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7 03: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30 10:00
1506年,宋代词人秦观的后裔明代兵部尚书秦金来到无锡,购惠山寺僧舍“沤寓房”,并在原僧舍的基址上进行扩建,垒山凿池,移种花木,营建别墅,辟为园,名“凤谷行窝”。
凤谷行窝在存留下来的园中为从惠山寺日月池畔入园的第一座建筑。在凤谷行窝门厅右侧墙壁上,嵌刻的是后来的明代石刻《寄畅园记》。
穿过门厅,天井里两块刻石,右边是后来康熙题写的“山色溪光”,概括园内景色。左边是后来乾隆题写的“玉戛金A”,赞美园内八音洞的美妙泉声。
第一代主人秦金,号“凤山”,惠山俗称龙山,以“凤山”相对,园名取“凤谷”,也是指出此地是“凤藏龙山”的风水宝地。凤谷行窝大厅前柱子上挂着后来清代文学家翁同龢的篆书楹联:
杂树垂荫,云淡烟轻;
凤泽洁畅,气爽节和。
走廊东门叫“侵云”门,“侵云”为锡峰塔的别名,出此间可望锡峰塔影。西门为“碍月”门,可眺望九龙山峰,因峰高阻碍月色,故名“碍月”。
从“碍月”门出来,是一座苏式小庭院,中间是小水池,用太湖石围砌。周围红柱回廊连接整个庭院,廊的两端各有一个月洞门,分别叫“凝翠”和“含秀”。在廊壁上嵌有一部分《寄畅园法帖》石刻。
园中多古木,后倚一墩。土墩是1445年,时任工部侍郎的周忱于巡查江苏时,发现惠山寺按“四天之灵”的常规布局,尚缺青龙,因命人聚土堆筑。
这一土墩恰好增加了地行上的起伏。水池处于山麓,汇注了山中泉流,漾漾一鉴,增加了生动情趣,古木使园子显得浓荫广覆,苍郁幽栖。
水池位于全园的东侧名为“锦汇漪”,这片碧波荡漾的水面汇集了全园锦绣景色,整个园子的风景正是围绕着这一流池水为中心而展开的。
锦汇漪南北长,东西狭,面积仅有1600多平方米,却显得开阔明朗。东面是临水亭廊,西面地势高处造假山,水面上筑有石桥,使水面成为不规则的巨大镜面,把周围的山影、塔影、廊影、亭影、树影、花影和人影汇集在池中。园成之时,秦金作诗道:
名山投老住,卜筑有行窝。
曲涧盘幽石,长松育碧萝。
峰高看鸟渡,径僻少人过。
清梦泉声里,何缘听玉珂。
在锦汇漪上有一座石桥名为七星桥,用7条石板直铺而成,因名“七星桥”。七星桥东面临水的是飞檐翘角的“涵碧亭”。
秦金逝世后,园为其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继承。秦梁与父亲秦瀚常坐船或乘轿去凤谷行窝栽花种竹,或与友人饮酒赋诗。
1560年,父子俩又将园子作了一次修整,凿池筑山,费了一番心机,园名亦称“凤谷山庄”。
秦梁过世后,园属其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湖广巡抚秦耀所有。秦耀系东林党人,1591年,秦耀因其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归乡,回到无锡后,秦耀因朝政失意,心情郁闷,所以就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一门心思地改造“凤谷行窝”。
秦耀耗用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经过10年辛劳在园内建成卧云堂、锦汇漪、邻梵阁、含贞斋、知鱼槛、八音涧、梅亭和环翠楼等建筑,重修构列20景,秦耀并逐景赋诗。又取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寄畅山水阴”诗句,为家园命名为“寄畅园”。
卧云堂为寄畅园的主体建筑,坐西朝东,前后两进,中隔天井。在后来的清代,其前进曾向东作扩建,并以康熙御书“山色溪光”命名此堂,故又称御书碑厅。史载该堂是后来康熙、乾隆巡幸寄畅园时的接驾处。
卧云堂为具有明代江南建筑风格的三楹五架正贴式圆堂,前卷棚二界,为“一枝香”船棚轩,后带一界廊川。朝东一排落地长窗,后墙正间为长窗,两边次间为半窗。
室内铺方砖,又局部保留原有明代条铺地,以存历史信息。悬于前卷棚正中的堂匾,由后来清代皇帝宣统皇帝的四弟书写。卧云堂前月台,围着由莲花望柱、如意纹栏板组成的石栏杆,系当年旧物,拾级而下,为石板甬道。
从甬道过石桥,前为美人石。美人石为一座3米多高的湖石,它倚墙而立,像窈窕淑女,在方池前以水为镜,梳理发妆。所以人们都叫她“美人石”。
石前有个长方形的池塘,叫“镜池”。人们欣赏“美人石”一定要站在方池的西南角,少女楚楚动人的神态才能惟妙惟肖地展现在面前。
从锦汇漪东岸沿长廊向北,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六角小亭,亭名“郁盘”,取自唐代诗人王维《辅川园记》中“郁郁盘盘,云水飞动”之句。亭中青石圆台和石鼓凳是明代遗留下来的秦氏旧物。
由郁盘亭向北的长廊叫“郁盘长廊”,为秦耀改造园林时所建。旧廊前后古木成荫,郁郁葱葱,墙上漏窗外竹石花木若隐若现。仔细看会发现,这里的廊柱特别高,这条长廊也特别高敞。因此在廊内举目四望,锦汇漪对面的高大树木,以及雄伟的惠山也能一览无遗。
在锦汇漪中部的东边,顺着长廊向北,就有一方亭伸入水中,此亭名叫“知鱼槛”。它三面环水,是当年秦耀改建寄畅园时建造的,建成以后秦耀常常在此凭槛观鱼,怡然自得。
环翠楼位于水池之北,左列亭廊,右旁山冈,安排得体。更精彩的是登此楼南望,可以见到远处的锡山和山上的龙光塔,景色入画,
在锦汇漪的东边为八音涧,又名三叠泉、悬淙涧。此涧是根据晋代文学家左思“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名句而命名的。
八音洞用黄石堆砌而成,人行其中如行幽谷中。八音涧边假山群中的这些古树,都是有二三百年树龄的古樟,它们枝繁叶茂,最粗有4米。
八音涧西高东低,涧中石路迂回,上有茂林,下流清泉。涓涓流水,则巧引二泉水伏流入园。
八音涧总长36米,深1.9米至2.6米,宽从0.6米至4.5米作大幅度收放的八音涧,除了山间谷道所擅的阴阳开合、极尽变化的妙致以外,又将引泉、听泉、掇石、藏景等多种造园手法了无痕迹地融合在一起,显得从容不迫,挥洒自如。
二泉的伏流,从园西墙根引入涧端后,便化为上下三叠,于是无声的泉水就开始变为有声的涧流,创造出“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境界。
八音涧的名为后来清末举人许国凤书题,其命名是说它好似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八种材料制成的乐器,合奏出“高山流水”的天然乐章。
八音涧的掇石艺术,堪称我国古典园林中黄石假山的翘楚。其堆叠技法,是根据黄石山崖之横向折褶和竖向节理所构成的天然岩相,取其纹理刚健、体量浑厚、轮廓分明、线答卷遒劲的特点。
模拟我国山水画之“大斧劈皴”笔法,选用大块黄石,把涧壁硬是化作了石脉分明、坡脚停匀、进退自如、曲折有致、悬挑横卧、参差高低、主从相依、顾盼生情的天然图画。
这种师法自然、饶有画理的高超手段,使这里具备了层叠的冈峦、嶙峋的山谷、幽深的岩壑、清浅的涧流,可说是外呈浑厚苍劲之势,内蕴深邃幽奇之奥,人行其间,尽得江南山水的神韵意趣。
正是这种幽曲的景观,又规范了人们的视线和对景物的感知,待走到稍为空旷处,便透过树梢罅间的斑驳光线,使人联想起“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意。
鹤步滩是园中的主山,用当地山石围叠,并用土夯实。造园者把这里的假山当做惠山余脉来处理,使它们气势相连,假山脚下有弯曲谷道,洞水顺流而下,水石相谐,情趣盎然,好似成群白鹤栖息漫步,因此取名“鹤步滩”。
在八音涧的南边便是含贞斋。含贞斋坐西朝东的三门古屋,这里原是园主秦耀读书处,这位官场失意的园主喜欢吟咏“盘桓抚古松,千载怀渊明;岁寒挺高节,吾自含我贞”的诗句,因此斋名也就叫做“含贞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