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为什么容易得骨质疏松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21:0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2 22:03
中老年人为什么容易得骨质疏松?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骨丢失中骨重建处于负平衡,其机制一方面是由于破骨细胞的吸收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成骨细胞功能的衰减导致骨量减少,这就是骨质疏松的细胞学基础,引起中老年人骨质丢失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近年来研究认为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1)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致使骨吸收增加已是公认的事实。同时雄激素亦是调节骨代谢重要激素之一。雄性激素具有促进蛋白合成作用,对骨基质的合成有促进作用。国内外均有报道中老年人骨矿物质丢失量与血清性激素含量呈负相关。
(2)年龄增长钙调节激素分泌失调致使骨代谢紊乱:人体有三种钙调节激素,即降钙素(ct)、甲状旁腺激素(pth)及1,25(oh)2d3。ct是由甲状腺“c细胞”所分泌,可降低骨转换,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pth使骨代谢活跃,促进骨吸收。1,25(oh)2d3促进钙的吸收利用。老年人肾功能显著下降,肌酐清除率降低,导致血磷升高,继发性使pth上升,骨吸收增加,骨钙下降。老年人肾内1α羟化酶活性下降,使1,25(oh)2d3合成减少,肠钙吸收下降,又反馈性pth分泌上升。老年人“c细胞”功能衰退,ct分泌减少,骨形成下降。
(3)老年人由于牙齿脱落及消化功能降低,骨纳差,进良少,多有营养缺乏,致使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研究表明,蛋白质摄入不足或过量都对钙的平衡和骨钙含量起负性调节作用,我国老年人膳食结构蛋白质过量者少见。我国习惯膳食属低钙食谱,钙来源主要依靠谷类及蔬菜,老年人牙齿缺失较多,蔬菜、水果、瘦肉不易咀嚼,摄入量减少,呈现“负钙平衡”,反馈性pth分泌上升,动员骨钙溶解,血钙上升。血磷含量与年龄呈明显负相关,老年人由于血磷降低,使ca/p比值增大,导致成骨作用的降低。维生素k缺乏可影响骨钙素的羧化,未羧化的骨钙素的升高,可加速骨量丢失,易致骨折。
(4)随着年龄的增长,户外运动减少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机构负荷可以增加骨转换率,刺激成骨细胞生物活性,增加骨的重建和骨量的积累。长期坚持有规律的负重行走或跑步、爬楼梯,可以增加椎体的bmd,无论年龄老少,只要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及体内劳动,均可减少由于增龄而导致的民量丢失。老年人手术后或严重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尤其要避免长期绝对卧床,提倡早日下床活动。有人研究,若卧床一周腰椎骨矿信号降低0.9%,若骨矿含量减少30%时极易发生骨折。老年人行动不便,户外运动及日照减少,使维生素d合成降低,60岁以上老年人血中25(oh)2d3的含量比20岁青年人下降30%,维生素d的养活可使肠道钙磷的吸收下降,使骨形成及骨矿化降低。
(5)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骨疏松症与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变异有密切关系:纯合子bbaa基因型bmd降低。若对这部分高危人群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对预防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日本学者竹内靖博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病因进行了研究,认为骨基质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减少很可能是骨形成能力下降的原因。
以上就是倍领安全小编为您介绍中老年人为什么容易得骨质疏松的内容,本网老人安全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老人养生保健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哟,以便让老人有一个快乐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