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8 00:14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1 21:47
北京大学平民学校最初创办于1918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以“劳工神圣,人人平等”为宗旨,创办“校役夜班”,由傅斯年、罗家伦等学术大家为北大工友授课。
1920年,在北京大学的五一纪念会上,蔡元培校长发表了题为“劳工神圣”的热情洋溢的演讲。他提出“凡是用自己的劳力做成有益他人的事业,不管他用的是体力、是脑力,都是劳工”,并强调“劳工当自尊,不当羡慕其他不劳而获之寄生物”。
这种思想和口号的提出,反映了对劳工大众的热爱,意味着五四文人对民间力量有了重新的认识与定位。蔡先生并没有将“劳工神圣”思想停留于抽象的教条,而是用实践和行为形象地诠释了这一理念。1918年,在蔡先生的大力倡导之下,北京大学创办了为在北大工作的工友提供进修机会的“校役夜班”。
而后,在他的启迪和支持下,以邓中夏、廖书仓等为核心的北大学生团体组建了“平民学校”和“平民教育讲演团”,以“增*民知识、唤起平民之自觉心”为宗旨,积极推动北大人服务于平民,充分体现了开放与包容的学术精神。
扩展资料
北大平民学校采用多方合作的运作机制,在教学管理中遵循“平等、参与、互助、共进”的核心理念,希望通过“北大平民学校”这一平台,实现以下四个目标:
1、培训的教育功能
通过向校内工友提供相应的培训课程,使进城务工的工友了解北大的历史、建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掌握基本的信息搜索和整理的技能,拓展个人素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而且重视提高进城工友的学习动机,拓宽视野,帮助其建立明确的未来职业发展规划。
此外,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在这个教*作过程中,受益的不仅是接受培训的工友,参与教学或运作管理的志愿者,尤其是年轻的学生志愿者也能从中得到成长和锻炼。通过参与,能促进志愿者与工友之间的相互理解,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幸福,提高他(她)们的社会责任感。
2、培训的辐射功能
通过这些接受培训的工友辐射周边更多的人或者群体,起到传播知识的目的,激发更多人的学习需求。同时北大平民学校将定期编辑《北大平民学校简报》,搭建平民学校网站。通过这些途径,让暂时不能接受培训的工友也能从中受益,实现教学信息的透明化和广泛传播。
3、培训的资源整合作用
平民学校的运作将依托工会、后勤管理、学生社团、教代会等管理部门,整合校内的教学资源。在北大教育学院课题组的实验阶段终了后,将总结和分析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在此之后将形成由工会组织为核心的管理运作机制,实现此类培训模式的规范化与制度化,达到可持续发展。
4、培训的推广作用
北大平民学校将努力探索“高校教学资源+志愿者”模式的有效性,为提高进城务工的都市生活适应能力和基本知识技能发挥大学教育应有的作用。在探索出成熟的教学模式后,希望能继续在全国高校得以推广,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实现向“高校平民学校”的影响扩散。
平民学校的探索才刚刚起步,摆在我们面前的挑战是严峻的。如何才能有效地整合校内各部门的资源,如何才能保障志愿者队伍的专业化和稳定性,如何才能实现平民学校运作的制度化和持续化,这些问题都是在未来平民学校的教*作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真诚地希望每一位有爱心、有社会公益心的同仁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在新的历史时期,北大平民学校将成为沟通大学与社会的渠道,使大学教育跨越围墙,走向民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1 21:47
是北平大学:本为1927年北京九校合并得来,但不久后北京大学和北平师范大学分出,1938年迁至西北组西北联大,1946年复校时并入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