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8 01:5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6:11
福建省泉州南少林武术学校 陈松信近年来,随着“教育公平”的不断推进,以及外来工子女入学相关*的出台实施,“择校”风气得到了有效遏制,外来工子女上学难问题也得到了妥善解决。基于此,学校的生源情况悄然发生了变化,家长身份各异:有*、*等*机关政要,有企业界精英人士,也有学校当地居民,还有外来工家长。由于“身份地位”悬殊,许多学校的教师出于对家长的尊重,便按照家长的“身份”:贾*、牛主任、王老板等一一叫开了。笔者认为,教师如此称呼家长不可取,它给纯洁、清净的校园涂上了一层极不和谐的色彩。众所周知,学生在学校的教育单凭教师一方面的力量孤掌难鸣,需要家长密切、有效的配合。教师和家长经常性的沟通交流,互通学生在校在家情况,才能够使家校双方及时掌握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做到知己知彼,教育学生的时候才更有针对性,更有成效。但是,人际交往是一门艺术,教师面对不同素质、身份和社会地位等各方面情况千差万别、不同层次的家长,和谐交往确实是一个难题。教师的言行举止与谈话技巧关系着与家长的交流是否能够顺利进行,教师对家长的称呼也直接影响着与家长沟通交流的质量。倘若教师依照家长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地位来称呼家长,它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它无形之中在教师与家长之间设立了一条障碍,使得教师在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时候有所顾忌,不能做到畅所欲言,做到信息交流的畅通无阻。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只是敷衍应对,双方谈话的内容常常浮于表面、不能深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很难达成共识,教育学生的有效性自然而然受到了*;它也可能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因为教师对家长的称呼特别强调了家长的身份,把家长与家长的“社会地位”等关系密切联系起来。学生是非观念淡薄,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有待形成。教师对家长的称呼在无意间张扬了那些所谓的“上层”家长的孩子,却冷落了一般家庭尤其是农民工子女,甚至对他们造成了心理上的巨大伤害,使他们在同学面前感觉到矮人一截、低人一等,感到自卑、抬不起头来,产生厌学的情绪;还有的是对教师本人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教师生活平淡、清贫,然受到社会上“官本位”思想的冲击,难免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不想甘于寂寞。为了寻求心理上的平衡,许多教师或把追求仕途当成自己今后教育生活中的终极目标,或“下海”经商渴求一夜暴富,却渐渐忘记了自己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因此,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应重视“称呼”在与家长交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特别关注对家长的称呼这个细节。教师应抛开私心杂念,远离社会尘嚣的世俗干扰,莫对家长在社会生活中所谓的“身份地位”进行排资论辈。教师对家长的称呼简单了,与家长的关系更加明朗了,才能真正打通与家长沟通交流的绿色通道,放下思想上的包袱与家长平等相处、促膝而谈,并且与家长一起对学生在教育方面的问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有这样,教师与家长才能够真正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好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原载于《学校管理》201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