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怎样教好看图学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0 23:5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0:03
“看图作文”是看图学词学句向课文过渡的一种教材编排形式。这是由生动、形象的图画和描述图画的文字组成的一种课文类型。目的在于凭借形象的图画,帮助理解课文,图文结合,培养阅读与观察、思维能力。图画是短文的一种形象表现,短文是图画的具体内容。少年儿童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如果能做到图文紧密结合,就有利于儿童理解语言文字,进行词和句的训练。如果能掌握“看图学文”的学习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学会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理解和想像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那么,该怎样来教学“看图学文”呢?
一、教给看图的方法,训练思维的条理性。
看图时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观察单幅图,由上到下,或由近及远,或从左到右,或从人物到景物,或相反。例如教《画》一课,教师先引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先看远处的山,再看近
处的鸟。接着让几个口头表达能力较好的同学口述图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课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观察多幅图,要一幅一幅地仔细地看,不仅要看懂每幅图的图意,而且还要能把几幅图联系起来思考,并能补充有关内容。例如教学《雪孩子》一课,课文以连环画形式出现,教师要一幅一幅地引导学生联系起来思考,让学生先弄懂每幅图的内容,再让学生连起来说一说图意。这样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就是训练他们思维的有序性、条理化。观察有顺序,思维有条理,说话才会有条理。
二、图文对照,相互印证。
“看图学文”的每幅图,都是紧扣课文内容而作的,教学时,首先要指导学生仔细看图。接着再指导学生学文。要切实做到“看图学文”,而不是“学文看图”,更不是“看文学文”。要充分利用课文的每一幅图,使图文结合。在教学中,为了使这两个方面紧密联系起来。教师可先设计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仔细看图,从图中找出答案,然后再让学生阅读课文,并且要对照图画,看自己刚才从图中所找的答案是否正确,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教师让学生先仔细看课文中的三幅图,接着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仔细看课文中的三幅图:1、乌鸦开始为什么会喝不着水?2、后来乌鸦又是怎么喝到水的?学生仔细观察图后,就会各用一句话来概括图意:1、瓶子里有水,但是乌鸦喝不着。2、乌鸦往瓶子里放小石子。3、瓶子里的石子多了,水升高了,乌鸦喝着了瓶子里的水。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知道怎样用完整的话把图意表达出来。
三、由表及里,加强对课文的理解。
“看图学文”是通过观察图画来理解课文内容也。也就是从图悟文,在学生理解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弄懂“图意”和“文意”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抓住图中的主要部分和重点,再次让学生细致地观察每幅图,并通过分析、想象、综合归纳来理解课文的内涵。例如教学《司马光》一文时,在学生理解了司马光为何要举起大石头,使劲砸那口大缸的原因,是为了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能尽快救出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从而让学生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进而教育学生学习司马光遇事不慌张,肯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精神。
四、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生理解图画内容的过程中,要培养他们通过图画上的内容展开想像的能力,以及通过联想形成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如,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表情,联想其语言和内心;从太阳所在的位置想到时间的早晚,从红绿灯联想到交通规则;从两幅图画中间,联想到图画以外的内容或情节。总之,想像丰富,联想合理,有助于说出具体生动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能力。
五、加强朗读,感情深化。
朗读在“看图学文”教学中也是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反复朗读.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有所知,而且有所感。教师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模仿练习,练习时可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表情朗读等多种形式,适当做些表扬和指导。例如教《司马光》第5段时,在让学生朗读之前,告诉学生“没有”要读得沉稳些;“举起”、“使劲砸”要读出勇敢果断的语气;“几下子”要读得快些。然后让学生模仿练习,从而使学生在朗读中更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
总之,在“看图学文”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讲点拨。根据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等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处理好“看图”与“学文”的关系,就一定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