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1:25
共11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6-18 21:28
门神是旧时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用以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神荼、郁垒、钟馗、秦琼、尉迟恭等都是比较常见的门神形象。左页图为神荼、郁垒的年画。门神几经演变,逐渐被简化的福字斗方所替代。这样全家团聚贴福字的场景,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已经成为过年的标志之一了。
每当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墙壁上、家具上贴“福”字。那笔划粗犷、字体敦实的“福”字,写在一张张大红色的斗方纸上,有的旁边还印有云锦纹、双龙、寿桃、万年青、牡丹花等吉祥图案,看着是那么喜庆、那么有“年味”。为什么过春节要贴“福”字呢?
仔细想来,“福”字斗方其实是介于年画和春联之间的一种形式,而过春节贴“福”字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桃符和宜春贴。
东汉王充《论衡·订鬼》引《山海经》中说:沧海之中,有一座度朔之山,山上有一棵巨大的桃树,桃树的东北枝有一个万鬼出入的鬼门,由神荼(shēn shū)、郁垒(yùlǜ)两位神人把守,对于害人的恶鬼,他们就用芦苇绳捆住喂老虎。黄帝据此创造了驱鬼习俗:“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这在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祀典》中也有记载。可见在汉代,每到除夕之时,人们都要在自家门前立桃人,门上画神荼、郁垒和老虎,悬挂苇索,起到“御凶魅”的作用。
由于桃人制作比较复杂,汉代以后逐渐以桃木板代替,如南朝梁的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在桃木板上写上祈福禳灾的文字,或画上神荼、郁垒的神像,就成为了桃符。这种桃符至宋代时还流行,如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引《皇朝岁时杂记》中记载:“桃符之形制,以长二三尺、宽四五寸的薄木板制成,上画以狻猊白泽之类,下书左神荼、右郁垒,或写春词。”
唐末文人开始在桃符上题写诗句,逐渐演变为后来的春联。宋人将桃符上画的门神改用纸印刷,演变为门神画、年画。现存最早的木版年画《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就是宋代的作品。
而将桃符上题写“吉祥词”的形式,改为在红纸上书写、印制,则是“吉祥语”(包括福字)斗方的前身。
“吉祥语”斗方的形成还与宜春贴(或称宜春方胜)有密切的关系。宜春贴是立春日张贴的一种吉祥语。《荆楚岁时记》有言:“立春之日,悉剪彩为燕形戴之,贴‘宜春’二字。”唐代诗人韦庄《立春》中有“殷勤为作宜春曲,题向花笺贴秀楣”的诗句。这种原本在立春日祝贺新春时张贴的吉祥语,至迟至宋代就移用到春节了。
宋代吴自牧所撰《梦粱录》卷六中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纸马铺印钟馗、财马、回头马等,馈与主顾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遇夜则备迎神香花供物,以祈新岁之安。”这里说的“春牌”,有人认为就是“宜春贴”,因为春节在民国之前都只称元旦,元旦时张贴的东西不应称为“春牌”,“春牌”之称很可能就是从立春时的宜春贴移用而来。春牌上写什么内容?南宋周必大的《玉堂杂记》为我们透露了一些信息:“除日,更春帖、柱联、门额,于堂轩楣枋贴福禄寿、一财二喜等字。”可见,南宋时可能就已经出现了题写福、禄、寿、财、喜的斗方了。
12 / 2 页下一页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8:36
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拜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
旧时北方有的有钱人家在影壁上书刻大型福字时,将其偏旁“示”变形成狗头,名叫“狗头福”,以取狗、勾谐音,寓意把福勾到家里。
浙江绍兴一带民房,尤其是农村的住家,旧时人们特别喜欢在两侧山墙上角写上大大的“福”字,白墙黑字,远远望去格外醒目。有的则把整个山墙用烟煤拌和胶水涂成黑色,留出白色“福”字,显得更为突出。
正确贴法:
大门要正贴。大门上的福字一定要正贴,意为“开门迎福”,倒着贴会把福气挡在门外。“福”字的偏旁“礻”有祈神的意思,而“畐”可拆分为“一”“口”“田”,即一个家里的每个人都有饭吃、有工作做、有学可上,就是福。
如果把福字倒贴了,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倒贴福字,不是福“到”了,而是把福“倒掉”了。真正贴福字的时间应该在三十的下午,太阳尚未落下之前。
且顺序应该是从外面向里贴,先贴抬头福,再贴门福,最后才能贴倒福,意味着一年的福气都要从外面流进来。且由大门开始从外到里的福字先大后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9:54
姜太公封一大批神仙时,却把自己的妻子叶氏封为穷神,还告诉她说:“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从此,家家过年贴福字,就是告诉穷神,我这里是有福的地方,你千万不能进来。福字,就是摆脱穷困、追求幸福的象征。
“福”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约有三千年历史。甲骨文中的福字,是装酒器具在神前的形状,因为古人用酒象征生活富裕。
现在的福字,由示、一、口和田组成,示,指神抵;田,指耕地、打猎。在这个福字上,寄托了老百姓祈求得到田地,以满足温饱需求的愿望。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汉族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到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21:28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过新年了,贴春联要贴福字。你知道“福”的起源吗?为什么“福”字这么写?中国人造字很贴近生活,有它的艺术性。 福字的左边是“礻”,指古代祭祀用的祭台;右边的畐fú是“腹”的初始文字,“畐”一个横一个口是人的头部和颈部,下面的“口”是肚子,肚子的“口”,说的是腹中满满,酒肉充足有好运,这就是“福”商代甲骨文:
从河南出土的商代甲骨文字形来看,也颇有意思。看下图“福”的左边是一个人抱着酒坛子,准备虔诚的把它放在祭台上。在古人看来,福是通过以酒来祭神祈求上天神的保佑,赐予它们福气,祈求保佑。所以东汉时期的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里面说:福,佑也。是赐福,保佑的意思。
西周金文
时代来到了周朝,那时候人们喜欢把文字刻在青铜器上,就不再是甲骨文了,而是钟鼎文,也叫金文。福字也发生了变化,左右的部首进行了调换,同时简化省去了捧酒的两只手,酒坛子也变了模样,就是这张图。
福”增加一个“盖”,在家祭祀
经过时代的发展,人们又对它进行了改造,又增加了一层意思。你看下图这个字上面加上了房顶屋盖,表示在家里敬神祈福。从室外祭祀,搬到了屋内祭祀祈神。
战国之后“福”的变化
战国时期“福”字又有了变化,古人把酒坛子直接搬到了祭台上,左右有两个人背靠背进行祈祷的样子。到了秦代的小篆写法,背靠背的两个人去掉了坛子的形状,直接写成了部首畐fú。从此在小篆的基础之上,福字的模样算是固定下来了,以至于到了东汉鼎盛时期的隶书就了有现在我们楷体字的模样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23:20
两手捧酒坛把酒浇在祭台上的会意字,是古代祭祀的写照。古人祭祀总是以祈求达到希望为宗旨,因之“福”是古人祭祀时的希望。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1:28
形声。从示,“畐”声。声符亦兼表字义。“畐”,本象形,是“腹”字的初文,上象人首,“田”象腹部之形。腹中的“十”符,表示充满之义,则“畐”有腹满义。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3:52
福字,就是摆脱穷困、追求幸福的象征。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6:50
有人看好好干活😁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0:05
ZXxxwfewfwqfweffwqfwefw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3:36
不客气啦😄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7:24
“福”字在甲骨文里的意思是:两手捧酒坛把酒浇在祭台上的会意字,是古代祭祀的写照。古人祭祀总是以祈求达到希望为宗旨,因之“福”是古人祭祀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