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4 22:0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04:1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简称古脊椎所)起源于1929年4月成立于北京的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该机构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的发掘和化石研究,以丁文江为名誉主持人,步达生和杨钟健分别为名誉主任和副主任,杨钟健尤其在1929年12月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后,领导了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
在周口店,裴文中和贾兰坡等人发掘出了大量化石,包括约四十个北京猿人个体和1221箱动物化石。抗战期间,杨钟健在云南成立了地质调查所脊椎动物化石研究室,专注于云南禄丰中生代恐龙动物群的研究。1945年,抗战胜利后,新生代研究室迁回南京。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周口店由贾兰坡主持恢复发掘工作,同年,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成立,新生代研究室成为其下设的部门。1953年4月,古脊椎动物研究室在北京成立,成为独立的古脊椎动物学和古人类学研究机构,杨钟健任主任。研究室不断扩大规模,增设学术委员会,成立专门的科研小组,并创办了古脊椎动物学报,为全球古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平台。
1960年,研究所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下设多个研究室和工作站,科研力量进一步增强。1972年,《化石》科普刊物创刊,研究所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1992年,研究所进行机构调整,设立了多个专门研究室和研究中心,并增设了面向社会的中国古动物馆。进入21世纪,研究所与北京市政府合作,周口店遗址的管理职责有所调整,而研究所专注于科研工作,收藏的珍贵化石和标本数量显著增加,学术出版物和科研设施也不断丰富。
该研究所汇集了多位院士,如杨钟健、裴文中等人的卓越贡献,使得古脊椎所成为了国内外古生物学研究的重要中心之一。至今,研究所依然在古生物、古人类和旧石器研究领域保持着领先的地位。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前身是原中国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创建于 1929年。研究所现有职工124人,科技人员96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研究员21人,副研究员15人、高级工程师19人。有博士生13人,硕士生26人,另有博士后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