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1 03:4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8 19:24
从科学的角度,也不好分辨农历和公历的先进,只能说农历更适合中国使用。
农历的科学性
农历是中国独有的历法,也是我国古代传承下来的一种古代历法。农历也被称为殷历、古历、汉历、夏历和旧历等。我国的传统历法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该叫阴历,它是阴阳历,现被叫做“农历”,准确说应该叫做“汉历”。
为什么最正统的叫法是汉历呢?
汉历来源于汉武帝时议造的《汉历》以及清康熙御制《汉历大全》。汉历运用了设置闰月和二十四节气的办法,使得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这样它就又具有了阳历的成分。从这个角度上说,汉历有了其优势。它比较好地协调了太阳、月亮的周期,实现了阴阳合一,是世界上最科学的天文日历之一。
农历并不是纯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农历是以阴历(夏历)为基础,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
所以我国的农历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该叫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公历的全球化
公历是阳历。我们现在主要使用的是国际上公用的历法,即公历。现在的公历已经成为了全球统一的历法,可以说它是最具权威性的历法。
它是以一个太阳回归年作为一年,然后分为十二个月(月份数有31天、30天、29天几种,均是人为规定),称之为太阳历,即阳历。它是西方人订制的,港台人士也称为西历,西元。
公历的标准名称为格里高利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公历的前身是古罗马凯撒修订的儒略历。它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计算的基础的,要求历法年同回归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基本符合。它的要点是定一阳历年为365日,机械地分为12个月,每月30日或31日(近代的公历还有29或28日为一个月者,例如每年二月),这种“月”同月亮运转周期毫不相干。但是回归年的长度并不是365整日,而是365.242199日,即365日5时48分46秒余。阳历年365日,比回归年少了0.242199日。为了补足这个差数,所以历法规定每4 年中有一年再另加1日,为366日,叫闰年,实际是闰一日。
其他历法
在中国,早在公元前4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历法。从黄帝纪年开始,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使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别组合起来,每60年为一个周期。
根据传说,在黄帝时代就已经有了历法,但不足为凭。帝尧时代有粗疏历法的传说,可能还稍有根据,据成书于春秋时代的典籍《尚书·尧典》所载,帝尧曾经组织了一批天文*到东、南、西、北四方去观测星象,用来编制历法、预报季节,但有关历法的材料至今尚未发现。
成书年代不晚于春秋时代(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夏小正》按12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述了当月星象、气象、物候,以及应该从事的农业和其他活动。由《夏小正》给出的记述可以推知,夏代历法的基本轮廓是,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除二月、十一月、十二月之外,每月均以某些显著星象的昏、旦中天,晨见、夕伏来表示节候,这虽然不能算是科学的历法,但称它为物候历和天文历的结合体可以的,或更确切地说,在观象授时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
周代在继承和发展商代观象授时成果的基础上,将制订历法的工作推进了一步。周代(大允是春秋中叶,即公元前600年左右)已经发明了用土圭测日影来确定冬至(一年中正午日影最长的日子)和夏至(一年中正午日影最短的日子)等重要节气的方法,这样再加上推算,就可以将回归年的长度定得更准确了。
《太初历》是中国有完整资料的第一部传世历法。由于汉武帝下令造新历是在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故把元封七年改为太初元年,并规定以十二月底为太初元年终,以后每年都从孟春正月开始,到季冬十二月年终。这部历法即叫做《太初历》。这部历法朔望长为29又43/81日,故称八十一分法,或八十一分律历。
之后中国的历法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时期,即
1)古历时期:汉武帝太初元年以前所采用的历法;
2)中法时期:从汉太初元年以后,到清代初期改历为止。这期间制订历法者有七十余家,均有成文载于二十四史的《历志》或《律历志》中。诸家历法虽多有改革,但其原则却没有大的改变;
3)中西合法时期:从清代期苏会传教士汤若望上呈《新法历书》到辛亥*为止;
4)公历时期:辛亥*之后,于1912年孙中山先生宣布采用格里高利历(即公历,又称阳历),即进入了公历时期;
玛雅历法
玛雅文明,是古代分布于现今墨西哥东南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伯利兹5个国家的丛林文明。虽然处于新石器时代,惟在天文学、数学、农业、艺术及文字等方面都有极高成就。玛雅人有一套复杂的历法——以太阳历、太阴历、和卓尔金历为基础。
太阳历:玛雅人精确计算出太阳年的长度为365.2420日,现代人测算为365.2422日,误差仅为0.0002日,就是说5000年的误差才仅仅一天。
太阴历:即金星历。玛雅人费了384年的观察期,算出584日的金星历年,现代人测算为583.92日,误差每天不到12秒,每月只有6分钟。
卓尔金历:卓尔金历以20个日名以及13个日数构成的trecena周期组成260个独立的日子。每个日期皆依序标上从1到13的日数,接着又从1重新开始算起。此外,每个日期还依序标上了20个日名。玛雅人认为每个卓尔金日都有其所影响事物的象征,玛雅人有个称为日期保管者(daykeeper)的萨满祭司,借由研读卓尔金历预测未来。当小孩出生时,日期保管者会解析卓尔金历以预测小孩将来的命运。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8 19:24
2017年,中国有了标准农历。在此之前历法一半是经验一半是*斗争,这导致存在多种版本的农历,因此常常引发混乱,比如现在华人社会中就同时存在多个版本的农历,各有自己的一套计算方法,结果导致重要节日彼此之间出现误差。比如春节究竟是哪一天?
2017年5月22日,国家标准委正式制定和颁布了《农历的编算和颁行》,该标准的颁布严格依照科学,即依照太阳和月亮的客观运行规律,计算精度
达到1秒钟,标准农历第一次明明白白的将农历的编排的规则,采用的计算模型和精度等都公之于众,同时明确了农历年月日的确定方法以及排序方法,进行了各种规范性的规定。
同时明确规定,朔和节气的时刻的计算必须依赖于太阳和月球的实际位置,必须按照国际天文学规范中关于天体位置计算所规定的模型来进行计算,并且要求计算精度的误差不得超过1秒种。
所以,新制定的农历是最科学的农厉,这是自己和自己进行比较。
公历是纯阳历,农历则是阴阳合历,两者用途不同,不具有可比较性。
纯阳历的优点是方便简单,而通过设置简单闰年的办法,能保证一年四季的日子不错位,比如七八月是夏天,那七八月就一直都会是夏天,不会慢慢的错位成七八月变成冬天。而阳历是指导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历法。
而纯阴历的优点是,你知道哪天是满月,你也可以用它来预测潮汐,适合海边生活的人。但是纯阴历的和纯公历的差别在于,公历一年的误差的只有0.24天左右,而纯阴历的误差则达到11天之多,所以纯阴历就必须要闰月才能解决四季混乱这样的问题。而应该如何闰月,这在古代可是“高科技家传宝贝算法”。
中国古人,即对月亮有需求,需要十五的月亮就得是满月,同时又要兼顾农业产生(这需要的是阳历),所以最终搞出了阴阳合历的农历,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将阳历融入阴历的办法就是设置了一套单独计算的二十四节气。
农业生产依赖的是24节气而不是天上月亮的圆缺。而如何计算24节气,在历史上有过变迁,这事儿相当复杂,在2017年之前,最后一次24节气计算的变迁是在明末清初,由汤若望等西方来的传教士搞定的,这就是清朝最终颁布执行的《时宪历》。
就目前而言,我们对农历的需求其实只剩下重大节日,农业生产完全可以依赖公历独立运行。
所以,农历的实际意义,已经逐渐消退,我想它应该可以申请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8 19:25
其实并没有谁更先进的说法,因为无论是农历还是公历,其实都是一种计数方法,并且双方都有对日期的补偿计数,例如公历每隔4年就会让2月多一天,而农历还有闰月的说法。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8 19:25
还是公历比较科学先进。因为农历的话,还分润年,可能农历的话,可能一年会有两个四月,两个七月这样的情况。是比较不科学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8 19:26
公历是纯阳历,农历则是阴阳合历,两者用途不同,不具有可比较性。纯阳历的优点是方便简单,而通过设置简单闰年的办法,能保证一年四季的日子不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