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7 23: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9 17:08
尽管慢载体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但距离临床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重组病毒的滴度还不够高,除Naldini等报道的结果外,其余均在101TU/ml~103TU/ml之间,难以达到体内应用的需要;其次,由于HIV复杂的生物学性质,要像常用的小鼠逆转录病毒载体那样建立稳定的HIV载体包装细胞十分困 难,已建立的包装细胞均不理想。据报道,Vpr是一种使细胞进入静止期的强诱导剂,也是建立包装细胞的主要障碍之一。如果确如前文所述,包装质粒中的vpr基因并非必需、去除后不影响载体的转导能力,则建立稳定的包装细胞是大有希望的。
在保证HIV-1载体的安全性上,迄今已做了种种努力,要产生有复制力的HIV,必须在不同的质粒上发生多次非同源重组事件。即使如此,一旦用于人体试验,仍然不能打消人们对感染有复制力的HIV-1的顾虑。更为谨慎的做法是,以非人类的慢病毒为基础构建载体,如猴免疫缺损病毒(SIV)、猫和牛免疫缺损病毒(FIV和BIV)、马传染性贫血病病毒等,而这些工作尚属空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