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是怎样一个地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3 22:57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9 21:14
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从百老汇路延伸到东河的一条大街道的名字,全长不过三分之一英里,宽仅11米,是英文“墙街”的音译。街道狭窄而短,从百老汇到东河仅有7个街段。1792年荷兰殖民者为抵御英军侵犯而建筑一堵土墙,从东河(the East River)一直筑到哈德逊河(the Hudson River),后沿墙形成了一条街,因而得名Wall Street。后拆除了围墙,但“华尔街”的名字却保留了下来。然而,它却以“美国的金融中心”闻名于世。美国摩根(Morgan)财阀、洛克菲勒(Rockefeller)石油大王和杜邦(E.I.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财团等开设的银行、保险、航运、铁路等公司的经理处集中在这里。著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Stock Exchange)也在这里。
荷兰统治时,在这里筑过一道防卫墙。英国人赶走荷兰人后,拆墙建街,因而得名。 这里是美国大垄断组织和金融机构的所在地,集中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投资银行、*和市办的证券交易商、信托公司、联邦储备银行、各公用事业和保险公司的总部以及美国洛克菲勒、摩根等大财团开设的银行、保险、铁路、航运、采矿、制造业等大公司的总管理处,成为美国和世界的金融、证券交易的中心,一般常把华尔街作为垄断资本的代名词。垄断资本从这里支配着美国的*、经济。华尔街成了美国垄断资本,金融和投资高度集中的象征。在其东北角矗立着古老国库的分库大楼(现为陈列馆),是在华盛顿发表就职演说的地点修建起来的。
我去过两次华尔街,第一次是以游客的身份。那是傍晚时分,天上下着瓢泼大雨,雨水不停地倒灌进华尔街地铁站,连铁道上都满是积水。所幸大雨不久就停了,我就小心翼翼地绕过积水,慢慢走上百老汇与华尔街的交界处,抬头就看到了著名的三位一体教堂(Trinity Church);早在华尔街还是一堵破烂不堪的城墙的时候,它就已经是这附近的标志性建筑了。
现在,三位一体教堂的正前方是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背后是美国证券交易所(AMEX),左右两侧都是高耸的写字楼,只有周围的一小块地方还保存着17世纪的花园和墓地。从教堂门前穿越百老汇,就算正式进入了华尔街——这条街又短又窄,街口设下了重重路障,街心正在进行翻修,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积水。几个荷*实弹的*如临大敌地站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门前,他们的头顶是一幅巨大的美国国旗。除此之外,这条街上的人似乎都是游客,从他们的着装和神态就看的出来。路边的橱窗并没有写着高盛、摩根士丹利或美林等如雷贯耳的名字,反而贴着咖啡馆和健身俱乐部的广告。除了德意志银行,我在这里没有发现任何一家投资银行的名字,更不用说共同基金或对冲基金了。
总而言之,现在的华尔街只是一个旅游胜地,经常有成群结队的外国人带着敬畏的表情到此一游,希望看看“全世界的金融中心”是什么样子;然而他们看到的只是一个荒废的商业区,几栋陈旧的摩天大楼,以及许多露天茶座或咖啡馆。纽约证券交易所现在已经不允许游客进入了,所以华尔街的旅游价值也残存无几了。
后来我又去了一次华尔街,这次不是去观光,而是到三位一体教堂听牧师讲道。这个教堂的建筑非常独特,一砖一石都值得仔细观赏,外面的花园里还有著名的美国第一任财政*汉密尔顿的墓。几步之外就是喧闹的街道,各种车辆日夜不息的经过,反而更加衬托出教堂本身的神圣与静谧。据说,在华尔街还没有沦落为旅游胜地的时候,银行家和基金经理们经常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来这里做祷告,然后再回到证券市场的血腥绞杀中去。
早在二十年前,许多金融机构就已经离开地理意义上的华尔街,搬迁到交通方便、视野开阔的曼哈顿中城区去了。华尔街附近挤满了古旧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道路也像蜘蛛网一样难以辨认,实在不太符合金融机构扩张业务的需求。“911”事件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华尔街周围的格局,有些机构干脆离开了纽约这座危险的城市,搬到了清静安全的新泽西。现在,除了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之外,没有任何一家银行或基金把总部设在华尔街。在著名的“华尔街巨人”中,只有高盛和美林还坚守在离华尔街不远的地方,其他巨人都已经搬迁到洛克菲勒中心、时代广场或大*火车站周围的繁华商业区;即使是高盛和美林,也已经在曼哈顿中城区购置了新的豪华办公室,不久就要彻底离开旧“华尔街”了。
但是,人们宁愿把这一切称为“华尔街”。在洛克菲勒中心的办公室里,人们阅读的仍然是“华尔街日报”;在国会听证会上,美联储*仍然关心着“华尔街的态度”;在大洋的另一侧,企业家们的最高梦想仍然是“在华尔街融资”。无论地理位置相隔多远,人们在精神上仍然属于同一条街道——在这条街道上,所罗门兄弟曾经提着篮子向证券经纪人推销债券,摩根曾经召开拯救美国金融危机的秘密会议,年轻的文伯格曾经战战兢兢地敲响高盛公司的大门(日后他成为高盛历史上的传奇总裁),米尔肯曾经向整个世界散发他的垃圾债券;在这些神话人物死去几十年之后,他们的灵魂仍然君临纽约上空,附身在任何一个年轻的银行家、分析师、交易员、经纪人或基金经理的身上,随时制造出最新的金融神话。这就是华尔街。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9 21:14
华尔街金融风暴席卷全球,而对之的解释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些人对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解释也有失于简单化的倾向。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控诉说,正是麦凯恩支持的布什*的经济*,赞成去管制化的市场至上论,导致了目前的华尔街危机。这显然是在混淆视听,在打选举牌,其说法与事实*相去甚远。看到完整大象的人都应当知道,推倒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第一块多米诺骨牌的是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拐头向下,第二块多米诺骨牌是两房危机,第三块多米诺骨牌是次贷危机,而当年基于“保护弱势群体”的*理想主张放松对中低收入群体购房贷款*的,正是民主党*和国会议员。1977年卡特*批准、之后由克林顿*多次修改的“社区再投资法案”,要求准国有金融机构房地美和房利美等专业贷款公司降低中低收入者贷款的门槛,甚至规定给低收入人群的贷款额度。2005年,当时还在共和党控制之下的国会曾经提出动议规范两美的贷款标准,遭到民主党议员代表的,一致反对。可见,是民主党在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动房地产贷款按照*原则而不是市场原则在运行,所以恰恰是*干预市场,而不是自由主义或不完全是自由主义制造了这场金融海啸。
政客歪曲事实、断章取义、误导*本不足为怪,令人不解的是,本应该理性、客观的学者也是颠左倒右、因果不分。如有人说这次金融危机是贪婪的华尔街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幸灾乐祸之意溢于言表;还有人说,这次金融危机宣告了新自由主义、华盛顿共识的终结,预示着凯恩斯主义*干预必将应运重来,并将收拾华尔街的这个残局……真不知道他们所说的过度自由其具体含义、具体指向是什么。
市场自由的边界在哪里?*干预的边界在哪里?这俨然是*经济学的天大难题。历史给我们的经验启示是,不能采用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来对待这个天大难题,更不能非此即彼,偏执一端。自由主义大师弗里德曼之所以认为是因为美国*没有及时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加剧了1930年代的危机,可能正表明他不是偏执的自由主义者。过度自由固然需要辩论和商榷,而过度的*干预恐怕更会贻害深远。权力搅和买卖,往往弊大于利,所以与其乐见市场无形之手自由调节的终结,实在不如希望*有形之手不当干预的减少。还有,由于市场权力大多数情况下是互利性的,具有正外部性,市场自由也是比较容易*,而*干预则容易带来负外部性,对社会产生危害,而其权力又不容易制约,所以从相对论的角度讲,更应该着力于**的干预,**的权力,尤其要杜绝不当的过度的*干预。
立宪不能保证国家不吃败仗,也不能保证军队必打胜仗。华尔街的贪婪不是这次金融危机的肇始的原因,主要原因是政党利益集团的不当过度干预和不恰当的*选择,华尔街的贪婪充其量是利用了这种不当过度干预,成倍地甚至十几倍地放大了这种不恰当*选择的消极面。在全球化时代,在“世界的中国”,我们对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解释,对其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梳理和判断必然会影响、甚或决定我们未来的发展战略和*选择,所以不能不慎重对待这个问题。任何简单化的理解和肤浅的认识都可能是无益的,甚或是有害的。
一个经济体系就像一个人,在一般正常情况下,人应该只吃饭,而只有在特殊非常情况下,在出了问题得了病时才需要吃药、打针、输血、灌点滴。这个经济常识,笔者看不出有什么放弃的理由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9 21:15
手里有钱和需要钱洽谈的地方
专家眼中的华尔街就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