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巴拿马病致病机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8 13:1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24 14:11
巴拿马病属维管束病害。是一种植物病原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由病菌产生的毒素中毒所致。发病后期,黄褐色的维管束纤维上下贯穿成长条形,纵切病株的假茎或块茎,可以发现维管束呈褐变的现象。根部木质导管变为红棕色,一直延伸至球茎内,后变黑褐色而干枯。这种病原真菌通过感染香蕉根部,扩展到球茎和假茎,并在维管束组织中阻碍香蕉的养分和水分传导,最终导致病变。外部表现为慢慢黄叶,最后整株枯死。在龙牙蕉上表现有叶片倒垂型黄化和假茎基部开裂黄化两种。(1)叶片倒垂型黄化:发病蕉株下部及靠外的叶鞘先出现特异性黄化,多先在叶缘出现,后逐渐扩展到中肋,*部分与叶片深色部分形成鲜明对比,染病叶片很快倒垂枯萎,由黄变褐而干枯,形成一条枯干倒桂着枯萎的叶片。(2)假茎基部开裂型黄化:病株先从假茎外围的叶鞘近地面处开裂,渐向内扩展,层层开裂,直至心叶,并向上扩展,裂口褐色干腐,最后叶片变黄,倒垂或不倒垂。植株枯萎相对较缓慢。因此,患病的香蕉植株在结果前就已经死亡,即使能结果,其果实也很小,根本不能成为商品果。
香蕉巴拿马病的防治
巴拿马病的病菌可在土壤中寄生时间长达几年甚至20年,酸性土壤有利于该菌的滋生,但在积水缺氧的情况下,存活期缩短。排水不良及伤根易促进该病发生。碳氮比高的有机物如木薯渣、蔗渣等及尿素可抑制该菌的生长。病区每年雨季感染,秋末10~11月为发病高峰期,粉蕉常在抽蕾后或孕蕾后期发病,蕉园有明显的发病中心。种植带病蕉苗和水沟丢弃病株是该病蔓延的主要原因。苗木、流水、土壤、农具等均可带菌。要降低香蕉患病机率,必须加强病虫防治,切实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1、选择好蕉园:选择土壤深厚而肥沃,排水良好、未感染该病的地区开园,排水不良及砂质酸性土壤,发病率超过10%以上的旧蕉园,不宜再种植。经废耕或轮作水稻2年以上的病园,如想再种香蕉时,蕉苗应来自无病区脱过毒的试管苗。病园与旱地作物轮作无防治效果。
2、加强田间管理:栽培上推广种植脱毒后不带病的试管苗,挖深坑施足有机肥(鸡粪、猪粪),在有机肥发酵时添加石灰、豆饼、木薯渣以及蔗渣等原料抑制香蕉枯萎病菌生长。加强病虫防治,每次喷农药防治病虫时加入适当的叶面肥,以满足香蕉生长全元营养的供应,增加香蕉的抗病害能力。追肥时适当远离蕉头,防止断根伤根,减少病菌侵染机会。深挖排灌渠,做到排灌及时,防止渍水烂根。定期检查蕉园,发现零星病株及时清除消毁。病株铲除前最好先用10%的草甘膦注射入生长点处,等病株枯死后烧毁枯干茎叶,挖出球茎,病穴及周围土壤用石灰消毒,使用过的工具要用5%*液消毒,防止传染。
3、使用农药进行防治:发病初期可用广东省农科院果树所的香蕉“防枯灵”600倍液每株3升左右淋蕉头根部,二个星期一次。粉蕉在抽蕾前淋2-3次预防。好生灵等对预防该病和初期使用比较有效。其用法有2种:一是用800ppm好生灵淋湿根区土壤;二是在球茎*注射3毫升左右2%的好生灵液。也可用70%甲基硫菌灵超微可湿性粉1000ppm,或50%多菌灵1500p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