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3 08: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7 01:27
刘仁轨,字正则,尉氏(今河南尉氏)出身,以其深厚的学问和卓越的才华闻名。早年家境贫寒,却勤奋好学,书法技艺精湛。在唐高祖时期,凭借出色的奏章修订能力,他被任命为参军。在唐太宗时,他公正无私,因打死违纪官员鲁宁而受责,但因其直言不讳,反而被提拔为县丞。他曾劝阻唐太宗过度狩猎,得到了赞赏。
高宗时期,刘仁轨参与调查李义府案,尽管没有确证,却因触怒权贵李义府,被调任青州刺史。在百济之战中,尽管遭遇海上风暴导致失利,但由于海难的牵连,他得以免于死罪。龙朔元年,王文度去世引发内乱,百济僧道琛和扶余福信抗唐,倭国支持扶余丰。在刘仁愿的求援下,刘仁轨被任命为带方州刺史,他以严格的军纪和战术智谋,与新罗联军击败百济,道琛退守任存城。
在白江口战役中,面对倭军优势,刘仁轨采用疲敌战术,先占据有利位置,最终在孙仁师的协助下,以四战四捷的辉煌战绩,大败倭军,平定了百济。这场战役不仅是中日战争史上的重要胜利,还阻止了日本侵朝的企图。战后,刘仁轨安抚降者,稳固战果,并继续推进军事行动,攻克任存城。
刘仁轨关注兵役问题,提出官府应改善对战死士兵的待遇,以提振军心。他主张内外一致,反对快速撤军,并坚持稳定边境。他的这些见解被采纳,战后他得到提升并负责大司宪。然而,他过于矫枉,导致袁异式被重用。在高句丽平定和留任平壤期间,刘仁轨继续发挥影响力。
70岁那年,刘仁轨请求退休,后因边境战败复任陇州刺史。他曾担任太子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参与国史编修。在武则天掌权时期,他虽被任命为西京留守,但以年事已高推辞。685年,他改任文昌左相,因病去世,享年85岁,被京城官员哀悼,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于乾陵,赐实封三百户。
刘仁轨(601—685年3月2日),字正则,汉族,汴州尉氏人(今河南省尉氏县张市镇前大庄二组{别名刘响村})在此村的西边桥头有刘仁轨宰相的墓碑。唐朝大臣、著名军事将领、海军统帅。刘仁轨出身隋末的平民之家,虽生在动荡年代,仍“恭谨好学”,“每行坐所在,辄书空地,由是博涉文史。”唐高祖、唐高宗年间,历任给事中、青州刺史。因征战百济而屡立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