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下来的佛亲口所说的经典(不包括后代的论义等)请问有谁知道...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9 16:10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9 16:27
【乾隆大藏经】那里都是释迦摩尼亲口说的法
目录[隐藏]
何谓三藏经藏
律藏
论藏
十二部经一——四
五——八
九——十二
何谓三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十二部经 一——四
五——八
九——十二
[编辑本段]何谓三藏
何谓三藏?即是经藏、律藏、论藏,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精通三藏,并能以三藏自利化他者,尊称为三藏法师,如姚秦鸠摩罗什,唐玄奘等。试略谈其义:
经藏
一、经藏。梵语素怛缆,或曰修多罗,华言契经,佛所说之经典,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三藏十二部表解众生之机,有关佛陀教说之要义大都属于经藏。
律藏
二、律藏。梵语毗奈耶,华言调伏,亦翻善治。佛所制定之律仪,善能调治众生之恶,调伏众生之心性,有关佛所制定教团之生活规则,皆属于律藏。
论藏
三、论藏。梵语阿毗达磨,华言对法,又翻无比法。对佛典或经义加以议论,化精简为详明,以决择诸法性相。为佛陀教说之进一步发展,后人以殊胜智慧加以组织化、体系化的论议解释,均属于论藏。 三藏有大小乘之分。小乘三藏:四阿含经为经藏,四分律、五分律、十诵律为律藏。六足发智论为论藏。依大智度论说法,三藏属小乘教专称,但依据摄大乘论说法,大乘亦有三藏。华严经等为经藏,梵网经等为律藏,阿毗达磨为论藏。
[编辑本段]十二部经
十二部,并不是指十二本佛经,而是依佛经的体载,内容,文法分为十二个种类 又称十二分教,或十二分经。佛说的一切法,皆可统摄为一修多罗,类集为经律论三藏。由于一切经的经文体裁和所载的事相不同,故从三藏分出十二种名称,通称三藏十二部经,总则称一切经,别则称十二部,但并非每一经都具有十二部之名。
一——四
一、修多罗、素怛缆,此译为经或契经,如《四阿含》、诸大乘经、戒经以及三藏外的一切经典,皆名契经。但此处所说的契经,是单指经中直说法义的长行经文,故又称长行经。 二、只夜,此译重颂或应颂,颂有一定的字句,四、五、七字一句,三、四、五、六为一颂不定。凡经中偈颂,以偈颂体裁重颂前经长行经文之义,此类颂经,名“重颂经”。 三、和伽罗那,此译授记,凡经中佛于菩萨授当来必当成佛之记,于缘觉后世当得道,于声闻人今后世得道,记余六道众生后世所受果报之处,即名“授记经”。 四、伽陀,此译讽诵,或孤起颂,不依长行,直以偈颂显示诸法的经,如《法句经》等,名“讽诵经”。
五——八
五、优陀那,此译自说或无问自说经,凡无请问者佛自宣说之经文,如《阿弥陀经》,名“自说经”。 六、尼陀那,此译因缘经或缘起经,如《大智度论》卷三十三:“说诸佛法本起因缘,佛何因缘说此事,修多罗中有人问故,毗柰耶中有犯是事,故结是戒,一切佛语缘起事,皆名尼陀那。”如来说法必有因缘,即经中见佛闻法因缘,及佛说法教化本末因缘之处,如诸经“序品”,故名“因缘经”。 七、阿波陀那,此译譬喻,凡经律中所说譬喻,以譬喻显示法义之处,故名“譬喻经”。 八、伊帝目多伽,此译本事,或如是语经,即经中讲弟子菩萨声闻等过去世行业事历之经文,及教令精进求道解脱因缘之处,即名“本事经”。
九——十二
九、阇陀伽,此为本生经,凡经中佛说自身往昔行菩萨道时,修诸苦行,利益众生所行因缘之经文,名“本生经”。 十、毗佛略,此译方广,即一切大乘经之通称,又指词广理正,广辨诸法甚深真理的经。如《菩萨地持经》卷三:“十二部经,唯方广部,是菩萨藏,余十一部,是声闻藏。”小乘的方广经,唯以语广,此类经文,名“方广经”。 十一、阿浮陀达摩,此译未曾有,即经中说诸天身量,大地震动,旷古稀有,以及佛力不可思议之事的经文,名“未曾有经”。 十二、优波提舍,此译论议,即佛所说诸经,若作论议问答辩理
上当当,卓越都有卖,近千到两万不等,
但所有法时释迦摩尼说的,不是他集结的【即是记录】
目录[隐藏]
何谓三藏经藏
律藏
论藏
十二部经一——四
五——八
九——十二
何谓三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十二部经 一——四
五——八
九——十二
[编辑本段]何谓三藏
何谓三藏?即是经藏、律藏、论藏,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精通三藏,并能以三藏自利化他者,尊称为三藏法师,如姚秦鸠摩罗什,唐玄奘等。试略谈其义:
经藏
一、经藏。梵语素怛缆,或曰修多罗,华言契经,佛所说之经典,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三藏十二部表解众生之机,有关佛陀教说之要义大都属于经藏。
律藏
二、律藏。梵语毗奈耶,华言调伏,亦翻善治。佛所制定之律仪,善能调治众生之恶,调伏众生之心性,有关佛所制定教团之生活规则,皆属于律藏。
论藏
三、论藏。梵语阿毗达磨,华言对法,又翻无比法。对佛典或经义加以议论,化精简为详明,以决择诸法性相。为佛陀教说之进一步发展,后人以殊胜智慧加以组织化、体系化的论议解释,均属于论藏。 三藏有大小乘之分。小乘三藏:四阿含经为经藏,四分律、五分律、十诵律为律藏。六足发智论为论藏。依大智度论说法,三藏属小乘教专称,但依据摄大乘论说法,大乘亦有三藏。华严经等为经藏,梵网经等为律藏,阿毗达磨为论藏。
[编辑本段]十二部经
十二部,并不是指十二本佛经,而是依佛经的体载,内容,文法分为十二个种类 又称十二分教,或十二分经。佛说的一切法,皆可统摄为一修多罗,类集为经律论三藏。由于一切经的经文体裁和所载的事相不同,故从三藏分出十二种名称,通称三藏十二部经,总则称一切经,别则称十二部,但并非每一经都具有十二部之名。
一——四
一、修多罗、素怛缆,此译为经或契经,如《四阿含》、诸大乘经、戒经以及三藏外的一切经典,皆名契经。但此处所说的契经,是单指经中直说法义的长行经文,故又称长行经。 二、只夜,此译重颂或应颂,颂有一定的字句,四、五、七字一句,三、四、五、六为一颂不定。凡经中偈颂,以偈颂体裁重颂前经长行经文之义,此类颂经,名“重颂经”。 三、和伽罗那,此译授记,凡经中佛于菩萨授当来必当成佛之记,于缘觉后世当得道,于声闻人今后世得道,记余六道众生后世所受果报之处,即名“授记经”。 四、伽陀,此译讽诵,或孤起颂,不依长行,直以偈颂显示诸法的经,如《法句经》等,名“讽诵经”。
五——八
五、优陀那,此译自说或无问自说经,凡无请问者佛自宣说之经文,如《阿弥陀经》,名“自说经”。 六、尼陀那,此译因缘经或缘起经,如《大智度论》卷三十三:“说诸佛法本起因缘,佛何因缘说此事,修多罗中有人问故,毗柰耶中有犯是事,故结是戒,一切佛语缘起事,皆名尼陀那。”如来说法必有因缘,即经中见佛闻法因缘,及佛说法教化本末因缘之处,如诸经“序品”,故名“因缘经”。 七、阿波陀那,此译譬喻,凡经律中所说譬喻,以譬喻显示法义之处,故名“譬喻经”。 八、伊帝目多伽,此译本事,或如是语经,即经中讲弟子菩萨声闻等过去世行业事历之经文,及教令精进求道解脱因缘之处,即名“本事经”。
九——十二
九、阇陀伽,此为本生经,凡经中佛说自身往昔行菩萨道时,修诸苦行,利益众生所行因缘之经文,名“本生经”。 十、毗佛略,此译方广,即一切大乘经之通称,又指词广理正,广辨诸法甚深真理的经。如《菩萨地持经》卷三:“十二部经,唯方广部,是菩萨藏,余十一部,是声闻藏。”小乘的方广经,唯以语广,此类经文,名“方广经”。 十一、阿浮陀达摩,此译未曾有,即经中说诸天身量,大地震动,旷古稀有,以及佛力不可思议之事的经文,名“未曾有经”。 十二、优波提舍,此译论议,即佛所说诸经,若作论议问答辩理
百度知道 > 社会民生 > 宗教添加到搜藏已解决
检举 佛教经典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9-3-7 17:07
请问有哪些经典是佛陀亲口所述的,哪些不是
提问者: 自在轩清一 - 一级最佳答案检举 这个问题集结很多矛盾。
根据佛教的传播历史来看,很多佛经都有增改和遗漏的可能,也有很多人为增加的痕迹。所以无法说佛祖亲口传的经典是否真实如当年。可以参考佛经的几次集结情况。
根据佛教的传承历史来看,可分早期经典和后期经典,如按文献学的考证,则经过多次集结,南传佛教南传上座部属于佛教中的「保守派」, 其经典更接近佛祖初传。南传上座部的巴利语三藏圣典分别是:
一、《律藏》,乃世尊为诸弟子制定的戒律教诫和生活规则。《律藏》又分为《巴拉基咖》《巴吉帝亚》《大品》《小品》和《附随》五个部分。
二、《经藏》,为世尊以及声闻圣弟子们的言行集。《经藏》共有五部,即:《长部》《中部》《相应部》《增支部》和《小部》。
三、《论藏》,乃对世尊教法要义的精确及系统的分类与诠释。《论藏》共有七部,即:《法聚论》《分别论》《界论》《人施设论》《论事》《双论》和《发趣论》。
除了律、经、论三藏之外,上座部佛教尚保存有内容非常丰富的三藏义注与复注,以及许多重要的藏外典籍,如《弥林达问王经》、《岛史》、《大史》、《小史》、《清净道论》、《入阿毗达磨论》、《摄阿毗达磨义论》等。
上座部佛教的所有教法都是依据三藏圣典及其注疏而来的。如果对教法的理解出现分歧时,就唯有依法不依人。凡是接受上座部传统教育的佛教出家人,在沙弥阶段就必须背诵许多佛教经论。时至今日,上座部佛教国家尚有为数不少的能够背诵出所有三藏圣典的大长老。
北传佛教在传承上被称为大乘,其经典大多不被南传佛教认可,认为是后人增加的。大乘佛教是印度佛教内部的一个重要的宗教运动,对佛教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但它在印度的兴起的历史,并不明朗。现代学者多以为它的兴起,大抵是在纪元前一世纪至纪元后一世纪。若追寻其渊源,则可更推前至佛灭后一世纪。在那个时期,佛教分裂为十八个或更多个学派,各有其特异的教理。其中的十一个学派,被视为保守的正统者;这正统即后来所谓“小乘”之意。其余的七个学派,由大众部领导,表现较开放的态度。这大众部便是大乘佛教的发端。
随著宗教的发展,思想也渐趋成熟。由纪元前一世纪至纪元后三世纪,不少大乘经典先后出现。最先出现的是《般若经》,跟著有《维摩经》、《法华经》、《阿弥陀经》、《十地经》等初期大乘经典。此中自以《般若经》为代表。此经最初由少量渐次附加,至七世纪左右而成一大丛书。其空的思想,一般认为是大乘佛教的基本教理。
其后有南印度出身的龙树,在哲学方面发挥这空的思想。他著有《中论》及《回诤论》批判部派小乘的谬见,建立中道观,而名之为缘起、假名、空。龙树以后续有大乘经典出现,如《涅盘经》,《胜蔓经》、《解深密经》、《楞伽经》。其中的《解深密经》的唯识说,有弥勒、无著、世亲等人发扬,其分别代表作为《大乘庄严经论》、《摄大乘论》及《唯识三十颂》。其主旨是以识来解说世间现象。
在修行中,大乘佛教同样也学习类似南传佛教的基本经典,就是四部阿含经。同样也遵守律,南北传的律法很多是相同的。可以参考《佛教戒律学》。
藏传佛教起源后期佛教中的密宗,同样属于大乘系统,但增加的东西更多。
以上是从文献考据说的,如果从佛法来说,现在被收入历代大藏经的经典基本都是佛及弟子所言,都可以认为是佛亲传。因为它们的宗旨和内容是统一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区别可能来于不同年代、不同地区的翻译。
如果从经典的类别上分析,佛经中的律类可以说都是佛亲口传的,最可信,阿含经虽有后代修改的情况,但可以肯定其中大部分都是佛亲口说的,是最早的记录。再有就是《法句经》,相当于佛祖的语录,也比较可信。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9 16:29
很经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