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夏草的过度采集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4:54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2 13:20
展开1全部冬虫夏草的过度采集会导致周围草层的破坏,草地沙化,水土流失更为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2 13:21
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冬虫夏草一般都生在高寒地区,而那里的生态是最为脆弱的。一般的破坏都回给那些地方的生态带来毁灭性打击,几十年都很难恢复,不要说过度开采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2 13:21
冬虫夏草的过度采集会导致周围草层的破坏,草地沙化,水土流失更为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2 13:22
千百年来,人们遵循着传统的采挖、服用方式。然而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冬虫夏草这一中华瑰宝的认识提高,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冬虫夏草热”。这一强身健体、补肺益肾、调节免疫的良药,价格也越飙越高。在经过近20余年的疯狂采挖后,冬虫夏草已陷入"越挖越少、越少越贵、越贵越挖"的恶性循环之中。
据了解,近十年来冬虫夏草价格翻了近10倍!畸形的高价格,直接导致了囤货、炒作、造假等冬虫夏草市场的乱象,而"冬虫夏草热"导致的高原生态危机更令人忧虑。在这样的区域大肆采挖冬虫夏草,对高寒草甸、江河源头的破坏显而易见,而且很难有效恢复,令人担忧。每年5月到7月,那曲冬虫夏草主产区会迎来“挖草大军”。挖冬虫夏草,一般工具是专用的镢头和小铲,发现冬虫夏草后,为不破坏虫体,人们就将周围的草皮连土一起挖出。以前人们挖冬虫夏草还要留下一些做种,不一次挖尽;但现在人们恨不得一下子挖出所有冬虫夏草,极少有人会将草皮和土壤回填。这样一来,每挖一根草,就得掘地8至12厘米深,最少要破坏30平方厘米左右的草皮,留下坑洞。无数坑洞周围寸草不生,水土流失严重,草皮不断退化、沙化,范围不断扩大,甚至延伸到整片高原草甸,大大加快了雨季中水土流失的速度。而采挖过程中被践踏、碾压的面积更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2 13:23
冬虫夏草产自青藏高原,为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药用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但冬虫夏草仅在特定的区域里分布,天然产量非常有限,加上长期过度采挖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这种珍贵药材的分布范围和发生数量已经出现明显的萎缩趋势。保护和合理利用冬虫夏草资源,寻求通过人为干预促进其生存繁衍的新途径,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保健与药用的需求,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要求愈加重视,而冬虫夏草则以其良好的治疗和保健效果,吸引了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更大关注。从冬虫夏草开发出来的产品越来越多,正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
入药的冬虫夏草实际上是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c.�寄生蛾类昆虫的地下幼虫后形成的虫菌结合体,包括了昆虫的虫体残骸和菌物的子座。昆虫的幼虫在夏秋季节感染菌物,虫体为菌丝所侵食,进入冬季时成了僵虫,即所谓“冬虫”。在第二年春夏时分,子座从僵虫头上伸出地面,状似嫩草,也即所谓“夏草”。
与冬虫夏草相似的菌物全世界已报道有近500个名称,生物分类上划归在虫草属�Cordyceps �Fr. Link�中,通称为虫草。这些菌主要寄生在昆虫、蜘蛛等节肢动物,以及其他一些生物上,共同的特点是从其所侵袭的生物个体上长出棒状或长形的子座,并在其上产生孢子,释放繁殖。传统用于中药的虫草有多种,药书上记载的有蝉花(C. sobolifera),大团囊虫草(C. ophiogloeides)和冬虫夏草等。近年来新开发的种类有蛹虫草�C. militaris 、古尼虫草 �C. gunni 、粉被虫草(C. pruinosa 和日本虫草(C. japonensis)等。其中有的种类已经能大量人工培植,进入产业化生产,如蛹虫草。但真正的冬虫夏草只是生长在我国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其他的种类虽然也称为虫草,但只是替代品,或者具有不同的药效功能。
冬虫夏草药用和经济价值
我国古代民间对冬虫夏草的药用价值早就有相当的认识,在一些中医药书中也都有记述。早在1694年成书的《本草备要》中就以“冬虫夏草”为名记载了其药用功效为“甘平,保肺益肾,止血化痰,已劳咳。”在李时珍《本草纲目》(1578)中也以“雪蚕”为名记载了其形态、生态环境和药用功效等。而《本草从新》(1757)也记载“冬虫夏草味甘平,入肺、肾二经,保肺益肾,补精髓、止血化痰,已劳咳,治膈症皆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中则载有:“冬虫夏草甘,平。归肺、肾经;功能为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用于久咳虚喘,劳嗽咯血,阳痿遗精,腰膝酸痛。”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中药在世界上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冬虫夏草的多种治疗和滋补作用。大量的研究表明冬虫夏草可作用于人体免疫、循环、呼吸等多个系统,具有镇静、扩张气管、止血、降压、改善心肌供血、抗衰老、调节人体免疫、抗器官移植免疫排斥反应、雄激素样作用,以及对肝肾损伤的保护等多种药理作用,在抗肺癌、淋巴癌和肝癌等肿瘤和治疗肾功能衰竭等方面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随着国内外市场对冬虫夏草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其价格逐年抬升,并在继续上涨。特别由于去年“非典”流行,其涨幅更是倍增。据粗略估计,全国每年野生冬虫夏草的产值可达100亿元以上。目前涉及冬虫夏草的商品种类繁多,仅国内申报的各种专利就有80余项。很多声称以冬虫夏草菌种进行深层大规模发酵和生产的药品或保健品已经创造了很高的经济价值,有的产品年产值可达千万元至数亿元,并且大量出口日本、东南亚和其他国家。
冬虫夏草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生态条件
冬虫夏草是青藏高原特有的菌物,分布地域局限,海拔高度在3000m以上。根据报道,冬虫夏草在我国的分布北起祁连山,南至滇西北高山,东自川西高原山地,西达喜马拉雅的大部分地区,包括有*、青海、四川、云南、甘肃等五个省区。
冬虫夏草产区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无绝对无霜期,冻土时间长,日照充足,紫外线强,局部存在现代冰川,气候差异较大,属青藏高原气候型。冬虫夏草的菌丝在大气平均温度2℃左右时开始生长,当土壤温度达到14~16℃时生长最好;*上、中旬地温低于零度时菌丝体停止生长,并在冻土中越冬;至来年五月大气月均温达到6℃左右时,子座开始长出地面,随着气温和地温的升高,子座渐渐伸长肥大。
冬虫夏草具有很强的寄生性,其产量的多寡与地下幼虫数量和感病情况密切相关,寄主昆虫分布密度大时,一般产量也多。而寄主昆虫蝠蛾的地理分布则受植被、土壤结构和小气候的温湿度等多种因子的影响。蝠蛾幼虫营地下生活,主要啃食草本植物或灌木植物的根系,主要寄主植物类群有蓼科�Polygonaceae 、莎草科�Cyperaceae 、禾本科�Gramineae 等草本植物,以及金老梅�Dasiphora fruticosa �L. Rydb.,或称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 L. �、杜鹃�Rhododendron spp. 等小灌木。高山草甸土、高山寒漠土和棕色针叶林土壤是冬虫夏草分布的主要土壤类型。湿度对冬虫夏草的生长亦有一定影响,大气相对湿度为80~98%时冬虫夏草生长最好,此时子座生长快而肥大;干旱、大气相对湿度低于70%时,则不利于冬虫夏草的生长。
冬虫夏草的生物学特点
冬虫夏草的寄主昆虫——蝠蛾的生活周期,在自然条件下需要3~4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其幼虫期最长,可达3年,而蛹期、成虫期和卵期则较短,共为四个月左右。蝠蛾幼虫喜食蓼科等高山植物的地下根茎,对土壤的结构、温度、湿度等都有一定的要求。蝠蛾以幼虫越冬,具有惊人的耐寒性,而高温环境则使幼虫容易染病而死亡。蝠蛾幼虫成活率很低,在漫长的生活周期中,生态环境改变或病虫害侵袭都会影响到幼虫的数量,进而影响冬虫夏草的产量。
据报道,冬虫夏草侵染蝠蛾幼虫的过程与子囊孢子成熟及寄主幼虫蜕皮关系密切,七、八月份幼虫蜕皮旺盛,取食活动频繁,生长快速,而且冬虫夏草的子囊孢子也已经散发,开始新的侵染循环,与寄主幼虫的活跃期相吻合。冬虫夏草菌侵染幼虫,并逐渐充满染病的虫体,昆虫幼虫被菌丝充满后形成僵虫,从僵虫头部顶端长出短小的白色子座;到冬季土壤冻结时,菌体停止生长。次年五月初表土化冻,随着气温和地温的日益上升,子座伸出土表并迅速生长。子座出土25天前后停止生长,此时地下僵虫开始变空并逐渐腐烂;48天后孢子成熟并弹出,散落到土壤中。
冬虫夏草资源的现状
冬虫夏草的蕴藏量一直没有全面可靠的调查,但从其年产量或收购量的变化,可以看出冬虫夏草资源萎缩的程度。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以前全国年产量曾达100吨以上,60年代初为50�80吨,到90年代就仅有5~15吨。青海是全国虫草的主要产区之一,但20世纪90年代青海的年收购量只有3300公斤。据报道,四川省阿坝州20世纪50年代冬虫夏草年平均收购量为1258公斤,到了60年代为948.5公斤,70年代仅为377公斤,1979年和1980年的收购量进一步下降到了150~250公斤。四川省的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冬虫夏草的收购量占全国的60%,从这些数据的减少可看出冬虫夏草资源的严重萎缩状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统购统售的机制不再发挥作用,收购数量不能反映实际产量,但总体趋势的走向已十分明确。目前虽然有关部门已将冬虫夏草列为国家二级保护物种,但对冬虫夏草的采挖并没有得到遏制。
冬虫夏草仅在高寒条件下繁衍,对生长环境要求极为苛刻,随着全球工业化的进展和自然气候的变迁,气温升高,加上干旱化等因素,促使雪线上抬,造成冬虫夏草生存区域正在逐渐缩小。然而,人类的掠夺性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也加剧了对冬虫夏草自然资源的威胁。
人类的掠夺式采挖,索取大大超过产出,使冬虫夏草的存活量日益减少。采挖尚未成熟的冬虫夏草,削弱了菌源,菌物感染寄主的机会减少,更加剧了冬虫夏草数量的下降。作为药材的冬虫夏草,要求僵虫和子座肥大、质地坚实。但冬虫夏草主要通过子囊孢子来传播扩散,当子囊孢子发育成熟时,地下的僵虫已经腐烂,子座空心,失去了药用价值。为了达到最佳的利用目的,采集的时期必须在子囊孢子发育成熟之前,但这样就必然减少冬虫夏草传播以及寄主昆虫的染菌机会。冬虫夏草价格昂贵,人们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乱挖滥采,不仅破坏了冬虫夏草的生境,而且采收生理尚未成熟的菌体,使其难以繁衍后代,个体数量自然急剧下降。
尽管各地*出台*禁挖和限挖,但冬虫夏草的市场价格强烈刺激着人们的发财梦想。今年四月底起,青海及甘肃、四川等省的大量虫草采挖人员从各路向玉树、果洛两州汇集,形成浩浩荡荡的“挖草大军”。身背行囊,不惧高寒,就像当年美国西部的“淘金热”一般。据保守估计,今年进入整个三江源保护区内的“挖草大军”至少在12万人以上。在产草季节,采挖者还要在山上扎帐住宿、生火做饭,并耗用当地的灌木做燃料。冬虫夏草采挖季节过后,草山上留下无数坑洞。这些坑洞不仅寸草不生,还会不断沙化,并可能引起整片草地的退化,严重破坏了冬虫夏草和其他高原生物的生境。更有甚者,在采挖冬虫夏草期间还产生*,出现流血现象,以致丧失生命。
为了挖得可能有的冬虫夏草,获取最大限度的利益,人们不仅在已知的产地进行轮番的“大海捞针”式寻找,并向一些荒无人烟或鲜为人知的产地进发。天然冬虫夏草的过度采挖已经导致产地的面积缩小和单位面积的产量下降,而且对那些本来就是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和产量极为低下的地区也不再放过,这将使得冬虫夏草毫无藏隅之地。
畜牧业的不适当发展也对冬虫夏草的生存构成威胁。冬虫夏草产区温度低、海拔高,草场发展速度慢。过度地发展畜牧业,使载畜量过大,造成土壤结构和植被遭受破坏,减少了蝠蛾幼虫的食物,导致虫源衰退。另外,不合理改造草场,改变牧草的种类,不仅减少蝠蛾幼虫赖以生存的特定植物种类,而且还可能改变产地的土壤结构和湿度等生态因子,破坏蝠蛾和冬虫夏草的生存条件,进而加剧冬虫夏草数量的缩减。
这种状况若再放任自流、继续发展下去,单凭自然的力量就难以恢复。长此下去,冬虫夏草这一对人类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物种资源势必将更加贫乏,甚至可能面临灭绝的危险。
冬虫夏草人工培育和分离物发酵利用
由于天然冬虫夏草价格昂贵,自然资源短缺,促使人们研究和探索人工培育的方法。全国先后有60多个科研单位进行了人工培育冬虫夏草的大量工作,目前在一些环节上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云南、四川、青海和浙江等省已在室内成功地饲养了蝠蛾幼虫。不过,人工培育冬虫夏草由于在菌种接种和重复批量培育出子座上还有一定困难,要完全达到大量人工生产还有一定的距离。在野外进行大面积半人工培植冬虫夏草的工作也在几个地区展开,但目前也还有许多技术性的工作需要解决。通过人工方法进行冬虫夏草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还有大量研究课题需要完成。
经过20多年的努力,从冬虫夏草上分离菌种进行离体培养的方法已渐趋成熟,已有大量的菌种被分离出来,有的还进入了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大量销售。常见的产品有金水宝胶囊、至灵胶囊、宁心宝胶囊、心肝宝和百灵胶囊等,有的还与其他材料制成各种成品,如冬虫夏草鸡精、冬虫夏草酒和冬虫夏草人参补酒等。从冬虫夏草上得到的分离物名目繁多,至少已有20多个名称被用在这些分离物上,但根据现有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证据,目前市场上的一些药品或保健品及其菌种在遗传上与冬虫夏草没有联系,经过发酵生产的产品种类很多不是来源于真正的冬虫夏草菌种。
冬虫夏草资源研究中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冬虫夏草分布在广阔的青藏高原上,但并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能生长,而经常是呈斑块状、不连续的分布。目前我们对冬虫夏草资源分布的确切地理位置,以及蕴藏量的情况都不十分明确,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对冬虫夏草生境的气候、地形、土壤、植被以及其他相关生物等生态因子目前也缺乏比较全面的了解,为了弄清冬虫夏草生长发育的条件,有必要进行深入而严密的研究。虽然对冬虫夏草及相关物种已有过一定的调查工作但其物种与遗传的多样性依然是个谜,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必须得到加强。冬虫夏草菌与昆虫的相互关系,及其侵染过程、子实体发生发展的详细情况和影响的因素目前也尚未明确,冬虫夏草菌及其寄主昆虫的发生发展规律有待进一步澄清。开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全面探讨冬虫夏草的资源、生态、物种和遗传多样性及相关的基本生物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相应的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和交流,可望在冬虫夏草的研究上取得重大的突破,促进这一重要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冬虫夏草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途径
1、查清资源,全面规划
针对目前家底不清的问题,有必要对冬虫夏草资源进行一次全面的核查。通过*系统对冬虫夏草资源进行系统的全面调查可能是最佳的途径。产区各级*可逐级落实,向药农了解第一手资料,把冬虫夏草的分布确定到每一具体的山头和山沟,明确每一乡村的冬虫夏草分布的确切地理位置及其蕴藏量,并制定资源保护措施,进行可持续利用的全面规划。
野生冬虫夏草是全民的资源,*有义务,也有责任对这一重要资源做一全面的了解和进行有效的管理。实际上产区*,特别是乡村基层机构对冬虫夏草资源十分关注,这个资源是他们辖区内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因而对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具有很高的积极性。
2、建立冬虫夏草保护区,开展全面深入的研究。
为了保证冬虫夏草的物种延续和发展,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摆脱目前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的困境。建立保护区是最为有效的解决途径。在保护区内可逐渐恢复生态环境,并采取各种可行的措施,改善冬虫夏草的生存条件,增加数量,使其在保护区内安全繁衍。在立法保护的条件下,研究人员可以保护区为依托,更好地对冬虫夏草进行观察和试验,系统地开展全面的研究工作,摸清其发生发展规律;并采用科学的方法来管理冬虫夏草的资源,人为促进其发生发展。当地居民通过参与培植,扩大冬虫夏草产量,可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在达到物种自然资源保护的同时,还可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制定*,加大监管
从开发利用和资源保护并举的角度出发,*部门应制定冬虫夏草资源保护*,并加大监管力度。根据冬虫夏草的生长期特点,可制定合理的采挖时间,并在一定的区域内设立禁挖区,为冬虫夏草及其寄主昆虫提供繁衍和恢复的虫、菌源与基地;鼓励乡村设卡保护资源,在冬虫夏草出草时间阻止大批外地人员涌入山区采挖,并逐渐向科学管理迈进;改善采挖方法,禁止使用破坏性大的做法,缩小采挖范围,及时复原草皮,防止水土流失和草场退化。以经济杠杆作为一项调剂手段,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制定相应税制,将收入及时投入产地建设,协调好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4、加强人工培植研究,参与世界范围的竞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人工培植冬虫夏草是解脱人类需求对自然资源压力的最佳方法,但在目前完全人工培植大量冬虫夏草还不能实现的情况下,利用冬虫夏草原产地的特殊生态条件,在适于生长的地区,保护并恢复已遭破坏的自然生境和资源,人工扶持冬虫夏草及其寄主昆虫的生长,开展半人工培植,可能是较为经济有效的解决途径。
冬虫夏草是一低温生长菌,虽然与大多数工业用菌不同,但其菌种分离、培养和发酵技术渐趋成熟,采用大规模工业生产的方式来培养菌体,可满足市场的部分需求,缓解对天然冬虫夏草的压力。冬虫夏草作为我国名贵中药材之一在国际上,尤其是港台和东南亚具有极大的商业信誉。境外有关冬虫夏草的研究进展异常迅速,不仅有人从*采集标本分离菌种,而且已用获得的菌种分离鉴定出新的成分,报道新的功能和申报专利。为了保持和发挥我国冬虫夏草的品牌优势,必须在更高的层次上深入研究,确保有效组分及其相关功能的开发,并抢先获得专利。
冬虫夏草资源日趋萎缩的状况严重,通过多种途径保证其生存繁衍是当务之急。冬虫夏草是能自我更新的再生资源,如果能采取积极措施,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一珍贵的药材资源可望长期持久地供人类使用。为了实现冬虫夏草的可持续利用,需要有菌物学、昆虫学、植物学、土壤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共同努力,寻找出冬虫夏草物种保育和发展的最佳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