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欧阳修的作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0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4 05:49
[关于欧阳修的作文]
,想起那个以民为乐的醉翁,关于欧阳修的作文.他就像一个很可爱的老爷爷,自得其乐.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每天看似无忧无虑,但心怀国家,惦记着百姓.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矣.他既然已将山水之乐领会在心中,为何还要有所寄托.心中有万般对这社会的不满,望见山水的壮丽,希望能借酒浇愁愁不愁.他不像陶渊明决定不参政就一门心思回家种地,安心的读书,而是做一个小官,在享受山水之乐的同时,为子民着想.我觉得相比,他就强于陶渊明,他虽然同样被贬官,同样对世道感到失望,但他并没有弃官,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放弃了,苦的还是百姓,出于强烈的责任感,他承受了这份责任,尽最大努力去改变这个社会.这是很了不起的.从这点来讲我很敬佩他.欧阳修字号醉翁,人如其名.每日饮酒,但并非他全部的情趣所在.他这个太守每天游山玩水,日子很是清闲,但谁又能知道他的情趣既不在酒上,也不在于山水之乐,而是看到国家的兴旺,百姓们平静的生活.我很欣赏欧阳修的那份大气,不拘小节.当国家处于腐朽的情形之下,他能平静分析国情,即使皇帝不认同他的观点,也不将自己置身于朝政之外.被贬到滁州后,依然能关心百姓,以民为乐.也许,那些依然位皇帝卖命,总是奉承皇帝的*们很是羡慕他吧.但令人不满的是,这位醉翁老了以后,飞黄腾达,又做了大官,手上有了权利之后,却闭上了自己的嘴巴,看着国家的腐朽,不去进谏,只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这时的欧阳修似乎沉睡了.不再是那个以民为乐的醉翁,而真正的醉于自己的地位了吧.人老了就会糊涂,对于当时的情景,他没有帮助王安石变法图强,也许因为自己变得保守了,或许因为曾经的贬官走到现在这一步,自己越发珍惜了吧.无论怎样,我依然被这位太守的独特情趣所感动,他沉醉于山水,宴酣之乐,但并非无法自拔,酒醒后,述以文.欧阳修,这个一定会因为醉翁而被炎黄子孙一代一代所熟识的人,已为中华文明的长卷添上了一笔浓墨.欧阳修是宋朝时候杰出的文学家.他从小死了父亲,家里很穷,生活得很苦.母亲不得不带着他离开家乡,去投靠远方的叔叔,小学生作文《关于欧阳修的作文》.叔叔家里也不富裕.欧阳修到了上学的年龄,连买纸笔的钱也花不起.他的母亲就用芦秆当笔,把沙土铺在地上当纸,教欧阳修认字.欧阳修认字很用心,到了十岁的时候,已经有了自修的能力了.他常到有书的人家去借书读.借来的书要按期归还,他就把书背熟,再还给人家.他订了一个背书计划,每天背三百字.几年以后,就把四书都背熟了.他的叔父看他这样用功,就把自己用剩下来的纸,装订成本子送给他.他高兴极了,把这些本子一半用来抄书,一半用来学习做文章.那个时候,人们写文章有一种坏风气,只讲究辞句的华丽,不讲究内容.欧阳修觉得这种风气很不好,他想学习写另外一种文章.有一次,他从一只破书箱里找到了几本旧书,是唐朝文学家韩愈写的.韩愈写的文章不光文字优美,道理也说得很透彻.欧阳修越读越觉得有味道,就把韩愈的文章当作自己学习写文章的榜样,进行学习模仿.欧阳修写文章非常认真,为了写一篇文章,他常常要读很多书.每一篇文章的初稿写好,他就把它贴在墙上,有空就反复地念,反复地修改,直改到自己认为满意了才行.他写的《醉翁亭记》,开头一段说明滁州四周围都是山.初稿用了几十个字,写了东面有什么山,西面有什么山,南面有什么山,北面有什么山.可等到最后定稿的时候,只用了五个字:环滁皆山也,就把意思表达出来了.到了晚年,欧阳修也可以说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了,可他写文章还是一字一句地仔细推敲,一点也不马虎.他的妻子既相劝又打趣说:你已经这么大年纪了,还怕老师骂吗?欧阳修笑着回答说:我不是怕老师骂,是怕后来的人笑呀!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积累,多读精品文章,在读书中感悟、提高,这是培养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欧阳修这样,我们也需要这样.我们学写作要多读好书,热爱生活,从生活和学习中锻炼出敏锐的感悟能力,尤其注意从阅读中去借鉴作家感悟生活的经验,欧阳修就是以韩愈的文章作为自己写作榜样的,并进行科学的写作训练,认真、一丝不苟的练写,修改,直到晚年还是一样.只有这样,我们也一定会享受到从阅读感悟到作文成功的喜悦的.
〔关于欧阳修的作文〕随文赠言:【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