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0 21:5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01:07
郭五林 关于申论的来源,很多书上说申论一词取自《论语》中孔子所说的“申而论之”,但本人查阅了多个各种版本的《论语》,均未有“申而论之”的提法。笔者先后请教过多位讲授古代汉语或古代文学的专家、学者,均说未见《论语》中有“申而论之”的提法。有人认为这是一个俗语,就是引申论述的意思。在同事的帮助下,笔者所能见到的“申而论之”最早见于清朝编撰的《四库全书御制读史记儒林传》“直以为文王后妃时所作盖本毛苌之义可谓具有卓识而未言三家之失扵传讹兹故申而论之”。该提法又见《四库全书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八十》:“恐后人之谬为比拟,是以申而论之。”两处申而论之,与今天的申论一词意思基本相同。至于“申论”一词,其最早提法见于何处,则不得而知。对申论来源的考证和勘误都一样的困难。我想最好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申论的意思进行确认。查阅多种古籍资料和现代辞书,综合申论这个词中与申相近的意思,主要有:(1)伸展;伸张。(2)指施展。(3)延缓;延长。(4)表明;表达。(5)申诫;告诫。(6)明白。(7)重复;一再。 论的主要意思有:(1)议论;分析和说明事理。 (2)研究。(3)推知。(4)叙说;说。(5)言论;*。(6)主张;学说;观点。(7)文体的一种。即议论文。(8)泛指文章。可以看出,论既可理解为名词,也可理解为动词,两者都讲得通。 至于这样一个词语,如何解释更妥当的。经过认真思考和反复斟酌,我认为,对于申论的理解,要抓住两点:一是申论的方式,是引申,展开。这应当是申字的最基本含义。事理得到引申,论述得到展开之后当然就有表明、明白之意。二是申论的表达方式是论,即论述,这是其动作行为。这种动作行为的符号是语言,其表现形式是一篇议论文,其主体信息是阐述自己的观点。(郭五林著) 综合起来,申论就是针对特定事实展开论述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申论是动词,也是名词。作为一种应答方式时它是表示申论这个动作。作为一种应答结果时是指写在纸上的文字。本书中两个意思都常使用。提请大家阅读时结合语境理解清楚。 申论学的定义。本定义将采用“属+种差”的方式来进行。申论学是针对特定事实展开论述从而表明自己观点的一门学科。对于这个定义,我想主要是把握两点:一是申论的基础,是特定事实。这种特定事实,其表现形态有三种,第一种是文字材料,如通常的申论试卷,第二种是图文材料,如电视节目。第三种是现场材料。如事件现场。当前考试通常采用第一种材料方式,第二种在个别省市的公考中已有使用,第三种暂时还未听说,不过肯定会出现。二是申论的目的,是表明一种观点。可赞同,可反对,重在表明作者立场、态度、观点。因而申论在论述过程中可立论、可驳论,或二者兼而有之。三是申论的体系,作为一门学科,它有其认识论基础、方*基础和具体表现形式。 申论在当前主要是被理解为一种考试科目。但这种理解是狭隘的。这种理解导致很多申论参考书在编写时找不到合适的申论范例,大家互相转抄,都是阅卷教师从考场带出来的那几份范例。而事实上,凡是针对特定事实展开论述从而表明自己观点的文章都是很好的申论范例。所以,最好的申论就是公务员在行政过程中为了表达自己的行政意图而进行展开论述从而表明自己观点的文章。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对那些采用文学作品作为申论案例的参考书加以否定,那是对申论缺乏深刻理解造成的。遗憾的是,采用文学作品中部分材料作案例分析的参考书依然存在。 本书对当前参考书中出现的问题和毛病花大力气进行了修正,选取了很多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由公务员写作的优秀的申论文章,把它们作为范例。读者测试反映表明,这种引例方法有助于培养读者的申论意识和习惯,能够较好地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算是本书的一个对读者的一个具体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