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3 19:1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17:28
文仪,号革斋,又号竹居,乡称君子长者。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是文天祥的父亲。著有《宝藏》三十卷,《随意录》二十卷。
文仪以读书勤敏、学识渊博闻名乡里。文仪十分重视文天祥兄弟的教育,对他们要求非常严格。他曾聘请乡中名儒曾凤教导他们,后来家道中落,文仪就亲自授课。他不但要求儿子们背诵课文,还经常提出问题,促使他们思考,启迪智慧。父子常一起议论历代史事、国家大局、社会风尚、士林状况,嗟叹世道人心,痛斥官场*。
家庭成员:
儿子:文天祥、文璧、文霆孙、文璋。
女儿:文懿孙、文淑孙、文顺孙。
我国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诗人文天祥,一片丹心为百姓,在民族危急关头,宁死不屈,谱写了一曲中华正义歌,受到后人的敬仰。文天祥作为封建士大夫之所以有很深的同情百姓、热爱国家的思想,是与他幼年时期,他的父亲对他的影响分不开的。
文天祥的父亲文仪学识渊博,名闻乡里,但他不喜欢做官,只愿意在家乡以教书为乐。在文天祥、文壁兄弟二人懂事时,文仪开始认真地教两个孩子读书、写字。文仪很疼爱这两个孩子,但对他们的学习,却从不因此而放松要求。一次,兄弟俩没有完成文仪交待的背诵任务,被文仪毫不客气地惩罚了一顿,小兄弟俩吓得再也不敢怠慢,一旦父亲安排写字和背诵,他们就认认真真地、用心地写呀背呀。
为了扩大孩子的知识面,文仪请私塾的名师到家里给文天祥兄弟俩授课。后来由于家庭经济拮据,请不起名师,文仪便亲自给孩子授课。白天授课,晚上闲暇时间,文仪还要求孩子背诵,并且达到能理解课文的程度。为了提高孩子对课文的领悟能力,文仪不厌其烦,遇到孩子不懂的地方,就一遍遍地仔细耐心讲解,直到孩子理解、领悟为止。文仪到底是懂得一些教育孩子方法的。在教孩子读书写字的同时,他要求孩子把课文中的重点、难点、格言、警句,都一一抄写下来贴在书斋的墙壁上,以便每天都能看到。
几年时间,文仪家里收藏的书几乎都被文天祥读遍了。文仪拿出家中不多的钱去买书给孩子读;没钱的时候,文仪就去典当自己的衣服换钱给孩子买书读。文仪教孩子读书在当地传为佳话。每当人们听到文家书声朗朗时,人们知道,孩子们又在读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