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2 18:0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0:04
移动平均价是根据移动平均法计算出的。
在建立每一种物料时,会计部分可设定选用移动平均价格(Moving Average Price)还是用计划/标准价格(Standard Price)计价。选择相应的方法后,如果该物料已经有历史记录,在会计部分还可以显示该物料的单价和库存。
1、当采购主管在SAP中建立采购订单时,首先要估计(Accrual)每一种物料的价格、运费及杂费。系统根据采购数量计算出总价值。
2、收货时,根据实际收货数量录入系统,系统依据采购订单价格计算出采购物料的总价值。
收货过程
1、在物料凭证中反映为原料库物料增加。
2、在会计凭证中一方面反映存货中该种物料的数量及金额增加,另一方面反映暂估应付账款的增加。暂估应付款(GR/IR)是资产负债表中的可抵消科目。
3、 移动平均价格被重新计算,计算过程为:
New M.A.P=(100x2.00+100x2.40)/(100+100)=2.20
4、当收到供应商提供的*后,首先检查*中的物料数量与系统中收货的数量是否一致。确认无误后录入系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移动平均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0:05
移动平均价是SAP系统根据移动平均法计算出的物料价格。包括在收货及收*中的计价过程和在生产过程中的计价过程。
在建立每一种物料时,会计部分可设定选用移动平均价格(Moving Average Price)还是用计划/标准价格(Standard Price)计价。选择相应的方法后,如果该物料已经有历史记录,在会计部分还可以显示该物料的单价和库存。
扩展资料:
1、当采购主管在SAP中建立采购订单时,首先要估计(Accrual)每一种物料的价格、运费及杂费。系统根据采购数量计算出总价值。
2、收货时,根据实际收货数量录入系统,系统依据采购订单价格计算出采购物料的总价值。
下面举例说明这一过程:
1、在物料凭证中反映为原料库物料增加。
2、在会计凭证中一方面反映存货中该种物料的数量及金额增加,另一方面反映暂估应付账款的增加。暂估应付款(GR/IR)是资产负债表中的可抵消科目。
3、移动平均价格被重新计算。
计算过程为:New M.A.P=(100x2.00+100x2.40)/(100+100)=2.20
4、当收到供应商提供的*后,首先检查*中的物料数量与系统中收货的数量是否一致。确认无误后录入系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移动平均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0:05
该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弟,问了不少人,可是回答都不尽相同。最好我整理得出的结论是: 1、首先根据价格控制 ?S 或 V 2、价格控制为 S (标准价格)的话,移动平均价=(前期库存金额(以往收货数量×标准价 格)+本期收货数量×物料标准价格)/当前库存数量 3、价格控制为V (移动平均价的话),移动平均价=(前期库存金额(以往收货数量×采购价 格)+本期收货数量×物料采购价格)/当前库存数量 不知道上述说明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那么正确的应该是如何?郁闷中。。。。。。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0:06
该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弟,问了不少人,可是回答都不尽相同。最好我整理得出的结论是: 1、首先根据价格控制 ?S 或 V 2、价格控制为 S (标准价格)的话,移动平均价=(前期库存金额(以往收货数量×标准价 格)+本期收货数量×物料标准价格)/当前库存数量 ....... 移动平均价是这样的没错,但标准成本则是有些不同的,物料在入库时是以标准价格入库的,在 出库或物料移动时则是采用移动平均成本,出库会采用移动平均成本是因为有时会有尾数差金 额,这些尾数会在交易後被调回去该物料目前库存,如果没有库存则调整至尾数差科目,因此一 段期间後,该物料的实际成本是与标准成本会有些差异的,你可以找个物料单价小,交易量大的 物料验证一下就知道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0:07
如果采用的是标准价格,移动平均价是没有意义的,至于计算公式,肯定是一定的,只是不会去 计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