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惠东人文地理的ppt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3:24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6 03:35
人口
编辑
2000年,惠东县辖22个镇。总人口713141人,各镇人口:平山镇118466、大岭镇105674、白花镇57757、梁化镇40736、稔山镇64338、铁涌镇30312、平海镇32259、港口镇24414、巽寮镇6997、吉隆镇41066、黄埠镇36436、盐洲镇14194、增光镇20590、多祝镇47635、新庵镇5203、安墩镇25495、松坑镇6768、石塘镇5016、高潭镇9450、马山镇7094、宝口镇5785、白盆珠镇7456。(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截止2012年底惠东县总人口92.03万人,户籍人口84.5万人。惠东籍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华裔18万余人。[6]
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交通
编辑
水路
惠东县地处西枝江中上游,有河道通惠州、博罗、东莞、广州、河源、龙川。沿海港口可通香港、澳门、汕尾、汕头、福建等地。[7]
公路
明、清时期,境内设有2个驿站:平山驿、平政驿。这条驿道由惠州经平山、平政(今吉隆)至海丰。[7]
*时期,境内有5条沙土公路,总长143.9公里。大部分路基弯曲,路面狭窄、桥多木造,并且由于缺乏养护和战乱的破坏,至建国前夕通车里程只有10.2公里。[7]
惠东LNG公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重视交通建设,特别是在1978年*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惠东公路建设迅速发展,各种车辆迅速增加,至1995年年底,惠东县共有公路221条,可通车里程1612.8公里,养护里程1552.1公里,公路密度达每100平方公里47.7公里。陆路已形成以县城平山镇为中心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连结惠州市5个县(市、区),有班车可通广州、河源、梅州、深圳、香港、汕头、汕尾、福建、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等地。县内22个镇277个管理区除盐洲镇西涌管理区外,全部实现通车。1995年惠东县拥有各种机动车辆32704辆,其中客车2756辆,货运汽车2653辆,其它机动车27295辆。海上运输发展也很迅速,自1950年以来先后建成海运码头500吨级2个(盐洲、半洲)、1000吨级2个(港口、鲤鱼洲)、3000吨级2个(碧甲、亚婆角)。货轮可直航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及港澳等地,有运输船舶856艘,载重吨位9022吨。[7]
惠东范和港跨海大桥
县城平山街道距深圳市90公里,距惠州市38公里,距广州市153公里;距惠州机场17公里,距京九铁路惠州站38公里,距汕头特区240公里,海路距香港46海里。G15沈海高速深汕段(深汕高速)、S20潮莞高速公路(广汕公路)、S30惠深沿海高速公路及S21广惠高速公路均穿境而过;海上运输可直达闽、港、澳。国家级渔港港口港,有海关二类监管码头。距县城15公里的惠州机场,可直航北京、杭州、无锡、徐州等大中城市。县城每天有多班豪华巴士直通香港,仅需2小时车程。惠东已形成了以港口、高速公路为主体的立体交通网络,为货物集散、与国内外大市场对接提供了优越条件。
铁路
惠东火车站
厦深高铁2013年12月28日正式通车,惠东作为沿途两个县级站点之一,同时启用惠东火车站,火车站地址在惠东县稔山石井村,距离稔山镇镇街约1.5公里,惠东站是一座客货两用车站,设置了2个站台:基本站台和2站台,还有一个货车平台。连接一楼进站大厅的,是一个地下通道,可供乘客穿行至轨道的另外一侧。因地下进、出通道合二为一,所以整体较宽,达到12.36米。占地总面积将达400余亩,站舍建筑面积将达到8000多平方米,建筑总高度20.7米。惠东县开通3条公交线路与厦深铁路惠东站实行无缝衔接,分别是“惠东站至盐洲”、“惠东城南客运站至惠东站”和“惠东站至大岭乌塘”公交线路。
经济
编辑
概况
惠东县农业经济全面发展,粮食连年丰过时收;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初步建立起以电子、机械、建材、服装、制鞋为重点,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交通、通讯、能源和市政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个体私营经济初具规模,以黄埠、吉隆两镇为代表的个体私营制鞋业已发展成为惠东的支柱产业。
2014年惠东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40.2亿元,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1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216.2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增加值182.9亿元,增长9.5%。人均GDP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47503元,增长13.7%;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的10.1:48.6:41.3调整为9.3:49.1:41.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2亿元,增长30%。
2013年,惠东制鞋业经受住了各种不利因素,制鞋业保持平稳发展势头:惠东县6293个鞋企产鞋9.2亿双,总产值达到了278亿元,鞋业税收1.9亿元。[8]
2013年惠东县各镇街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1、稔山镇 51.87亿元,增长23%;
2、平山街道 30.83亿元,增长14.8%;
3、巽寮管委会 28.68亿元,增长35.4%;
4、大岭镇 17.25亿元,增长50%;
5、平海镇 17.07亿元,增长11%;
6、黄埠镇 10.6亿元,增长11%;
7、白花镇 9.6亿元,增长13%;
8、吉隆镇 9.2亿元,增长11%;
9、港口管委会 5.5亿元,增长35%;
10、铁涌镇 4.9亿元,增长50%;
11、多祝镇 3.4亿元,增长13%;
12、梁化镇 2.2亿元,增长35%;
13、安墩镇 6283万元,增长11%;
14、白盆珠镇 5740万元,增长11%;
15、高潭镇 5556万元,增长11%;
16、宝口镇 4163万,增长11%。
农业
农业在惠东县国民经济中居主要地位。*38年(1949),农业总产值为2755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6.9%。50年代前,境内农业经济以种植粮食(水稻、甘薯)为主,经济单一。农业生产由于受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束缚,加上水利设施缺乏,抗灾能力差,耕作制度和生产技术落后,因而生产水平低下。*38年(1949),水稻总产量5.18万吨,平均亩产78.5公斤。[9]
1950年后,经过土地改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推广耕作新技术和良种,治理水土流失,改良土壤,使粮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1956年,水稻总产量比1949年增长83.04%。[9]
1958—1965年,由于搞“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刮“*风”,农业生产在管理上强调集中统一,农业生产强调“以粮为纲”,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文化大*”期间,开展农业学大寨,农村大搞“割资本主义尾巴”,视多种经营为“走资本主义道路”,不允许农民发展家庭林、牧、副、渔业生产,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致使农业生产下降,农村经济一度萎靡不振。[9]
1979年以后,实施经济*改革,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三高农业”(高产量、高产值、高效益)。1985年,惠东县农业总产值结构中,种植业比重由1980年的59.3%降至48.1%。90年代初重点发展商品蔬菜基地,1995年,种植业商品率76.58%,比1988年的48.62%增加了27.96个百分点。农村经济由自给半自给逐步向商品化、社会化、基地化转变,惠东县农业总产值和主要农产品的年产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1995年,惠东县农业总产值达10.67亿元,比1949年增长37.7倍;水稻总产量18.83万吨,平均亩产317公斤,总产比1949年增加35.3倍。[9]
工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惠东境内的工业主要有:制盐、制糖、酿酒、采矿、烧石灰、榨油、加工竹木、铁器、造船等行业,均由私人开设,小型、星散,手工操作。除食盐、矿产品、石灰销往省内外,其它产品均在境内销售。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广东大埔县人张氏在平海碧甲建厂开采石英砂,制造日用玻璃运销香港。*27年(1938),白花谟岭人练义之与香港英商合伙开办凌坑石矿公司,开采石灰石、烧石灰运销香港,这是惠东中外合资办工业的开端。[10]
20世纪50-60年代建立国营和集体所有制工业,同时组织恢复私营工业和个体手工业生产,发展了电力、机械、冶金、建材、制糖、化工等现代工业。至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惠东县工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582万元增至7078万元,占惠东县社会总产值的13.0%,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9.8%。1979年后,贯彻执行“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工业生产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大批外国和港澳台商人进入惠东办工业,乡(镇)、村办工业迅速崛起,私营工业和个体工商户应运而生、蓬勃发展。惠东县已形成行业较齐全的工业体系。至1995年年底,惠东县工业企业有7189家,工业总产值451923万元,占惠东县社会总产值66.1%,占工农业总产值80.9%,其中重工业总产值91825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0.3%,轻工业总产值360098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79.7%;在工业企业总数中,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452家,总产值248552万元,其中国有工业企业36家,产值17322万元,集体工业企业336家,产值188331万元,其他工业80家,产值42899万元;村及村以下工业企业6737家,总产值203371万元,其中村办349家,产值30103万元,联户390家,产值19981万元,个体、私营5998家、产值153287万元。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有外商投资工业总产值173107万元,其中“三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工业企业69家,产值40126万元;“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补偿贸易)工业企业698家、产值132981万元。[10]
1958年掀起全民大办工业、全民大炼钢铁*,惠东县钢铁师司令部调动城镇居民、机关干部、学校师生和农村主要劳动力4万多人,上山挖铁矿、砍树烧木炭、砸铁锅、撬铁门窗,在惠东县各地垒高炉3744座,进行土法炼钢铁,大干3个多月,产品全是废品,劳民伤财,损失严重。[10]
商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惠东境内的商业均为私营,多为个体经营,少数为合股经营。1949年以后,才出现集体商业和国营商业,至1956年,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没有了私营商业。1980年又开始出现私人经营商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6 03:35
可以参看这篇PPT:http://wenku.baidu.com/link?url=XmEMNcgT_bK-tmfOUE4Z75nB8n5Ik_VqxWGE4NFCVEgj9piP0JVD9de3niaYcvsg9QVlGRfa9uejUOcX9r7BDqvFyfkRqYu2YL3b4VxhJ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