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2:47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4 16:45
华为官方对外发布针对微信群及公开网站平台相继出现的关于华为公司高管变动、业务出售等一系列谣言的公开处理声明,对参与造谣、传谣的黄某、董某某、王某某、赵某某、谢某某五名员工,予以除名处分。
随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信息差成为企业争夺战分水岭的标志,与此同时,自媒体等各种新兴媒体的兴起,让信息在这个时代变得尤为敏感,在匿名的网络世界里,信息的真伪性得不到高效的验证,谣言随处可见、随地可发。感触最为深刻的该是疫情期间的谣言,根据奥尔波特流言流通量公式可知,谣言的流通量与涉及问题的重要程度、证据的重要性成正比,而疫情的不确定性更为谣言的频发推波助澜。
不仅如此,社交媒体的低门槛、高时效、强互动等特性亦瞬间加速了谣言的传播,这样看来,谣言的生产成本与效果回报率明显成反比,但事实上确是如此吗?很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对于网络造谣,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进行规定,以净化网络空间,网络造谣视其程度的不同最高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自律与他律的有效结合才能从根源上杜绝谣言。华为对于系统内部出现关于高管变动、业务出售等与本公司利益相悖的言论,作出相对应的办法管理,不仅履行了“自律”的社会责任,更是起到了对公司全体以及社会各界的警示与带头作用,除了开除涉事员工之外,对其向*门举报,亦是“他律”的表现,发表对于造谣、传谣者的严惩的公开声明也是对抱有侥幸心理的谣言散播者的一次“正面交锋”。法律的不断完善、系统的更新迭代、技术的智能识别,时代正在逐步与“法律的滞后性”告别,网络是有记忆的,因此不能抱有一丝侥幸心理对待谣言,在虚拟世界活出精彩的前提也是需要遵守法律法规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4 16:45
首先,造谣传谣的人很有可能会上行业黑名单,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已经被打上了不诚信的标签。其次,如果谣言对企业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这些造谣者很有可能会被起诉。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4 16:45
第一,开除处理;第二,刑事拘留;第三,轻者警告;第四,严重者坐牢;第五,口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