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的奴隶制度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0 21:2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10:46
古代印度社会中以奴隶制生产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形态。古代印度早在印度河文明时代(约公元前2300~前1750)即进入阶级社会,并出现了国家,但关于这个时期奴隶制经济的具体情况迄今还无迹可寻。当公元前14世纪印度·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后,由于他们和土著居民之间以及后来在他们的各部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产生了被称为“达萨”的战俘奴隶。至列国时期(前6~前4世纪),小国林立,奴隶数量增多,这时奴隶制始作为一种生产关系发展起来。孔雀帝国统治下的印度(约前4~前2世纪)是古代印度奴隶制经济的兴盛阶段。
-
古代印度各地区的奴隶制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北印度的两河(印度河—恒河)平原发展较快,特别是孔雀帝国的中心摩揭陀地区,奴隶制经济已达到很高水平。在其他地区,特别是周边地区则较为落后,有的部落还停留在原始社会的状态。
印度是较早地使用铁器的国家之一。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就已利用铁制工具进行生产。铁器的使用,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业逐渐取代畜牧业成为主要的生产部门,并大规模地进行垦荒,兴修水利。手工业分工渐细,木工、铁匠、织工、陶匠等成为重要的手工业行业。特别是纺织业,在帝国时代,已不仅能生产精良的棉织品,而且能生产高级的丝织物。从公元前 6世纪起,出现了许多大城市,商业十分活跃。最通常的贸易商品是贵重的纺织品、宝石和香料等。矿产品和盐、酒之类的民需品由国王专利。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商品货币经济的活跃,为奴隶制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当时奴隶的来源很多,除战俘奴隶外,还有债奴、罪奴、家生的、继承的、赠予的、买来的以及由于饥荒为食物而服役的,等等。古代印度文献记载的奴隶数量十分庞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10:46
生产力不发达,社会性,等级性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