增长和“财富推动”的增长。不言而喻,这四种不同的增长形式都是要在一定的经济结构条件才会出现的。比如,当经济结构处初级形态之时,社会的经济增长只能主要依赖于劳动力、土地和其它初始资源的大量投入,经济成份间的聚合要求较弱,社会生产力处于一种比较低下的水平。而当经济增长进入“创新阶段”之时,创新技术成份将在经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传统的要素将大量地被技术创新所替代,创新将成为增长的主导部门。
再则,经济结构变化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的质量。经济增长的质量也就是经济增长的效率,即效率与微观的各投入和产出相关的经济变量。说的直接一些,也就是投入产出的化率。而投入产出既同经济结构的需求结构有关,又同经济结构中的供给结构有关,如投入会影响需求的水平,产出会影响供给的水平,需求和供给又与社会的收入水准和分配结构紧密相联。因此,如果经济结构中的各个组成部分能够相互协调,各要素能量可得到充分释放,那么,“经济增长价格”便会相对减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也就成了水到渠成之事了。
此外,经济结构变化会影响到经济增长周期。经济周期的波动是渗透于经济各部门的,如制造业、贸易、金融业等。所以说经济结构会影响到经济增长周期是因为经济结构变化始终是以资本投入、技术创新等因素增减为条件的,社会产业生产力构成(包括中间要素投入结构、产业固定资产的结构和技术结构)当然地会对经济增长周期产生影响。从资本投入的角度看,无论是企业增大存贷投资,还是机器设备投资,或是房屋建设投资,乃至大型基础设施投资,如道路、码头、隧道等,都必然会引起总需求变动,引至生产和就业的增加,使经济增长增添新的上升动力,改变经济增长的曲线,或者是延长增长的上升时间。而经常在经济长波下降阶段出现的重大技术创新,可为社会创造出新的增长快的产业,藉此则可克服下滑趋降波段的低速增长,把社会经济带入另一个具有较高增长速度的时期。
最后,经济结构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受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影响,现代社会的经济结构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了世界性的特征,各种社会经济体系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相互间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在这样的条件下,一社会的经济结构的开放度、该社会在世界产业分工中所处的位置及经济专业化程度、产业转换的弹性大小等方面,都会对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带来影响。如一社会的出口商品在需求方面有高度收入弹性的话,经过一段时间后,其出口增长会表现为快过国民收入的增长;若一社会经济增长依赖的是易于受外部景气影响的产业,那么,这一社会的经济增长稳定性就会较弱。
二、香港经济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影响的一般分析
同其它的经济体系一样,战后的香港经济增长一直是同香港的经济结构变化密切相联的。因此,战后香港的经济增长可以说是“起也结构、落也结构,兴也结构,衰也结构”。香港经济结构及其变化速率对香港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体现在多方面的。
首先,经济结构的缺项性决定了香港经济增长点分布的偏集性。受自然资源条件所*及地理位置所影响,香港经济结构呈现着缺项性的特征,或者说一直是“发育不全”的经济结构。这里没有生产资本品的重工业,没有农牧业,微乎其微的采矿业初期在经济结构中只是处于可忽略不计的地位,后来亦因资源的枯竭而成为消亡的产业。因此,香港永远不可能建立形成产业门类齐全的经济体系,社会经济增长支柱也不可能像一些国家经济那样全面、均衡地分布,战后香港经济结构虽不时变换,但基本上体现为数量有限的几个主导性产业相互间在结构上的比例增减,植根于海港经济土壤之上的对外贸易及配套形成的其他相关产业始终在经济增长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香港靠在全球经济活动中长时间扮演“贸易中心’的角色而推进本身的经济增长。若能俯瞰战后50余年香港经济增长变化图像,很容易就会看出,其增长点并不是多方位分布的,相反,却表现出了高度的偏集性,即经济增长点偏于集中,归根结底,这是由经济结构的缺项性所决定的。
其次,经济结构快速转换性影响经济增长的持续性。日本著名发展经济学家渡边利夫在分析东亚经济之所以能在世界经济低迷时期,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现象时,提出了结构转换连锁理论,认为东亚经济所以能长时期地得到发展,关键在于其有很高的“转换能力”,即东亚各国和地区在根据条件变化进行自我调整,向更加高度化的产业结构转换的应变能力方面,“显示出比其他地区更加超前的力量”;而且在该区,由于各国都具有很高的结构转换能力,一国的结构调整和转换会立即诱发他国的结构转换,从而产生一种结构转换连锁效应,使整个区域经济保持一种生生不息的发展活力。作为区内的重要经济成员,香港在战后50余年的发展中也表现出了较强的结构转换能力,从而也推动了自身经济的长时期快速增长。回顾香港战后50余年的经济结构转化,可以发现这样一些特点:一是结构转化速率决,如从经济成长阶段上看,香港在50年时间内数度转换经济结构,这在其他的经济体系中是难得一见的;二是可快速催生某一产业的产生和崛起,如现代制造业可在香港迅速发展壮大,并使香港较快实现社会工业化;三是完全依条件的变化而调整,如香港工业可因50年代贸易的受阻而异军突起,亦可因80年代内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外移;四是支柱产业的高级化进程快,如香港的第三产业由初期的批发零售、出口贸易、餐厅和酒店等传统行业占主导地位发展到由金融、保险业、地产业以及商用服务业等新兴行业占主导地位仅仅用了二、三十年的时间。这样一种从多方面表现出来的结构转化速率无疑会对因条件变化所带来的种种增长阻力产生化解或减弱作用,因而使社会经济获得长时期增长的前进动力。
第三,经济结构演化的阶段性也决定了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经济结构的升级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始终要被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物质技术状况的阶段性所左右,并最终使经济增长呈现出阶段性的增长特征。比如,战后初期,香港本身生产能力低弱,社会经济活动主要围绕转口贸易展开,经济增长则表现出了靠贸易发展带动增长的阶段性特征。而自50年代起,当香港的外部资本流入迅速增多,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技术成份出口增大后,香港的经济结构则提升至另一层次,香港经济增长也进入到靠对外贸易和制造业共同带动的阶段。当社会的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财富达到较高丰裕程度时,香港经济结构则显出了第三产业迅速壮大的阶段特征,香港的经济增长也因此表现为主要靠第三产业发展所推动。
第四,经济结构的开放性会影响到经济增长波幅的变化性。对一社会的经济结构,可依其与域外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大小而对其开放性作出划分判断。显而易见,与域外经济联系程度高的经济结构即应为开放性大的经济结构,反之,即为开放性小的经济结构。而不同经济体系的经济联系一般是以相互间的要素交流为联结纽带的,主要体现为资本和商品在相互间的流入或流出。因此对一经济结构而言,如果对外贸易和国际间的资本交流活动在其中占较大比例的话,这一结构即应属开放程度较高的经济结构,反之亦相反。而经济结构的开放性大小或程度高低实质上反映的是一经济体系对外依赖程度的高低,因此经济结构开放性如何势必会对经济增长的波幅产生影响:经济结构开放性大,其对外的依赖程度也大,这种结构之下的经济增长受外部条件变化的影响也大;相反,经济结构开放性小,其对外的依赖性也小,这种结构之下的经济增长受外部变化的影响也就小。香港无疑属经济结构开放性较大的社会;无论是按人们通常所用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衡量,还是按对外投资依存度判断都可证明这一点(见表1、2)。从中也就不难找出香港经济增长波幅易变的答案。
第五,经济结构吸纳资源的偏好性也决定了经济增长的导向性。因经济结构形态的不同,其所吸纳的资源构成也是不尽相同的,比如同是吸纳资本,有的经济结构中实物资本多一些,有的则虚拟资本多一些;有的经济结构中技术成份多一些,有的则传统要素成份多一些,这种实际存在着的经济结构吸纳资源的构成偏差势必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的导向,比如是向实物经济领域偏移,还是向虚拟经济领域偏移,是推动诸类产业的齐头并进、全面增长,还是尽力推动某一产业的发展。因经济结构的基础条件影响,在吸纳各类资源方面,各个时期的香港经济结构一直是表现出有所取、有所舍的特点,由此也使各个不同阶段的经济增长呈现出了不同的导向性。如在经济结构主要处于吸纳贸易及相关资源状态时,香港经济则呈现出了主力发展对外贸易业的增长导向;如经济结构形成了多方吸纳资源的动力机制时,社会经济会出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便会成为不容怀疑的理所应当之事。总结香港经济增长过程可以让人得出结论,香港经济增长导向性的不断改变,正是以经济结构吸纳资源的偏好性不断调整为条件的。
第六,经济结构的趋软性会影响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经济结构会因其中生产性活动所占比重的逐渐降低而呈现出日益软性化的趋势,而这种趋势的发展快慢亦会对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产生影响。近。十年来,香港因内外部需求条件的改变,第三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0年的69.5%增加到1997年85.2%,而工业制造业却从1980年占本地生产总值的31.7%下降到1999年的14.7%。这样的经济结构轻型化程度在其它经济体系中是相当罕见的,由此也给服务业造成了所依托的基础日益削弱的隐忧,这样的经济结构一旦受到冲击和干扰,社会的经济增长就很难回复到原来的增长路径,如果没有新的增长因素的出现,或者新的增长动力的形成,增长就会很难达到原来的稳定状态,或者说经济活动不能自动向其稳定状态、稳定增长路径收敛。“九七”金融风暴实际上也就是对这种经济结构的一种验证,从中也发现了这种经济结构的缺陷,认清香港所以须经
历一场较长时间的痛苦结构调整的原因所在。
三、影响香港经济结构变化的诸项因素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是在多方面发挥作用的,那么,经济结构本身又要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呢?概括而言,下面的一些因素在香港战后的经济结构变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1.社会的禀赋资源会对香港的经济结构产生影响。禀赋资源是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的重要基础条件,一社会的经济结构如何,基本上取决于自然资源和其它要素的结合形式。比如,有的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这一地区常会形成以矿产生产加工为主干的产业结构;有的地区牧业资源丰富,这一地区大多会致力发展以牧业为依托的各类产业。香港是自然资源非常稀薄的地区,土地有限,缺乏矿藏,由此也就决定了香港的第一产业只能处于极其微弱并逐渐消亡的状态,因自然资源条件的*,香港的经济结构只能永远定型为“发育不全”类型。但香港又拥有天然良港,这就为各类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性的条件,从而使贸易活动始终成为了香港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香港又是中西方文化交汇的地方,中英文通用,各种不同风格的经营方式在这里易于生存发展,各种不同来源的资本易于在这里交汇融合,社会具备了容易吸纳劳动力、资本的良好条件,因此亦使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比如,“二战”后到70年代,香港的劳动力资源充足,特别是制造业方面的劳动力资源比较充裕,所以在这一阶段的香港经济结构中,贸易业、制造业占据了较大比重。后来当社会资本资源变得充足时,香港的金融服务业自然得到了长足发展,在经济结构中所占据的成份必然日趋增多。
2.地理位置优势影响到香港的经济结构。评价一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是否占据一定的优势,既可以从时区方面考虑,又可以从地点上考虑,还可从交通运输条件上考虑,该地区在这些方面是否占据优势,自然也会对其经济结构产生影响。从时区条件方面看,香港地处纽约和伦敦时差的中转站,是全球各类资本市场24小时全天候运作的重要一环,因此使香港拥有了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天时条件。而从地点条件上看,如果以香港为圆心,以飞行时间为半径,5小时航程之内的香港周围集中着全球半数以上的人口,与那些实行工业化的国家相当靠近,这无疑有助于香港成为国际间商品、资本、技术、信息、劳动力流动的重要集散地。同时香港具有着在全球贸易交往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航运位置,背后是占据全球人口1/5比例、且世界*地位、经济地位日益提升的中国,香港是这一东方潜在最大市场联系外部经济世界的重要窗口和桥梁,这些当然地为香港在促成和推动各类要素流动方面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利条件,使香港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形成了清楚的角色定位,从而衍生出现在的经济结构组成。而香港的交通运输条件是相当优良和完善的,无论是港口、还是机场,或是通讯,都可以说是堪称一流的,这无疑也会对香港经济结构产生影响。
3.需求因素影响到香港的经济结构变化。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现代社会的任何经济活动都是围绕着社会需求进行的,社会需求的变化导向是社会资源配置的最基本动因,社会经济结构逐步高级化是由社会需求层次不断提高所决定的。对于具有较高对外开放度的香港经济体系来说,其经济结构的形成和变化是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从香港内部需求方面看,伴随着社会收入水平的日渐提高,人的生活方式的逐步改变,人们的消费支出结构也相应地在发生变化。在60年代占用消费支出较大比例的是食品、饮品、烟草、家庭管理开销,而经过30余年的发展,人们的个人护理、医疗保健、交通及通讯、娱乐及消费需求有了快速增长,因此势必会带来经济结构的变化。又比如,伴随着都市经济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要求香港与世界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因此也就带动了香港通讯业的发展,香港通讯工具不断更新换代,香港成为人均打出国际电话时间最长的地区,近一半的人口拥有手提电话,电讯业因此在经济结构的比重亦与日俱增。而从外部需求看,过去数十年,亚太区经济蓬勃向上,需求强劲,故带动了香港对外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如1997年香港对外贸易额已达30754亿港元,比本地生产总值高出1.29倍;而包括国际运输、*银行、国际融资及其它金融服务、国际保险与再保险、国际信息处理、国际咨询、国际电讯服务、广告、设计、会计管理服务内容在内的服务贸易方面,在1987~1996年的十年时间里,其出口年增幅达到了16%,1996年出口额达3929亿港元,在世界排名第九位,超过新加坡、瑞士、加拿大和韩国。不言而喻,这种外部需求的增加自然会影响到香港经济结构变化。
4.供给因素也对香港经济结构产生影响。实际上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所牵涉的无非就是供给和需来两个方面,因此,供给对经济结构产生影响也是理所当然之事。比如,因投入成本较高或无法形成规模,或因资源的消耗殆尽,香港的农业从50年代占香港生产总值的3-4%的比重减为80年代以后的占百分之零点儿的比重,采矿业60年代占本地生产总值尚有微弱的0.2%的比重,到90年代则因资源枯竭而完全消亡。又比如,香港地少人多,可供商业利用的已开发土地资源相对不足,因此使房地产业在香港经济结构中一直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几乎成了香港兴衰的标志。再比如劳动力供给在不同时期会有总量和结构上的不同,如果某一时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为劳动力供给所推动,那么这一时期的经济结构应由劳动密集型成份占主导地位。如果在某一时期劳动力供给在结构上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那么必然会使某些产业出现发展不足的问题。同样,资本供给的流向变化也势必会导致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5.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香港的经济结构。社会的经济发展始终是以社会生产力发展为前提的,而一社会经济结构如何也是被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左右的,社会的产业结构状态、产品结构状态、技术结构状态、企业组织形式、社会分工等归根结底都要被社会生产力的结构状态所影响,社会生产力是推动一社会经济结构升级的根本力量。战后以来,香港经济结构的数度转换,实际上也是一直由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所带动的,香港新兴产业的不断问世,社会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社会分工的日趋细致,经济成分的日渐增多,产业结构的日益高级化无一不是同香港社会的技术进步、人们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紧密相关的。
6.**对香港的经济结构产生影响。**会影响到经济发展,这是不容质疑的,即使是在*奉行“积极不干预主义”的香港,*的*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也是有所影响的。在香港,*通过自由经济*、财政*、土地*、某些行业的约束*等对香港经济活动加以影响。从基本的经济*方面看,香港*以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为其*制订的哲学基础,对经济活动奉行的是最大支持、最少干预的主导*,使社会经济活动的效能可得到较高程度的释放。而在财政*方面,其收入*坚持的是:(1)维持低税率、简单而明确的税制;(2)使*有足够的收入来履行已知的开支承担;(3)维持严格的“用者自付”制度,以厘定各项收费。以期把税率保持在低水平;(4)维持充足的财政储备,以应付日后不可预见的情况;(5)打击偷税及逃税;(6)在最有需求的范畴提供宽减。在财政开支*方面,香港*则坚持了以下一些原则:(1)量人为出;(2)控制公共开支规模及增长率;(3)提供良好的环境,维持规模小而效率高的公营部门;(4)公营部门开支的形式,必须反映*在施政方面所订的缓急次序。很显然,这在保持社会公营部门、私营部门平衡及提高这两大部门效率方面都是有积极作用的,从而也会对经济结构的转换带来积极的影响。当然,香港*还通过对一些公用事业的建设、资助、管理和经营来对经济活动加以影响,比如民生所需的邮政、自来水供应、铁路、地下铁路、隧道和社会基本服务,如教育和房屋等,并通过*、法例确保这些部门保持一定的效率,如公司化、私有化等。此外,香港*还利用自身在土地资源供给上的控制地位。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土地的供应方式和数量,有目的地对香港经济生活施加影响。同时,香港*在培育和保护一些核心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兴起发展过程中,也比较注意制订并实施积极务实的产业*,适当地加以产业约束,使这些产业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如银行业等。这一切当然会对经济结构产生影响。
7.香港本身城市规模对经济结构产生影响。城市规模的不同会带来对要素占用水准的不同、内部需求的不同、与外部联系程度的不同,大的城市必然会更多地占用资源,要求社会的专业化服务程度会更高,也会同外部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伴随着香港城市规模的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要素流入到这一社会之中并得到高效能的配置使用,社会的基础设施投入越来越大,对服务业的需来越来越多样化。很显然,这些也必然会带来经济结构的变化。
8.营商环境对香港经济结构的影响。营商环境可以包括很多方面,如*效率、社会风气、法律体系、营商文化、公共安全、营商成本、生态环境等等,其中的某一方面变化都可能导致某些资源的流入或流出,因此也势必对经济结构带来影响。比如,前一个时期就有一些*公司对越来越严重的香港环境污染提出不满,表示如果这一现象持续下去的话,他们不但不会派员来香港工作,连公司也会撤离香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8:14
小渔港变自由贸易中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8:13
经济结构是一个内涵非常广泛的概念,它一方面反映的是各种经济成份、要素互相联结、互相作用的方式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另一方面也是各类经济行为体在各个不同的经济领域按照一定的方式活动、构造具不同效能的经济侧面,进而介入经济生活的直接体现。任何一个社会的经济结构都是在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就经济结构的组成而言,它会涉及到产业结构、分配结构、就业结构、供给结构、需求结构等等。
无论社会生产力处何等发展水平,也不论社会在何种制度下存在,只要是社会性的经济行为,都必然是在一定的经济结构之中活动的,并同经济结构形成互动的关系。经济发展或增长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经济结构不断演化的过程,也是经济活动内容不断增添的过程。
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是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具有较强关联性的两方不同的侧面。如果把经济增长视为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的过程,而一定时期的经济总量实际上又等于所有结构的总量的话,那么,经济增长也就等于结构总量的增长。而从动态的角度看,分析经济增长总是不能离开经济结构这一前提的,任何增长都是在一定经济结构条件下的增长,经济结构会从多方面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比如,能否形成与市场要求相吻合的社会经济结构会对经济增长速度产生影响。经济结构的状态如何取决于各类要素在各个经济领域的聚集起向及聚集程度,而现代经济意义上的增长应是指可满足社会需求、能顺利实现自身价值的包括商品和服务内容在内的社会总产品在量上的增长,因此,各类要素在不同经济空间的集聚如果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是符合外部各项需求的,那么,这种经济结构就会对经济增长带来有利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自然就会快一些,各类资源就会高效得到利用;反之,经济结构就会对经济增长造成阻碍,经济增长就会放慢或者停顿,最终导致社会资源的损失和浪费。
另外,经济结构会影响到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生产要素的组合使用的方式方法,它决定着生产力系统的整体效能和发展状况。在不同的经济结构形态之下,对要素的占有要求是各有不同的,各种要素间的相互替代水平亦不同,经济增长的源泉构成也势必会有所不同。美国学者彼特就按经济增长主动力的属性,把经济增长分为了“要素(劳动力、土地及其它初级资源)推动”的增长、“投资推动”的增长、“创新推动”的增长和“财富推动”的增长。不言而喻,这四种不同的增长形式都是要在一定的经济结构条件才会出现的。比如,当经济结构处初级形态之时,社会的经济增长只能主要依赖于劳动力、土地和其它初始资源的大量投入,经济成份间的聚合要求较弱,社会生产力处于一种比较低下的水平。而当经济增长进入“创新阶段”之时,创新技术成份将在经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传统的要素将大量地被技术创新所替代,创新将成为增长的主导部门。
再则,经济结构变化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的质量。经济增长的质量也就是经济增长的效率,即效率与微观的各投入和产出相关的经济变量。说的直接一些,也就是投入产出的化率。而投入产出既同经济结构的需求结构有关,又同经济结构中的供给结构有关,如投入会影响需求的水平,产出会影响供给的水平,需求和供给又与社会的收入水准和分配结构紧密相联。因此,如果经济结构中的各个组成部分能够相互协调,各要素能量可得到充分释放,那么,“经济增长价格”便会相对减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也就成了水到渠成之事了。
此外,经济结构变化会影响到经济增长周期。经济周期的波动是渗透于经济各部门的,如制造业、贸易、金融业等。所以说经济结构会影响到经济增长周期是因为经济结构变化始终是以资本投入、技术创新等因素增减为条件的,社会产业生产力构成(包括中间要素投入结构、产业固定资产的结构和技术结构)当然地会对经济增长周期产生影响。从资本投入的角度看,无论是企业增大存贷投资,还是机器设备投资,或是房屋建设投资,乃至大型基础设施投资,如道路、码头、隧道等,都必然会引起总需求变动,引至生产和就业的增加,使经济增长增添新的上升动力,改变经济增长的曲线,或者是延长增长的上升时间。而经常在经济长波下降阶段出现的重大技术创新,可为社会创造出新的增长快的产业,藉此则可克服下滑趋降波段的低速增长,把社会经济带入另一个具有较高增长速度的时期。
最后,经济结构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受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影响,现代社会的经济结构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了世界性的特征,各种社会经济体系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相互间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在这样的条件下,一社会的经济结构的开放度、该社会在世界产业分工中所处的位置及经济专业化程度、产业转换的弹性大小等方面,都会对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带来影响。如一社会的出口商品在需求方面有高度收入弹性的话,经过一段时间后,其出口增长会表现为快过国民收入的增长;若一社会经济增长依赖的是易于受外部景气影响的产业,那么,这一社会的经济增长稳定性就会较弱。
二、香港经济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影响的一般分析
同其它的经济体系一样,战后的香港经济增长一直是同香港的经济结构变化密切相联的。因此,战后香港的经济增长可以说是“起也结构、落也结构,兴也结构,衰也结构”。香港经济结构及其变化速率对香港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体现在多方面的。
首先,经济结构的缺项性决定了香港经济增长点分布的偏集性。受自然资源条件所*及地理位置所影响,香港经济结构呈现着缺项性的特征,或者说一直是“发育不全”的经济结构。这里没有生产资本品的重工业,没有农牧业,微乎其微的采矿业初期在经济结构中只是处于可忽略不计的地位,后来亦因资源的枯竭而成为消亡的产业。因此,香港永远不可能建立形成产业门类齐全的经济体系,社会经济增长支柱也不可能像一些国家经济那样全面、均衡地分布,战后香港经济结构虽不时变换,但基本上体现为数量有限的几个主导性产业相互间在结构上的比例增减,植根于海港经济土壤之上的对外贸易及配套形成的其他相关产业始终在经济增长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香港靠在全球经济活动中长时间扮演“贸易中心’的角色而推进本身的经济增长。若能俯瞰战后50余年香港经济增长变化图像,很容易就会看出,其增长点并不是多方位分布的,相反,却表现出了高度的偏集性,即经济增长点偏于集中,归根结底,这是由经济结构的缺项性所决定的。
其次,经济结构快速转换性影响经济增长的持续性。日本著名发展经济学家渡边利夫在分析东亚经济之所以能在世界经济低迷时期,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现象时,提出了结构转换连锁理论,认为东亚经济所以能长时期地得到发展,关键在于其有很高的“转换能力”,即东亚各国和地区在根据条件变化进行自我调整,向更加高度化的产业结构转换的应变能力方面,“显示出比其他地区更加超前的力量”;而且在该区,由于各国都具有很高的结构转换能力,一国的结构调整和转换会立即诱发他国的结构转换,从而产生一种结构转换连锁效应,使整个区域经济保持一种生生不息的发展活力。作为区内的重要经济成员,香港在战后50余年的发展中也表现出了较强的结构转换能力,从而也推动了自身经济的长时期快速增长。回顾香港战后50余年的经济结构转化,可以发现这样一些特点:一是结构转化速率决,如从经济成长阶段上看,香港在50年时间内数度转换经济结构,这在其他的经济体系中是难得一见的;二是可快速催生某一产业的产生和崛起,如现代制造业可在香港迅速发展壮大,并使香港较快实现社会工业化;三是完全依条件的变化而调整,如香港工业可因50年代贸易的受阻而异军突起,亦可因80年代内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外移;四是支柱产业的高级化进程快,如香港的第三产业由初期的批发零售、出口贸易、餐厅和酒店等传统行业占主导地位发展到由金融、保险业、地产业以及商用服务业等新兴行业占主导地位仅仅用了二、三十年的时间。这样一种从多方面表现出来的结构转化速率无疑会对因条件变化所带来的种种增长阻力产生化解或减弱作用,因而使社会经济获得长时期增长的前进动力。
第三,经济结构演化的阶段性也决定了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经济结构的升级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始终要被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物质技术状况的阶段性所左右,并最终使经济增长呈现出阶段性的增长特征。比如,战后初期,香港本身生产能力低弱,社会经济活动主要围绕转口贸易展开,经济增长则表现出了靠贸易发展带动增长的阶段性特征。而自50年代起,当香港的外部资本流入迅速增多,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技术成份出口增大后,香港的经济结构则提升至另一层次,香港经济增长也进入到靠对外贸易和制造业共同带动的阶段。当社会的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财富达到较高丰裕程度时,香港经济结构则显出了第三产业迅速壮大的阶段特征,香港的经济增长也因此表现为主要靠第三产业发展所推动。
第四,经济结构的开放性会影响到经济增长波幅的变化性。对一社会的经济结构,可依其与域外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大小而对其开放性作出划分判断。显而易见,与域外经济联系程度高的经济结构即应为开放性大的经济结构,反之,即为开放性小的经济结构。而不同经济体系的经济联系一般是以相互间的要素交流为联结纽带的,主要体现为资本和商品在相互间的流入或流出。因此对一经济结构而言,如果对外贸易和国际间的资本交流活动在其中占较大比例的话,这一结构即应属开放程度较高的经济结构,反之亦相反。而经济结构的开放性大小或程度高低实质上反映的是一经济体系对外依赖程度的高低,因此经济结构开放性如何势必会对经济增长的波幅产生影响:经济结构开放性大,其对外的依赖程度也大,这种结构之下的经济增长受外部条件变化的影响也大;相反,经济结构开放性小,其对外的依赖性也小,这种结构之下的经济增长受外部变化的影响也就小。香港无疑属经济结构开放性较大的社会;无论是按人们通常所用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衡量,还是按对外投资依存度判断都可证明这一点(见表1、2)。从中也就不难找出香港经济增长波幅易变的答案。
第五,经济结构吸纳资源的偏好性也决定了经济增长的导向性。因经济结构形态的不同,其所吸纳的资源构成也是不尽相同的,比如同是吸纳资本,有的经济结构中实物资本多一些,有的则虚拟资本多一些;有的经济结构中技术成份多一些,有的则传统要素成份多一些,这种实际存在着的经济结构吸纳资源的构成偏差势必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的导向,比如是向实物经济领域偏移,还是向虚拟经济领域偏移,是推动诸类产业的齐头并进、全面增长,还是尽力推动某一产业的发展。因经济结构的基础条件影响,在吸纳各类资源方面,各个时期的香港经济结构一直是表现出有所取、有所舍的特点,由此也使各个不同阶段的经济增长呈现出了不同的导向性。如在经济结构主要处于吸纳贸易及相关资源状态时,香港经济则呈现出了主力发展对外贸易业的增长导向;如经济结构形成了多方吸纳资源的动力机制时,社会经济会出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便会成为不容怀疑的理所应当之事。总结香港经济增长过程可以让人得出结论,香港经济增长导向性的不断改变,正是以经济结构吸纳资源的偏好性不断调整为条件的。
第六,经济结构的趋软性会影响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经济结构会因其中生产性活动所占比重的逐渐降低而呈现出日益软性化的趋势,而这种趋势的发展快慢亦会对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产生影响。近。十年来,香港因内外部需求条件的改变,第三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0年的69.5%增加到1997年85.2%,而工业制造业却从1980年占本地生产总值的31.7%下降到1999年的14.7%。这样的经济结构轻型化程度在其它经济体系中是相当罕见的,由此也给服务业造成了所依托的基础日益削弱的隐忧,这样的经济结构一旦受到冲击和干扰,社会的经济增长就很难回复到原来的增长路径,如果没有新的增长因素的出现,或者新的增长动力的形成,增长就会很难达到原来的稳定状态,或者说经济活动不能自动向其稳定状态、稳定增长路径收敛。“九七”金融风暴实际上也就是对这种经济结构的一种验证,从中也发现了这种经济结构的缺陷,认清香港所以须经
历一场较长时间的痛苦结构调整的原因所在。
三、影响香港经济结构变化的诸项因素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是在多方面发挥作用的,那么,经济结构本身又要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呢?概括而言,下面的一些因素在香港战后的经济结构变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1.社会的禀赋资源会对香港的经济结构产生影响。禀赋资源是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的重要基础条件,一社会的经济结构如何,基本上取决于自然资源和其它要素的结合形式。比如,有的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这一地区常会形成以矿产生产加工为主干的产业结构;有的地区牧业资源丰富,这一地区大多会致力发展以牧业为依托的各类产业。香港是自然资源非常稀薄的地区,土地有限,缺乏矿藏,由此也就决定了香港的第一产业只能处于极其微弱并逐渐消亡的状态,因自然资源条件的*,香港的经济结构只能永远定型为“发育不全”类型。但香港又拥有天然良港,这就为各类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性的条件,从而使贸易活动始终成为了香港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香港又是中西方文化交汇的地方,中英文通用,各种不同风格的经营方式在这里易于生存发展,各种不同来源的资本易于在这里交汇融合,社会具备了容易吸纳劳动力、资本的良好条件,因此亦使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比如,“二战”后到70年代,香港的劳动力资源充足,特别是制造业方面的劳动力资源比较充裕,所以在这一阶段的香港经济结构中,贸易业、制造业占据了较大比重。后来当社会资本资源变得充足时,香港的金融服务业自然得到了长足发展,在经济结构中所占据的成份必然日趋增多。
2.地理位置优势影响到香港的经济结构。评价一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是否占据一定的优势,既可以从时区方面考虑,又可以从地点上考虑,还可从交通运输条件上考虑,该地区在这些方面是否占据优势,自然也会对其经济结构产生影响。从时区条件方面看,香港地处纽约和伦敦时差的中转站,是全球各类资本市场24小时全天候运作的重要一环,因此使香港拥有了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天时条件。而从地点条件上看,如果以香港为圆心,以飞行时间为半径,5小时航程之内的香港周围集中着全球半数以上的人口,与那些实行工业化的国家相当靠近,这无疑有助于香港成为国际间商品、资本、技术、信息、劳动力流动的重要集散地。同时香港具有着在全球贸易交往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航运位置,背后是占据全球人口1/5比例、且世界*地位、经济地位日益提升的中国,香港是这一东方潜在最大市场联系外部经济世界的重要窗口和桥梁,这些当然地为香港在促成和推动各类要素流动方面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利条件,使香港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形成了清楚的角色定位,从而衍生出现在的经济结构组成。而香港的交通运输条件是相当优良和完善的,无论是港口、还是机场,或是通讯,都可以说是堪称一流的,这无疑也会对香港经济结构产生影响。
3.需求因素影响到香港的经济结构变化。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现代社会的任何经济活动都是围绕着社会需求进行的,社会需求的变化导向是社会资源配置的最基本动因,社会经济结构逐步高级化是由社会需求层次不断提高所决定的。对于具有较高对外开放度的香港经济体系来说,其经济结构的形成和变化是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从香港内部需求方面看,伴随着社会收入水平的日渐提高,人的生活方式的逐步改变,人们的消费支出结构也相应地在发生变化。在60年代占用消费支出较大比例的是食品、饮品、烟草、家庭管理开销,而经过30余年的发展,人们的个人护理、医疗保健、交通及通讯、娱乐及消费需求有了快速增长,因此势必会带来经济结构的变化。又比如,伴随着都市经济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要求香港与世界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因此也就带动了香港通讯业的发展,香港通讯工具不断更新换代,香港成为人均打出国际电话时间最长的地区,近一半的人口拥有手提电话,电讯业因此在经济结构的比重亦与日俱增。而从外部需求看,过去数十年,亚太区经济蓬勃向上,需求强劲,故带动了香港对外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如1997年香港对外贸易额已达30754亿港元,比本地生产总值高出1.29倍;而包括国际运输、*银行、国际融资及其它金融服务、国际保险与再保险、国际信息处理、国际咨询、国际电讯服务、广告、设计、会计管理服务内容在内的服务贸易方面,在1987~1996年的十年时间里,其出口年增幅达到了16%,1996年出口额达3929亿港元,在世界排名第九位,超过新加坡、瑞士、加拿大和韩国。不言而喻,这种外部需求的增加自然会影响到香港经济结构变化。
4.供给因素也对香港经济结构产生影响。实际上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所牵涉的无非就是供给和需来两个方面,因此,供给对经济结构产生影响也是理所当然之事。比如,因投入成本较高或无法形成规模,或因资源的消耗殆尽,香港的农业从50年代占香港生产总值的3-4%的比重减为80年代以后的占百分之零点儿的比重,采矿业60年代占本地生产总值尚有微弱的0.2%的比重,到90年代则因资源枯竭而完全消亡。又比如,香港地少人多,可供商业利用的已开发土地资源相对不足,因此使房地产业在香港经济结构中一直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几乎成了香港兴衰的标志。再比如劳动力供给在不同时期会有总量和结构上的不同,如果某一时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为劳动力供给所推动,那么这一时期的经济结构应由劳动密集型成份占主导地位。如果在某一时期劳动力供给在结构上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那么必然会使某些产业出现发展不足的问题。同样,资本供给的流向变化也势必会导致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5.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香港的经济结构。社会的经济发展始终是以社会生产力发展为前提的,而一社会经济结构如何也是被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左右的,社会的产业结构状态、产品结构状态、技术结构状态、企业组织形式、社会分工等归根结底都要被社会生产力的结构状态所影响,社会生产力是推动一社会经济结构升级的根本力量。战后以来,香港经济结构的数度转换,实际上也是一直由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所带动的,香港新兴产业的不断问世,社会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社会分工的日趋细致,经济成分的日渐增多,产业结构的日益高级化无一不是同香港社会的技术进步、人们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紧密相关的。
6.**对香港的经济结构产生影响。**会影响到经济发展,这是不容质疑的,即使是在*奉行“积极不干预主义”的香港,*的*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也是有所影响的。在香港,*通过自由经济*、财政*、土地*、某些行业的约束*等对香港经济活动加以影响。从基本的经济*方面看,香港*以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为其*制订的哲学基础,对经济活动奉行的是最大支持、最少干预的主导*,使社会经济活动的效能可得到较高程度的释放。而在财政*方面,其收入*坚持的是:(1)维持低税率、简单而明确的税制;(2)使*有足够的收入来履行已知的开支承担;(3)维持严格的“用者自付”制度,以厘定各项收费。以期把税率保持在低水平;(4)维持充足的财政储备,以应付日后不可预见的情况;(5)打击偷税及逃税;(6)在最有需求的范畴提供宽减。在财政开支*方面,香港*则坚持了以下一些原则:(1)量人为出;(2)控制公共开支规模及增长率;(3)提供良好的环境,维持规模小而效率高的公营部门;(4)公营部门开支的形式,必须反映*在施政方面所订的缓急次序。很显然,这在保持社会公营部门、私营部门平衡及提高这两大部门效率方面都是有积极作用的,从而也会对经济结构的转换带来积极的影响。当然,香港*还通过对一些公用事业的建设、资助、管理和经营来对经济活动加以影响,比如民生所需的邮政、自来水供应、铁路、地下铁路、隧道和社会基本服务,如教育和房屋等,并通过*、法例确保这些部门保持一定的效率,如公司化、私有化等。此外,香港*还利用自身在土地资源供给上的控制地位。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土地的供应方式和数量,有目的地对香港经济生活施加影响。同时,香港*在培育和保护一些核心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兴起发展过程中,也比较注意制订并实施积极务实的产业*,适当地加以产业约束,使这些产业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如银行业等。这一切当然会对经济结构产生影响。
7.香港本身城市规模对经济结构产生影响。城市规模的不同会带来对要素占用水准的不同、内部需求的不同、与外部联系程度的不同,大的城市必然会更多地占用资源,要求社会的专业化服务程度会更高,也会同外部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伴随着香港城市规模的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要素流入到这一社会之中并得到高效能的配置使用,社会的基础设施投入越来越大,对服务业的需来越来越多样化。很显然,这些也必然会带来经济结构的变化。
8.营商环境对香港经济结构的影响。营商环境可以包括很多方面,如*效率、社会风气、法律体系、营商文化、公共安全、营商成本、生态环境等等,其中的某一方面变化都可能导致某些资源的流入或流出,因此也势必对经济结构带来影响。比如,前一个时期就有一些*公司对越来越严重的香港环境污染提出不满,表示如果这一现象持续下去的话,他们不但不会派员来香港工作,连公司也会撤离香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8:14
小渔港变自由贸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