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位血管造影 同一导管全解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21:2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9 09:05
多部位血管造影 同一导管54岁的阳先生患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入院,我们对其用同一导管经桡动脉径路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外周动脉造影+PTCA(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诊断为左冠前降支狭窄、左颈内动脉狭窄后,分别在其狭窄处置入支架。阳先生术后走回病房,7天后康复出院。
以前像阳先生这种患者,按惯例要经历心血管内科的冠状动脉造影+PTCA和神经内科的外周动脉造影+PTCA两次诊疗过程。我科在2006年8月探索性地进行了首例经桡动脉径路使用5F多功能造影管,在心血管介入治疗领域开了同一导管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和脑血管、肾动脉外周动脉等造影的先河。《国际心脏病学杂志》刊载了相关研究论文。
桡动脉径路 优势在哪?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血管介入已成为重要的诊疗方法,在心脏大血管疾病、头颈部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肿瘤和外周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血管介入径路由最早的股动脉、肱动脉到桡动脉径路。自1989年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开始,冠状动脉介入适应证已扩展到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慢性闭塞性病变、急性心肌梗死等病症的治疗。临床研究和实践表明,桡动脉和股动脉径路介入疗效无差别。
股动脉、肱动脉、桡动脉三种径路中,股动脉虽然粗大、直,却需患者长时间卧床,且容易出现肺栓塞、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严重并发症;肱动脉易出血和发生骨筋膜综合征;桡动脉不但并发症少,而且易止血,诊疗后不用卧床休息。因此,桡动脉径路血管介入渐成首选。但用共用型造影管经桡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在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操作者需多操作、多探索技巧。
多部位操作 价值几何?
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冠状动脉狭窄的病人中,约30合并有肾动脉和颈动脉、椎动脉等血管的狭窄。而这些血管狭窄在临床分科中,分别归属于心血管内科、高血压内分泌科或肾脏病科、神经科等。传统的介入诊疗,是按血管狭窄的部位各科各行其是,分段进行介入诊疗。其结果增加了病人诊疗时间、痛苦和经济负担。
当病人病情需要在两个及以上部位进行介入诊疗时,同一导管多部位介入诊疗就凸现出价值所在。以3个部位为例,如果分段造影,产生的诊疗费用是两万余元,病人要经历3次造影的痛苦和诊疗时间的延长,而同一导管多部位介入诊疗,一次就可以完成造影和支架植入,每多一个部位,只增加造影剂的费用,3个部位的造影不足万元。
多部位操作 是否安全?
目前,国际上经桡动脉使用不同导管进行冠脉和外周动脉造影及血管介入均有广泛报道,但用同一导管的大宗报道不多。我们用5F多功能造影管经桡动脉径路对1092名(男性607名,女性485名)病人进行选择性冠脉、脑血管和肾动脉造影,并统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1092名病人中1081名成功进行穿刺,占99,11名穿刺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桡动脉痉挛或桡动脉发育畸形。有7名因肱动脉痉挛而未完成造影。整个造影的平均完成时间为26.9土9.3分钟,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35,包括右手肿胀、动脉痉挛、桡动脉脉搏减弱和桡动脉假性动脉瘤等。无一例发生短暂手缺血、栓塞及穿刺部位血肿。实践证明了经桡动脉血管造影可行、安全,整个治疗过程病人住院花费低且住院时间短。
同一导管桡动脉径路多部位血管造影技术在临床运用中优势明显,目前已被病人所接受,并在国内10多家医院开展,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