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教师德育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3:3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30 21:10
著名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教育意味着培养创造者……而不是只会踩着别人脚印走路的人。”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当前教育教改的主旋律。德育课教师因其学科的特殊性,更应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问题上多下功夫。下面我就结合德育教学谈一下我的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一)努力提高教师本身的思想情操和知识技能修养
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思想态度、道德情操、言谈举止、行为爱好、敬业精神,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讲解任何内容的时候,都溶化着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态度,并且自然而然地传染给学生,这种感染作用有时比教学内容更重要,正是这种作用使学生产生了兴趣、*和学习的动力。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而我们德育课教师就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突破定势,活跃思维,有成功感。
(二)努力培养师生间的情谊
由于德育课内容枯燥、单调,德育课教师相比其他同行来说,更不容易和学生们沟通情感。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因此,德育课教师不但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还应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多与他们接触、沟通,建立融洽、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直抒己见,敢于质疑问难,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成为学生们创造的天地。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创造性不是少数人的天赋,而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在中学生身上,也同样存在着创造的潜能。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没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因此,德育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应重视各方面的创新思维的提高。
首先,在德育课上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也叫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这就需要学生面对问题情境时,心智灵活,思路通达,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地想出许多不同类型的答案。比如,在讲到“商品”这一概念时,我就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从多角度去思考,从而得出:商品不仅包括实实在在放在市场上用于满足需求者的劳动产品,也应包括通过劳动创造,用于满足需求的“无形”产品,如劳动服务产品、科技产品、信息产品和精神文化产品等。
其次,在德育课上提高学生的迁移性思维。
迁移性思维是指在对信息进行加工时,由一思维对象转移到另一思维对象上去的思维活动过程。迁移性思维内容联系性较强,它要求学生重视知识的内在联系,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全面掌握。在德育课上,我常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提出一个问题,要求学生调动自己头脑的知识储备去联想学过与之相关的知识。如:在学到“三大产业发展”这一节课时,我让学生思考现阶段国家关注农业问题的必要性。鼓励学生结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一知识点,联系当前形势,深刻地认识到高度重视农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除此之外,我在教学中,常常要求学生分析任何事物、问题都要一分为二,既要看到积极作用的一面,又要看到其局限性的一面,绝不能失之偏颇,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在德育课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应尽力体现在情境的创设,启发性问题的提出,学生创造性思维兴奋点的捕捉等。通过导趣、导思、导法,使学生多讲,多动,多猜想,多“发现”,多“创造”。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的天地。
(一)精心组织教学语言,在“趣”上动脑筋,促学生爱学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其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可见,教师的教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我们德育教师除了具备一般语言艺术外,我想更应该在“趣”上动脑筋。因为,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教学,加上抽象的大量繁琐理论推导,学生感到厌烦而产生不良的情绪,会使师生陷入困境。而风趣的语言,能起到驱除烦闷,消减凝滞的作用,能使学生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德育教师甚至还可以用“停顿”、“故错”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精心安排教学结构,在“导”上狠下功夫,促学生“会学”
1.引导学生敢于质疑
“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善教者不但善于答疑,善于激疑,更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教师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热情鼓励学生质疑,耐心帮助学生解疑。我通常的做法是在学生自己阅读过一遍后,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敢于发现,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问”倒老师。
2.引导学生勤于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勤于动脑,对同一问题,能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对学生的创见,要充分鼓励,对学生的意见,要尊重理解,对学生的误解,要宽容引导。德育教师要逐渐地把学生由教会引导到学会学,形成教与学互相推动,使学生的求异思维品质在课堂上也得到充分发展。
总之,我们德育教师要一反过去*、压抑学生创造才能的做法,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大胆猜想,大胆创造,要不断结合实际、改进教学,注重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