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1 00:17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8 10:05
1、生态旅游者具有高度的环境责任感
生态旅游是针对环境恶化问题而产生的一种旅游方式,其发展目标的基本特点之一是保护性。
2、生态旅游者具有高素质和高品位
生态旅游是一种高素质、高知识和高层次的旅游。一般来讲,生态旅游者具有高度的生态意识,严格掌握专业的生态环保知识,在行动上体现环保,是具有高素质的特定人群。
3、生态旅游者的消费水平高
相对于传统大众旅游者来说,生态旅游者对旅游环境的要求更高,可进入门槛高。生态旅游者除了具有生态意识和环保知识外,还要为保护环境而支付应该承担的费用。
扩展资料:
生态旅游的特点:
(1) 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参与者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
(2) 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造成大的破坏。
(3) 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其中,在实际体验中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自然,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
(4) 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由于生态旅游自身的这些特征能满足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的需要,从而使生态旅游兴起成为可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态旅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态旅游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8 10:05
1、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参与者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
2、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环境造成大的破坏。
3、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其中,在实际体验中领略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自然,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
4、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
扩展资料:
在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各个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主要做法有:
立法保护生态环境:例如1916年,美国通过了关于成立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法案,国家公园的管理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在英国,1993年就通过了新的《国家公园保*》,旨在加强对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的保护。自1992年里约会议以后,日本就制定了《环境基本法》。1923年芬兰颁布了《自然保*》。
制定发展计划和战略:美国在1994年就制定了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适应游客对生态旅游日益增长的需求。澳大利亚斥资1000万澳元,实施国家生态发展战略。
墨西哥*制定了“旅游面向21世纪规划”,生态旅游是该规划的重点推介项目。肯尼亚*就制定了许多重要的国家发展策略,其中特别将生态旅游视为重点项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态旅游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8 10:06
大多数国内生态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是“缓解压力”和“欣赏自然”,而在国外生态旅游者中,旅游动机为“寻求新的体验”和“了解自然”的居多;环境纯净、风景优美的自然生态旅游地是现今中外旅游者的首选;影响国外生态旅游者选择何种旅游产品的因素主要与旅游地的情况有关,而旅游产品价格、旅行社服务水平对国内生态旅游者的旅游地选择的影响较大;中外生态旅游者的团队在构成上有比较大的差别;导游讲解和导游手册/景区标识牌是国内生态旅游者增进对景区了解的主要途径,而国外游客对旅行社与导游的需求较少;当环保行为与游客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国内游客还是表现出比较强烈的自利思想,而国外游客则表现出比较坚定的环境信念。本文的最后提出了对我国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建议。 前些年,“文化”一词在旅游界被炒的沸沸扬扬。各级*部门在大肆开发旅游项目的时候动辄冠以“文化旅游”一词来招商或敷衍老百姓。其实单从这些当事人的用心来讲并无可非议,但是“文化”一词被这样肆意滥用不仅有辱我们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所遗留下来的厚重的历史积淀,也使我们学术界在研究此类问题的时候无从切入而不的要害。既然大家天天鼓吹“文化”,那么又有几个人知道“文化”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呢?难道文化就是罗列在景区供游人观赏的一幢幢毫无生气的旧式建筑,难道文化就是被现代商业手段包装上舞台日复一日千篇一律不间断演出的民族舞会?我国今后应加强以下方面的研究工作:第一,从研究方法上分析,目前我国生态旅游研究主要借鉴和利用生态学、地理学、国土开发等几个学科的相关理论,但生态旅游具有很强的学科边缘性、交叉性特征,涉及的因素较多,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积极引入更多相关学科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构建独特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态旅游研究理论体系。如,国外的自然保护区内不允许有常住居民和任何人工设施,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即便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也存在大量的永久性居民,对这些居民不可能完全进行搬迁,即便搬迁也需要考虑社会公平等问题。第二,从研究深度上分析,国内生态旅游无论是资源价值的评价还是区域开发对环境影响方面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属性探索和开发研究的初期概念辩争阶段,缺乏具有普遍适用意义的成功模式和案例,在积极完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革新的前提下,应努力使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任何停留在表明意义上的论证都无益于整个学科体系的构建和研究的实用性。第三,从研究广度上分析,我国生态旅游的研究领域较为狭窄,即过度侧重于对个别领域或单项要素—— 如旅游规划和自然区保护的研究,而相对忽视了对其他领域如对社区居民、旅游主体行为的研究。生态旅游开发涉及的内容较广,而且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相互联系在一起。任何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都对整个目标的实现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应从对单要素研究转移到全方位思考上来,积极拓展研究领域,完备研究体系。第四,从研究层次上分析,由于国内生态旅游研究起步较晚,现有研究主要停留在描述性和阐释性的层次,也是*我国生态旅游研究方法单一、研究深度、广度不足的根本原因。因此,这一时期应主要加强实证研究,吸收国外成熟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的总结和提炼,促进生态旅游理论的规范化和系统化,指导生态旅游良性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研究成为当前热门研究领域之一.但尚未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体系,缺乏深入研究的技术支撑。回顾近20年生态旅游乃至旅游学科,使用过或具有应用前景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定性描述方法、生态实验方法、环境监测方法、理化分析方法、数理统计方法、客流量测方法、抽样调查方法、图表分析方法、“3S”技术方法、图象数据分析处理、计算机模拟、数学建摸方法、会议研讨等等。首先从分析生态旅游研究方法构成出发,逐步剖析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方法的应用、国外研究方法及其演变、生态旅游实证研究等核心问题。简洁地勾勒出生态旅游研究方法的历史轨迹和现时轮廓。最后提出了生态旅游研究方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方*建设的措施:(1)稳定并壮大锲而不舍的研究队伍;(2)加强生态旅游特殊矛盾的针对性;(3)注重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4)重复实验或检测已有方法的普适性(5)及时总结、研讨,不作重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