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0 02:43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0:40
他的主要方向是研究A·c·普希金和拜伦风格的长诗。拜伦式的长诗成为莱蒙托夫早期的主要作品。1828—1829年,他写下了《海盗》、《罪犯》、《奥列格》、《两兄弟》(死后发表)、《最后的自由之子》、《伊兹麦尔一白》和《恶魔》等诗篇。这些长诗的主人公都是与社会抗争、践踏社会和道德规范的英雄、被抛弃者和*分子,“罪恶”悬在他们头上,这种罪恶通常被秘密笼罩,并以苦难的表象出现。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0:40
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1814年10月15日——1841年7月27日)是继普希金之后*又一位伟大诗人。被别林斯基誉为“民族诗人”。1814年生于莫斯科。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塔尔哈内度过的。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天资聪颖通晓多种外语,在艺术方面也很有天分。后来考入莫斯科大学。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转入圣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1837年1月27日普希金因受匿名信的侮辱,而与法国大*的逃亡者、禁卫军官丹特士进行决斗。普希金在决斗中受了重伤,29日逝世,死时38岁。莱蒙托夫听到这个消息后悲愤至极,当即写下了著名的诗篇《诗人之歹盼》。诗人对杀害普希金的凶手投出了匕首般的诗句,激怒了沙皇,震惊了整个社会。在沙皇尼古拉一世的亲自安排下,他被流放到高加索。由于外祖母的奔走,诗人于1838年4月回到彼得堡。1840年2月有人煽动法国公使的儿子巴兰特与莱蒙托夫决斗而死。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0:41
比我高点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