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4: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18:27
讨论风景美学的地位是为它在美学领域争得一席之地,故需对美学有所了解。为此,将张法著《美学导论》中关于西方美学历史中的一段话录于此:“从现在回头去看,西方美学史就像一部美学各部分争取独立和自由的历史。古代以美的本质为核心的美学,美的本质统帅一切。近代,审美心理学和艺术哲学取得了相对的独立性……现代,美的本质被否定,审美心理学和艺术哲学获得了最大的自由。在这两种美学之外的其他美学也纷纷崛起,如20世纪20年代兴起后声势一直很大的技术美学……到后现代,审美心理学和艺术哲学本身的整体性也遭到解构的命运……一方面可以说美学的研究范围越来越小,美学家并不需要研究以前庞大美学帝国的所有对象;另一方面可以说美学的研究范围越来越大,任何一个具体对象,不仅在美学的视阈被单线研究,而且被置于一个跨学科主体透视之中……西方美学因有美的本质而诞生……又因失去美的本质而解构和转向。”“在后现代思维中,美学呈现为不能还原为 ‘整体’ 的东一块西一块的碎片,或者不能被一个整体逻辑所统摄的多样性片断”。风景美学正是在这一形势下孕育和诞生的。
传统美学认为社会物和自然物不是审美对象,即它们不是为审美而存在,它们作为审美对象是偶然的。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全面。美无所不在,任何事物,只要达到美的程度,具备了美的功能,人们便能从它获得美的享受,自然也就成为审美对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时时与人接触,它们给人的美,无论在时间上、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远远超过了专门的美产品。因为人们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工作或从事家务劳动,不可能一天到晚看戏、看电影。事实上无论什么生产行业,为了提高自己产品的竞争力,都会在产品的美观性、艺术性上下工夫。正是这一原因,才使得技术美学迅速发展。关于这方面,中华文化在古代就已经有所实践。例如张衡的浑天仪、地动仪,无不是精美的艺术品。贾谊的《过秦论》,气势恢宏,音韵铿锵,读来朗朗上口;诸葛亮的《出师表》,情词恳切,读之令人泪下;苏东坡的《石钟山记》,对景物的描写惟妙惟肖。这些文章都不是作为审美对象而存在,但却都是美的典范。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专门的美产品——旅游业迅速兴起,人们已将风景区作为获取美的场所。风景区作为审美对象而存在,自然也就进入美学领域。因此,扩大美学范围会使许多事物的功利性、认识性、使用性、审美性统一起来。从现实需要出发,回顾整个西方美学,大体可分为3类:①从美的本质到自然、社会、艺术、科学、制度……所有美的现象,即以现象—本质为基本结构的美学;②从美的本质到美感的本质,即以主客观为基本结构的美学;③以美——艺术为基本结构的美学。我们认为,完整的美学应以①、②两种内容为主,即在范围上是概括所有事物的美,而将③作为这个完整美学的一部分;但在主客观的关系上,认为事物的美是脱离主观美感而独立存在的,美感只是客观的美在人的主观感觉上的反映,这样符合于美无所不在的事实。以前没有找到一个能概括一切事物、横跨一切领域的美的定义或本质,少数美学家更是企图把美学局限在艺术这样一个小范围内。然而事物总是要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的,美无所不在的特点,使得各种美学纷纷崛起,各自向其应有的方向发展。如此,则可以把美学分成两大部分:美的哲学、审美心理学属于美学的总论;对各个不同领域美的研究则是美学的各论。因此美学的问题是,以什么为依据来组织这些内容,以便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把美学统一起来?也就是如何才能使现今呈*碎片的美学还原为一个整体?方法就是回到起点,用美的本质、美的定义来统一这个*的局面。认识发展的规律,本来就是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去进一步深化,当各种美学发展起来以后,一个更加丰富、深刻、统一的美学定义必将诞生。
美并非实体,而是抽象的概念,是某些事物所表现的一种功能,故美学的各论必然要以该类实体事物为载体,因而“各论”可以按载体的性质来划分。首先分为“物质的”与“非物质的”。“物质的”再分细为:未经人为加工之自然物,称为自然美学,虽经加工,但未改变自然物的基本性质和位置者(如石窟艺术、庙宇、楼阁、栈道)亦归自然美学;制造有使用价值的用品、仪表、设备等器物可称为技术美学;无实际使用价值,完全供人欣赏的工艺品、饰品、玩具可称为工艺美学。“非物质的”如文学、诗歌、戏剧、音乐、绘画、杂技……可称为艺术美学。过去西方的美学研究主要集中在非物质领域。自然美学又可再分:山水之美可称为风景美学,人体之美可称为人体美学。
这里有两点需要说明:
1)雕刻、书法、绘画等,如创造于自然山体之上,则无法从当地移走,与自然之间无法分离,如敦煌的壁画、塑像,龙门、云岗、大足石窟或崖壁上雕刻的佛像,镇江焦山岩壁上的书法(尤以《瘗鹤铭》为文人们所重视),阴山崖壁上原始人的岩画,都江堰、灵渠等水利工程。一些塑像虽可移开,但早已融入风景之中,成为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丹麦湖边根据安徒生童话雕塑的美人鱼,我们将其视为对自然风景的加工,是自然美的深化和提高,因而置于风景之中,当然这不会影响人们研究和欣赏雕塑之美。
2)建筑向来被列于艺术之列,但是如从使用价值来看,其应属技术美学的器物之美的范畴,城市乡村的住宅及办公、商业活动、文化活动等场所属之,但风景区内的庙宇、亭榭等建筑则属于风景范畴。风景美学在整个美学中的位置见表2-1。
表2-1 风景美学在美学中之位置
在表2-1所示5类美学研究对象中,技术美学研究有使用价值的器物之美,生产它们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需要,它们带给人类的美,只是一种副产品,让人们在使用时多几分快乐和美的享受;风景美学、工艺美学、艺术美学以及人体美学研究都没有实用价值的对象,这4类美学的研究,纯粹是为了美,是纯粹的美的产品,其中风景美学和艺术美学的性质更为接近。
风景美学不仅与艺术美学在性质上最接近,而且风景是艺术的重要源泉。绘画和摄影相当部分是以风景为直接研究对象,故绘画是向大自然学习的结果,即使是高水平的画家也必须对自然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有灵感,画出好的作品。所以郑板桥说:“古之善画者,大都以造化为师,天之所生,即吾之所画”;又说:“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即使以人物或事件为中心的绘画与摄影,亦需用景物作背景,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以增强所需要的气氛。
文学作品也离不开风景,且不说那些专门的写景文章,如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东坡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姚鼐的《登泰山记》。即使寄寓某种感情或志向,也要通过风景的描写来表达,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作者向往一个公平和谐的理想社会,却是通过对风景的描写来表达。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为了表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向,全篇几乎都是对风景的描写,最后才画龙点睛地写出这两句话。许多科学文章也成为写景文的范例,如郦道元的《水经注》,虽是地理著作,却是华美的写景文,“三峡”一段脍炙人口,堪称写景文的巅峰。
董其昌说:“诗以山川为境”,诗词等虽以传达抒怀某种感情或意志为目的,但篇中几乎全是对风景的描写,是将情感、意志、哲理寓于风景之中,不对风景有深刻的了解,绝对写不出好的诗词。因为只有人人都熟悉的景物才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勾起读者自己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感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些尽人皆知的名句,哪一句不是通过风景的描写来表述情感?李白的《蜀道难》应是其浪漫主义达到巅峰的代表作,蜀道难是对秦巴地区险阻的如实描绘,李白如果没有对这一地区的深刻了解和观察,绝对写不出这篇不朽的著作。不但古人如此,现代人亦不例外。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文学家、画家、摄影家……不去风景区向自然学习、获得灵感实难达到较高境界。所以苏辙说:“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董其昌还说:“以蹊径之怪奇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前面一句的意思是,某一山水风景之所以成为艺术的源泉,是因为人们从中可以获得感悟,而摄影、绘画、诗歌、文章……无论多么精炼、多么出神入化,无论怎样达到了“韵外之趣”,怎样掌握了“力的式样”、“表现性”,无论怎么抓住了“肉、骨、神”,也只能是表现出这一风景的一个侧面,不可能表现出其全部精华。苏东坡写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可以说把西湖写绝了;杨万里写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又是另一番情趣。同写庐山,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是幅美妙的图画,“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是恢宏的气势;苏东坡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则寓意着深深的哲理。大自然是一个风景艺术无穷的庞大宝库,只要你善于观察,信手拈来,便是佳作。后面一句话的意思是,源自自然的艺术品,它的美可以高过自然,因为作者将自然的美、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灵感全部融入了作品之中,并能激发出阅读观赏者潜在的审美感应。郑板桥画的竹,寥寥数笔,能引起人无限的深思、无穷的遐想,使人爱不释手。大自然的风景受具体地貌、空间的*,不同的美有时难于汇聚一处,但是《长江万里图》却能把雄伟、险峻、巍娥的大山和江南平原柔媚、明丽的景色展现在同一幅图内。牡丹的华贵,菊花的淡雅,桃杏的繁茂,梅花的高洁,各有其时,百花争艳图却能把它们组合成姹紫嫣红的春色。园林、盆景是向自然学习的一种形式,一块石头,一棵小树,能显示出丘壑山林的韵味。苏州的沧浪亭,墙外水面是开阔明快敞亮的景色,墙内却是宁静幽深的另一番情趣,相距不远的厅廊内却又是高雅的家居陈设。艺术家能打破自然条件的阻碍,按照人的主观愿望,把自然难于或不可能共生的美组合在一起,显出高于自然的妙思,来源于自然风景,却又超越自然。
风景和艺术都给人以美感,如果艺术是人类创造的艺术品,那么风景就是大自然创造的艺术品,是质朴、本源、宏大的艺术。因为绘画、摄影、文学、诗歌、园林、盆景等都是对风景的仿造、复制,它们都是由风景派生出来的次生艺术,因此,风景是原生的艺术,是艺术的本源,是美的本源。
风景还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例如青城山上快到山顶之处有一个景点,称作洗心池,什么叫“洗心”?就是洗去人们企图占有一切的*,洗去心灵丑恶的一面,变得更加善良、纯洁。常建的诗说:“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此处“空”是一个动词,表明丑恶的心灵已被洗得空空如也。所以中国的佛教、道教都主张在优美的风景中修持,这使得景区的美得以进一步提高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