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0 17: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0 18:37
在万历二十二年(1594),曾任吏部文选司郎中的顾宪成因被削职返回无锡,他与弟弟顾允成一同发起了东林书院的修复工程。这座书院源起于宋儒杨时,是“二程学说”(程颢、程颐)的正宗传承,杨时的弟子朱熹也在此学说中占据重要地位。顾宪成重修书院时,明确表示自己遵循程朱理学,延续了杨时的学术传统。
常州知府欧阳东风与无锡知县林宰提供了大力支持,东林书院得以重建。顾宪成与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等志同道合者在此授课,学生们尊称顾宪成为泾阳先生或东林先生。这些士大夫中,许多因抱有道义却不受当政者接纳,东林书院成为他们寻求共鸣的场所,导致学舍人满为患。
顾宪成强调为官之道,认为在京官不忠于君主、地方官不尽职于民生、乡绅不讲正义者,不配称为君子。他的言论得到了同志们的赞同,他们在讲学之余,以含蓄的方式讨论朝政,对执政大臣进行评价,用“君子”和“小人”区分政治立场。朝廷中的孙丕扬、公鼐、邹元标、赵南星等人与东林书院产生共鸣,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被称为“东林党”,他们被称为“清流”,对舆论有着深远影响。
东林党是明代晚期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集团。公元1604年,顾宪成等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等讲学其中,“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其言论被称为清议,形成了广泛社会影响。“三吴士绅”、在朝在野的各种政治代表人物、东南城市势力、某些地方实力派等,一时都聚集在以东林书院为中心的东林派周围。时人称之为东林党。与东林党政见不合的是内阁大臣王锡爵、沈一贯和方从哲等人,他们被称为“浙党”。另外还有“秦党”,成员都是陕西籍的官僚,还有“齐党”、“楚党”、“宣党”,都是以首领的籍贯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