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据在网络间传输OSI层次的专业问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3 08:01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8:59
从1层至7层都会涉及到的。每层对应一个封装方式。OSI演变成TCP/IP参考模型。
将7层变成了5层,前四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没动,将后三层合并成了应用层。所以:
物理层:比特 用电平0 +5v 表示0和1
数据链路层:帧
网络层:包 ip协议
传输层:段 主要协议tcp udp
应用层:端口号 使用端口号区分不同的应用
A电脑网卡-----(比特、帧)-------A交换机-------(数据帧)----------A路由器--------(数据包)----------B路由器--------(帧)B交换机------(比特)-----B电脑网卡(可能有点歧义)
例: 打开一个网页数据的传输过程
1.打开一个网页,首先必须是将域名解析到对方服务器的ip地址。系统查看本机网卡dns,并比对本机ip地址,看是否是一个网段?(一般都不是)发现不是一个网段,需要将解析数据发送到网关ip中转,查看本机arp缓存,发现没有对应的ip与mac地址arp缓存,则发送arp广播包,网关回应arp报文告知网关mac地址。数据将封装成数据帧发送到网关处。
2.网关收到数据帧,根据目的地址查找路由表,根据路由将数据帧封装成数据包发送到下一跳设备上(运营商路由),路由器需要做nat转换,并维护nat转换表项,内网ip、端口对应路由器的*ip的一个端口。
3.下一跳设备收到包后,根据目的地址再次转发到下一设备(需要多次转发,可使用tracert命令查看数据包流经过程,在运营商网络中没有nat转换,数据包没有改变的转发)
在有:数据包转发,源地址是首次发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是dns服务器,此过程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在数据包不会改变。改变的只是在传输途中的数据帧mac地址的变化。
4.最终到达dns服务器,服务器将此域名对应的ip地址在回发回来。中间过程省略。到达用户路由器后,路由器根据源目的地址查找nat转换表项,并修改数据包再次回发到电脑上。
5.电脑获知此域名的ip地址。再次发起http的会话连接。也是跟上面一样。
你这个应该说不知道该怎么填。像路由器--路由器 肯定会先协商物理层、之后是数据链路层mac地址寻址、之后就是网络层数据包的封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9:00
你的上三层用的是OSI参考模型,传输层和网络层是TCPIP模型,按TCPIP的定义,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合为网络接口层,此层没有规定具体的协议,广域网常采用帧中继、X.25 等。另外你所说的物理层是PC网卡,网卡算是网络硬件,你之前讲的都是协议名称,算网络软件。
以上是我的理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如果您的回答是从其他地方引用,请表明出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9:00
你之前的分析顺序是正确的。
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的物理传输和处理错误通知,还有网络拓扑和流控制。物理层是指所有参与数据传输的物理设备,并不是单指PC的网卡。不知道这回答你满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