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8 02:0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1:55
原文结局: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翻译:周厉王不听,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理解:当百姓愤怒与反抗的岩浆凝聚到一定地步后终于火山喷发,国人*,厉王被逐,这是一场非常壮观和激烈的景象。但作者全都略去,只写了“三年,乃流王于彘”,淡淡的七个字,表现了对厉王的轻蔑,而留给后人的思考却又非常的深刻。
召公的谏词,前后都是比喻。前一个比喻,说明“防民之口”的害处;后一个比喻,说明“宣之于口”的好处。只有中间一段切入正题,以“天子听政”总领下文,从正面写了“宣之使言”的种种好处。
从公卿列士,史、瞽、师、蒙,到百工庶人,广开言路,畅所欲言,而后经天子斟酌取舍,补察时政,就使*、政令不背真理。如此,恰当生动的比喻与严肃认真的正题有机结合,夹和成文,笔意纵横,态度真诚,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