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5 03:1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04:19
在1076年的中秋佳节,苏轼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彼时,他与弟弟苏辙已经有四年未见,正如先秦诗歌所描绘的"棠棣之花,萼胚依依",兄弟之情如同手足般紧密。苏轼与子由的*理念相似,相互支持,早年他们曾有过"功成身退,夜雨对床"的约定。然而,苏轼因政见不合,与王安石的变法理念相左,*离开京城,出任密州知州,身处仕途的迷茫中,心中充满苦闷。中秋节,月圆人团圆,本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苏轼却身在密州,独自饮酒。在酒意的驱使下,他挥笔写下这流传千古的名篇,尽管官场失意,但他并未沉溺于凄凉,反而乐观地表达,即使千里之隔,只要亲人健康,同一个月亮依然照耀彼此。这首词不仅体现了苏轼的豁达态度,还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中秋主题相结合,情景交融,展现了深厚的艺术魅力。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苏轼的《水调歌头》词作。用以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