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0 23:28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5 21:43
苏幕遮周邦彦燎沉香,①消溽暑。②鸟雀呼晴,③侵晓窥檐语。④叶上初阳干宿雨⑤,水面清圆,—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⑥久作长安旅。⑦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⑧梦入芙蓉浦。⑨注释:①【燎】烧。【沉香】种有香气的木料。②【溽】潮湿。③【呼晴】鸟雀鸣叫,表示天气转晴了。④【侵晓】大清早。【窥檐语】把头伸向屋檐下边吱吱喳喳地叫⑤【叶】荷叶。【初阳】刚上升的太阳。【宿雨】隔夜雨。⑥【吴门】指的是苏州(今属江苏省)。⑦【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汉朝和唐朝时候做过京城,这里借指汴京。⑧【楫】划船的桨板。⑨【芙蓉浦】开满荷花的河港。芙蓉是荷花的别名.赏析: 宋代文人写词,就语言艺术方面说,有雕刻与自然两种不同的路径。曾经被词论家捧为“词中老杜”、“两宋之间,一人而已”的周邦彦,就是以雕刻取胜的。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北宋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他精通音乐,他的词集本名《清真集》,又名《片玉集》,内容多为男女恋情,离愁别恨,人生哀怨等传统体裁,内容比较空虚,但格律严密,写作技巧有可以取法的地方。但像这首《苏幕遮》倒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对事物的观察很细腻,对意象的选择很讲究,语言的表现力很强。在周词中,可算是少数的例外。这是周邦彦年轻时在汴京的思乡之作。这词以写雨后风荷为中心,由此而引人故乡归梦。以一个家住吴门、久客京师的作者,面对着象征江南池塘风色的荷花,很自然地会钩起乡心。“燎沈香,消溽暑。” 开头写夏天早晨的小景,烧起沉香,解解蒸闷的暑气,从触觉、嗅觉感受着笔,点染出盛夏潮湿闷热的季节特点。“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点缀了清晨鸟语花香,凉爽惬意的环境,给人以活泼而轻快的感觉,充满着生活中自然与生命的律动感。接着写朝阳下随风招摆的荷花。“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风荷举。”是全首突出动人之处,三句所写荷花的神态。试想,当指雨初收,晓风吹过水面,在红艳的初日照耀下,水面上一张张清润、圆圆的荷叶,绿净如拭,亭亭玉立的荷花,在晨风里一一颤动起来。这样一个活泼清远的意境,作者只用寥寥几笔,就达到了这种境地,“—一风荷举。”用字通俗,其实每一个字都经过了细心的推敲,传神地描摹了雨后初晴的清晨,荷叶在水面迎风挺立的那种动态的、疏朗而秀拔的风姿。王国维《人间词话》赞扬它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作者家住苏州,可是长期在京城里作客。久别苏州故乡,他从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的荷花自然想起了故乡的荷花。因而感叹长期作客,不知道件么时候才能够回去。言语中饱含着对故土的眷恋之情,词句中仄声音节“去”、 “久”自然拖长,表达了归去的愿望和不得归去的无奈。“五月渔郎相忆否?”随后又联想起水乡的朋友(渔郎),想象渔郎是否也在想念自己,浮想联翩,极有情意,乡思乡愁,意脉不断,想得入神——“小辑轻舟,梦入芙蓉浦”,仿佛划着小船儿,在美好的梦境之中进入荷花丛里去了。上下片联成一气,融景入情,不着痕迹。一般,诗句写到荷花,那么风裳、水佩、冷香、绿云、红衣等字面,往往随处可见,而荷花的形象,却在这些词儿的掩蔽下模糊了。这样的词,读者必然会发生雾里看花隔着一层的感觉。这首《苏幕遮》之所以成为写荷绝唱,正是在于它能洗尽脂粉,为凌波微步的仙子,作了出色的传神。读完上面的内容自己写吧!应该行把 呵呵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5 21:44
细焚沉香(名贵香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旧有鸟鸣可占雨之说),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的“言语”。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隔夜的雨,水面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都挺出水面。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今钱塘),长久地客居长安。五月,故乡的我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小船,我的梦中来到了荷花塘(词中指杭州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