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3 15:0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22:27
在三国时期的吴国,新淦县南市村(今江西省新干县金川镇),诞生了一位名叫湛氏的女子,其姓名史无详考。湛氏出身贫寒,父亲早逝,16岁时,她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嫁给了扬武将军陶丹为妾。他们的儿子陶侃,出生在战乱频仍的年代,随着三国归晋,陶家的家道开始衰落,陶丹也未能再展宏图。
陶丹离世后,湛氏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她不仅承受丧夫之痛,还要独自承担起家庭重担。带着对亡夫的深深怀念,她将陶丹的灵柩送回鄱阳老家安葬,然后全身心投入到儿子的教育中。湛氏白天织麻纺线,只为换取儿子读书的费用,自己却节衣缩食,常常在夜半劳作伴读,瓦屋中的油灯映照出她辛勤的身影。
湛氏坚信,孩子的品格自幼即需培养。她严教子,重视劳动精神,告诫儿子珍惜光阴,结交贤良。她的教诲深远而坚定,为儿子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兴元年(318),75岁的湛氏病逝,她的遗愿被后人尊重,安葬在新淦县城十字街右(今新干县城金川镇十字街2号),成为古代四大贤母之一,其美德流传至今。
湛氏的故事被后人铭记,她的故宅旁建有陶侃读书台和洗墨池,附近更有“惜阴书院”和“金川望江楼”。宋代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名人都曾游历此处,留下对湛氏教子精神的赞美诗篇。她的贤良和教子之道,成为妇女界永恒的楷模。
陶母湛氏(243—318),是东晋名将陶侃(陶渊明之曾祖)的母亲,也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良母,以教子有方和宽厚待人称道于世。她与孟母、欧母、岳母齐名,一同被尊称为“四大贤母”。陶母“教子惜阴”、“截发易肴”、“送子三土”、“退鲊责儿”的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