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8 05:4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1:31
国国内通用普通话,推广度非常之高,大家就算来自五湖四海交流也很方便。但是古时候是没有普通话的,那时候不同州府的人们怎么交流呢?这时候,一种非常重要的媒介就要发挥它的作用了,它就是官话。
官话最早起源于先秦时期,并且《诗经》的语言被很多学者认为是周朝的官话。从此官话成为了每届朝廷的“保留项目”,并且一直沿袭到清朝,甚至到*时期。
官话并不是没有缺点的,它的缺点就在于其传播的难度。要知道古代可没有今天这般通达的交通网络,方便的交通工具。交通质量上不来,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自然不算畅通。
这就注定了,只有那么一小部分人能学到学好官话,那就是世家子弟,王庭贵族,还有皇帝最为倚重的朝臣。但是有那么一些有个性的朝臣,他们的口音也很有个性,简直是对皇帝推行官话大业的直接打脸。
他们都有谁呢?
第一位不得不说的,湘乡人曾国藩。曾国藩是晚晴时期朝廷重臣,他所率领的湘军在阻击太平天国运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救朝廷于水火之中。甚至为湘军打出了这样一句话:“无湘不成军,湘军尽在湘乡”。
湘乡人威是威猛,但是湘乡的方言更加生猛。曾国藩曾因为太平天国一事,激流勇进,频繁上书咸丰。此时还好,奏章里与平日言语并无太大差别。后来情况越发危急,曾国藩再也顾不得君臣之别,在朝堂之上公然用夹杂着湘乡话的激烈言辞抨击皇帝。皇帝想法设法听懂曾国藩所说之后,不禁龙颜大怒,好你个蛮子,敢用方言来骂朕?来人啊,拖出去斩!
所幸曾国藩在朝中颇为人敬仰,群臣上谏,才劝住了皇帝。原来皇帝并不知道,所谓“卵味”,在湘乡话中更偏向于语气助词。
说完曾国藩,那咱还得说说梁康。梁康是清末出了名的维新派领导者,每天钻研的就是怎么劝导皇帝和太后实施新政。正好两人又是广东老乡,在广东宣扬变法便一见如故。一来二去的,就互认知己之交,于是两人一起用粤语传播资产阶级的先进思想,过上了四海为家的生活。
直到后来,大清局势有变,国家危在旦夕,唯有变法才能救亡图存,这时候,梁康就派上用场了。从客观的角度来说,粤语是一种非常好听、优雅的语言,不然今天的粤语歌不会有那么大的市场。但是粤语虽好,也有缺点,就是听不懂粤语的人是真听不懂,正如网传的“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国歌”一样像是鸟语。
而光绪帝从小在北京长大,早就习惯了京片子,再不济也是天津话。你这南方来的“鸟语”还真是听的一知半解。虽然说梁康说的不全是粤语,但是光绪老哥也架不住啊,赶紧给梁启超封个六品顶戴算是赐金放还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1:32
清朝*们基本上都是通过官方用语来进行沟通的,也就是现在的普通话。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1:32
在王室之间更多的是用满族语言交流吧,毕竟他们都是满人,但是清朝有很多汉人当职,他们之间的交流应该的采用汉族语言。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1:33
虽然清朝是由满族人建立的,但是清朝君臣之间的交流还是用汉语交流,清朝的汉化程度也非常高,在建立清朝后进行了汉族文化学习,所以通常用汉语交流。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1:33
大清君臣之间会使用汉语来交流,但是他在和满族的大臣交流时,可能会使用满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