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7 03: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8 12:33
(2005年6月25日)
今年6月25日是第15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科学发展”。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在我们这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土地问题始终是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必须充分认识到,节约、集约和合理利用土地,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也是维护当前改革发展稳定良好局面的当务之急。
从全国来年地,在不到世界10%的耕地上,承载着世界22%的人口,“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从新疆土地资源状况来看,土地资源丰富,难利用的面积大,山地、沙漠多、平地少、不宜农用面积大,宜农后备土地资源较多,但开发难度较大。到2004年底,全区拥有耕地6038.19万亩,人均耕地面积约3.12亩,后备耕地资源总量2.23亿亩,2030年以前有水源保障可开发的为4978.59万亩。全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率为38.6%。土地资源的特点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时间里,必须是既要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又要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既要考虑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在自治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局委员、自治区**王乐泉同志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正确处理国土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要积极引导开发建设项目多用荒山、荒滩、荒地等国有未利用地;运用市场准入标准、经济杠杆和供地*,引导和改进用地结构,重点对建设用地的结构、布局进行调整和整合,大力推进资源的节约利用,坚决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圈占土地现象。城市的发展需要大量用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头脑要清醒,思路要开阔。在新疆,城市扩建就是要严格控制基本农田的征用,尽可能不占耕地,鼓励利用戈壁、荒滩、非耕地建设新城区、坚定不移地实施城中有田,田间有城的格局,保护耕地,神圣不可侵犯。
节约集约用地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通过土地集约利用,可以充分发挥其他要素的生产潜力,在一定的用地面积上,不断实现高数量和高质量的经济和技术产出,提高区域生产效率,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活力。通过对各类用地统筹规划,尤其是提高各类建设用地的集约度,可以有效节约用地,提高土地产出效率;从而保持一定水平的后备土地资源,增加城市中的绿化用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同时也能有效节制农业用地非农化的速度,避免目前普遍存在的城市建设大规模占用耕地的现象,对农业生态环境形成保护,为以后的发展保留空间。
节约集约用地是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的客观要求。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不可避免地要占用一些土地。但近年来乱占滥用耕地、严重浪费土地的问题,已严重导致耕地越占越多,土地利用效率越来越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从农村进入城市,给城市用地、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通过土地集约利用,可以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保证必要的生活休闲用地,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只有管好用好土地,才能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既保证粮食安全,同时又保证工业化、城镇化所必需的土地供给,顺利推进现代化进程。
解决土地供求矛盾,要着重在提高现有土地利用率上下功夫,把节约土地放在首位,并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从严从紧控制建设用地增量,规范审批管理。按照国家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定额标准和我区建设用地定额指标体系,严格把好土地供应关口。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促进集约用地,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是严格执行国土资源规划,强化对资源节约的硬约束。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项目用地确需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必须坚持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
三是实行严而又严的资源管理制度,推进资源节约工作。在土地利用管理方面,建立健全用地定额指标。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用途等情况,推行单位土地面积的投资强度、土地利用强度、投入产出率等指标控制制度,细化各业用地指标,严格按标准供地,促进土地建设集约利用。
四是全面开展全区存量建设用地情况专项检查,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分析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鼓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措施。严禁闲置土地,认真落实土地闲置费的征收,制定*鼓励土地整理和村庄整理。
五是进一步完善土地市场配置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进一步培育规范土地市场,建立资源节约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从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资源产权制度入手,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构建资源节约的利益机制。从严控制划拨供地范围。严格执行自治区*批准公布的协议出让土地最低价标准,禁止低价出让土地。要积极探索完善竞争性工业用地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办法。
六是要进一步发挥激励和约束机制,努力在全区形成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科学发展的良好风尚,走出一条符合自治区区情的资源集约利用型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
(为纪念第15个“全国土地日”而作,原载《新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