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导弹的红外,电视,激光,GPS,INS等制导方式,在巡航段宜用哪种,攻击末段宜用哪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2 19:0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7:00
红外制导是利用红外探测器捕获和跟踪目标自身辐射的能量来实现寻地制导的技术。红外制导技术是精确制导武器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手段,红外制导技术分为红外成像制导技术和红外非成像制导技术两大类。
红外非成像制导技术是一种被动红外寻地制导技术,任何绝对温度零度以上的物体,由于原子和分子结构内部的热运动,而向外界辐射包括红外波段在内的电磁波能量,红外非成像制导技术就是利用红外探测器捕获和跟踪目标自身所辐射的红外能量来实现精确制导的一种技术手段。它的特点是制导精度高,不受无线电干扰的影响;可昼夜作战;由于采用被动寻的方式,攻击隐蔽性好。但它的正常工作受云、雾和烟尘的影响;并有可能被曳光弹、红外诱饵、云层反射的阳光和其它热源*,偏离和丢失目标。此外,红外制导系统作用距离有限,所以一般用作近程武器的制导系统或远程武器的末制导系统。
红外成像制导是利用红外探测器探测目标的红外辐射,以捕获目标红外图象的制导技术,其图象质量与电视相近,但却可在电视制导系统难以工作的夜间和低能见度下作战。红外成像制导技术已成为制导技术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实现红外成像的途径有许多,主要有以下两种:(1)多元红外探测器线阵扫描成像制导;(2)多元红外探测器平面阵的非扫描成像探测器(通常称为凝视焦面阵红外成像制导系统)。红外成像探测器从70年代以来已由多元线阵发展到面阵,从近红外发展到远红外。红外凝视焦面阵列探测器的元件数,对近红外已达107个,对于远红外已达105个,探测率已达1012~1014量级。红外成像制导系统的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都很高,动态跟踪范围大,可达1500 ~1800,有效作用距离远,抗干扰性好。与非成像制导技术相比,红外成像制导系统具有更好的目标识别能力和制导精度。全天候作战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也有较大改善。但成本较高,全天候作战能力仍不如微波和毫米波制导系统。
最初出现的精确制导技术主要包括有线指令制导、微波雷达制导、电视制导、红外非成像制导、激光制导等,利用这些制导技术研制的精确制导武器易受各种气候及战场情况的影响,抗干扰能力差;而正在发展的新的精确制导技术途径如红外成像制导、毫米波制导、合成孔径雷达制导、激光成像制导、以及双色红外、红外与毫米波复合、多摸导引头等制导技术成为目前精确制导武器制导系统主要的发展方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电视指令制导 这种制导系统的主要器件有导弹头部的微型电视摄像机和制导站的电视接收机、无线电指令发射机等。导弹发射后,其头部的电视摄像机不断地将目标及其周围环境摄取下来,把信号发回制导站。制导站的电视接收机将图像显示出来,导弹操纵员调整目标图像至荧光屏十字线中心的过程,就是向导弹发出指令的过程。若荧光屏上上的十字线中心对准目标图像,导弹就会准确命中目标。这种制导方式可使制导站对攻击情况一目了然,在多目标的情况下,便于操纵员选择最重要的目标进行攻击,导弹发射后,装有制导站的车辆、舰船或飞机即可退出目标区,以保证其安全。但它受能见度影响大,而且容易受电子干扰。
惯性导航系统(INS)是一个自主式的空间基准保持系统,
由惯性测量装置、控制显示装置、状态选择装置、导
航计算机和电源等组成。惯性测量装置包括3个加速度计
和3个陀螺仪。前者用来测量运载器的3个平移运动的加
速度,指示当地地垂线的方向;后者用来测量运载器的3个
转动运动的角位移,指示地球自转轴的方向。对测出
的加速度进行两次积分,可算出运载器在所选择的导航参考
坐标系的位置。�
按照惯性测量装置在运载器上的安装方式,可分为平台式
和捷联式两类惯性导航系统。平台式惯性导航系统是将
加速度计和陀螺仪安装在惯导平台上,按照建立坐标系的
不同,又可分为空间稳定和当地水平的惯性导航系统,
前者的惯导平台相对惯性空间稳定,后者的惯导平台能跟
踪当地水平面,但其方位相对于地球可以是固定的,也
可以是自由的、游动的。由于平台能隔离运载体的振动,
惯性仪表的工作条件较好,可减少测量误差,提高导航
精度,但结构复杂,体积大,造价高。捷联式惯性导航
系统是将加速度计和陀螺仪安装在运载体上,由计算机软
件建立一个数学平台,取代机械惯性平台,因而结构简单,
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但惯性仪表工作条件较
差,测量误差增大,导航精度下降,故对陀螺仪的要求很高,
能耐冲击、振动,角速度测量范围要大,采用静电
陀螺、激光陀螺、光纤陀螺等新型陀螺较为理想。
最早采用惯性导航系统制导的武器,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法西斯德国的V-2地地弹道导弹。战后发展的各种远程
导弹,大都采用惯性导航系统作为中段制导或全程制导;
各种近距战术导弹则广泛采用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作为
制导系统。惯性导航系统主要优点是:不依赖任何外界
系统的支持而能独立自主地进行导航,能连续地提供包括
姿态基准在内的全部导航和制导参数,具有对准后良好的
短期精度和稳定性。其主要缺点是:结构复杂、造价较
高,导航误差随时间积累而增大,加温和对准时间较长,
因此,不能满足远距离或长时间航行以及高精度导航或
制导的要求。为了提高导航定位精度,出现了多种组合
导航的方式,即把各具特点的不同类型的导航系统匹配组
合,使之相互取长补短,从而形成一种更为优良的新型
导航系统——组合导航系统,如惯性导航与多普勒组合导
航系统、惯性导航与测向/测距(VOR/DME)组合导航系统、
惯性导航与罗兰(LORAN)或德卡(DECCA)或奥米加
(OMEGA)或康索尔(CONSOL)或地面参照导航(TRN)或
地形特征匹配(TCM)组合导航系统,以及惯性导航与
全球定位系统(INS/GPS)组合导航系统。在上述组合导航
系统中,以后者最为先进,应用最为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