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8 00:2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2 05:55
于常海于加拿大萨克其万大学获生物化学学士、解剖学硕士和药理学博士学位。后进入美国加州大学(三藩市)UCSF神经病学系,担任博士后研究工作,留校任研究员。随后成为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病理学系研究员,升任高级研究员,曾两次获斯坦福成就证书。
1994年于常海从美国回到香港,任教于香港科技大学生物学系。1995年,在上海中国科学院脑研究所成立了与香港科技大学在中国的首个联合实验室,出任实验室主任。2002年,于常海放弃国外和香港的各项优厚待遇,将研究、教学重点全部转移至国内。加盟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成为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证的北京公民。
于常海研究聚焦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星形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研究长期未得到神经科学界重视,通过对星形胶质细胞多年来系统深入研究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于常海及其研究团队证实了其在脑中的重要功能,阐明了该细胞在脑能量代谢和抗损伤保护方面的重要功能,确立了该细胞在中枢神经功能中的重要地位,证实它是神经递质谷氨酸代谢的关键,提出了星形胶质细胞内谷氨酸的新功能,完善了脑中谷氨酸代谢途径,拓展了脑功能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于常海应用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方法,在SARS、禽流感等传染病流行期间,带领团队及时开发出了一系列传染病的快速诊断技术,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使实验条件落后的偏远地区也拥有了先进的病原体检测能力。尤其在SARS爆发时期,在SARS密码被破译仅两个星期后,于常海与他的团队开发出当时世界上最灵敏的核酸检测技术ERT-PCR,
应用于早期病毒诊断,解决了当时低载量病毒样本检测难题,成果发表于权威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六月份中国卫生部主办的东盟和中日韩(10+3)非典型肺炎防治高级国际研讨会上,于常海阐述SARS病毒的检测技术。
二十年间,于常海组织和主办其研究领域相关的国际学术会议,如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两岸神经科学论坛,斯坦福百年论坛及两岸四地研究生神经科学论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