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伴你学走进大自然瞿爱红写的阅读理解答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0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5 06:29
走进大自然
①二十岁的时候,对四季的变化、时光的流逝毫不在乎。也许那时觉得年轻,年轻就是一种骄傲一种享受,那种自以为是使我们轻慢万物,凡经历过的美景都如过眼云烟,随风飘散。在体验自然和生命的深广神秘时,我们只看到它们欢愉、简单、天真的一面,却没有体验到它们的澄静、丰美、深刻。
②去年,带孩子去外婆家。正是烟花三月,田野里满是绿油油的麦苗,黄澄澄的油菜花。汽车在缤纷的色彩里奔行。近山青,远山黛,翠竹里面有人家,远处的桃花、李花像一朵朵红霞白云,也许还有一些蝴蝶蜜蜂在花间忙碌,一层淡淡的炊烟弥漫在田间。孩子惊喜地叫道:“妈妈,太美啦!那是哪个国家?”车里的人都忍俊不禁。那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小镇。窗外的牛儿在山坡上悠闲地吃草,小牛依偎着大牛。孩子问:“妈妈,那大牛是小牛的爸爸还是妈妈?”我说那是牛妈妈。“小牛爸爸到哪去了?”“牛爸爸下地干活去了。”“我知道了,爸爸都是很辛苦的。”
③孩子的话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里,她满怀喜悦和爱怜地注视着眼前的一切,让我感动让我自惭。我们每天好像生活在一条狭窄的小河里,你拥我挤,匆匆忙忙,没有心情去看去听去感受。没有注意草木的发芽、落叶的飘零、井上的绿苔、收割的庄稼。偶尔兴之所至,去一些所谓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旅游,所到之处,无不人满为患,熙熙攘攘,摩肩接踵;自然风景天天被破坏,人工的痕迹越来越重,就像一个风韵不再的女人脸上搽了过多的化妆品,不但不添其美,反倒更丑。
④其实,真正的景,是那些人迹稀少的小径,是素朴的野菊花,是连绵的岗峦,是树上的鸟鸣、草丛的虫吟,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道:“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这种未经人类改造的自然才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古人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话绝了,只有在真正静谧的大自然,才能忘掉世俗的烦恼,开启心灵的窗户,倾听内心深处流淌的音乐,感受那春夏秋冬的嬗变。
⑤在我们这个喧闹的小城里,很少娱乐活动。每到周末,晴朗的日子总会带着孩子去野外,漫步,嬉水,登山,去走纵横交错的田埂,去看峭壁上的青松,采狗尾巴草,吹蒲公英,捉蜻蜓,追蝴蝶,和那些农家孩子一起捡松果,耙落草,有时也会去察看牛角到底是长在牛耳朵前还是长在牛耳朵后。也许在这种不经意的游玩中孩子会得到更多的童趣,他们的艺术感受力和创造力就会在拥抱大自然的时候形成。
⑥而立之年的我,才知道细腻地观察大自然的种种变化,欣赏大自然的一幅幅奇妙美丽的画面,对万物产生至情至深的依恋和眷爱。有了这份爱,我想,才会真正用心去看,去听,去想,去生活。
16.文章第②段写孩子面对大自然的喜悦和爱怜,有什么用意?(5分)
17.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4分)
偶尔兴之所至,去一些所谓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旅游。
18.文章第④段引用了许多描写自然美景的古诗文,请简要分析作者引用这些古诗文的用意。(5分)
19.文章标题“走进大自然”概括了全文的思想内容。请结合全文,逐一概括这一标题蕴含的思想内涵。(8分)
参*:
16.通过与孩子的对比,(1分)说明自己渐渐失去了对大自然的深刻感受,体验不到大自然的澄静、丰美和深刻。(2分)为引出本文中心“走进大自然”作了铺垫。(2分)
17.“所谓”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自己到过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的一种否定态度。(2分)因为这些地方一是去的人多,二是人为的痕迹较重,多了一分修饰,少了一分纯真。(2分)
18.引用古诗文意在说明真正的自然是未经人类改造、保持自然本色、有着静谧氛围的自然。(3分)这样的自然才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才能让人忘掉世俗的烦恼,开启心灵的窗户,倾听内心深处流淌的音乐,感受那春夏秋冬的嬗变。(2分)
19.(1)在体验自然和生命的深广神秘时,我们不能只看到它们欢愉、简单、天真的一面,还要体验到它们的澄静、丰美、深刻。(2)要亲近那种未经雕饰的自然,感受它们的静谧秀美。(3)要对大自然怀着至情至深的依恋和眷爱,细腻地观察大自然的种种变化,欣赏大自然的一幅幅奇妙美丽的画面。(4)要引领孩子亲近自然,让他们在拥抱大自然的时候形成艺术感受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