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9 23:34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6:42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VhFMkAKRMe5_EUHxp0_zow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6:43
这两天碰巧看到了好几个关于死亡的话题。各人因价值观不同,对死亡所抱有的观点就会相对不同。谈“死亡”离不开信仰,二者有紧密的关系。不同信仰的人,向孩子解释死亡会有巨大的差异。我是一个*徒,我相信人活在世间是为了将来永生所做的预备,也相信肉体死亡绝不是人生的句号。因此,我和丈夫在与孩子们讨论有关死亡的话题时,绝对会谈到我们家的信仰:耶稣道成肉身来到这世间,为我们钉死在十字架上,然后他又复活了,是为了胜过死亡,让我们死后也能够跟他一起复活,共度永生:那时经上所记‘死被得胜吞灭’的话就应验了。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哥前所以我们面对孩子关于死亡的问题时,会从分离丧失的角度来解释,并帮他们处理这些经历带来的负面情绪。通常有关死亡的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好奇,由旁人的亲朋好友去世而引起的问题。这类很好回答,因为不涉及孩子自己的情感,可以根据父母当时的时间和想法以及孩子的年龄段来解释。
第二类问题是孩子本身亲爱的人或宠物死了,要如何处理。下面的两个回答是针对这些比较费时的问题。我家里经历过宠物的死亡,我和丈夫都回答过孩子们与死亡有关的问题。孩子们问这些问题,很多时候不是为了满足求知欲,而是因为心里难过,问问题能得到纾解和安慰。当孩子问这类问题的时候,的内心情绪很复杂,不是父母一两句话就能马上解决的。父母需要花一段时间陪伴孩子经历“丧失“。我相信,在年幼的孩子经历身边亲人去世或宠物死亡的时候,我们不必惧怕,而是直面问题。因为我们做父母的也可以在面对死亡的话题时进行反思:我对孩子说的安慰话,能够安慰我自己吗?我对自己、对孩子诚实吗?要是我们死后真的什么都没有了,那这一生活着,学习、工作、爱情、人情、正义、苦难等等会有什么样的意义?要是你给孩子的答案不能满足自己,说不定这个追寻答案的过程能够带你们进入对人生、对信仰、对价值观更深层面的探索,甚至因此获得永生的眼光。我没有就这个话题写新的内容,在我过去的文章中,我回答过有关死亡的问题,在此收集起来给有这方面需要的父母们参考。请记得,不必惧怕死亡,或回避有关死亡的话题,但是也不能小看或忽视“死亡”给孩子带来的各种非常真实和需要处理的情绪。所以请尊重孩子的感受,给予孩子时间疗伤,陪伴孩子走过这个宝贵的过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6:43
死亡是人生中最大的分离焦虑。孩子体会到某种分离的痛苦,会不断联想下去,进而他小小世界里面最重要的关系就受到了威胁,那就是跟妈妈永远的分离。这种焦虑就在他的梦里出现了。这个时候,你需要:认可和接纳他感受到的分离痛苦,不要否定他任何焦虑、恐惧、痛苦的情绪。帮助他好好告别,给他一个跟他心爱的小宠物告别的机会。为什么我们要有葬礼,就是给予我们一个正式的仪式来告别对方,记忆中有一个时间点,我们跟对方一起制造回忆的时间已经结束,但是我们会纪念和珍惜过去曾经拥有的美好,不会忘记对方曾经的存在带给我们的回忆。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6:44
很多父母不愿意让事实伤害孩子,但是欺骗反而会摧毁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每一个人都会在某一天面临亲朋的死亡,也需要处理死亡所带来的丧失感受。要是不引导孩子去处理这种感受,孩子会一辈子感觉内心不对劲。我建议跟孩子说,爸爸已经去世了。他是一个很好,很爱你的爸爸。根据你对死亡和永生的理解,你可以解释去世、死亡是什么,死后去哪里。然后你可以勇敢地面对她的痛苦,跟她分享你也多么想念爸爸。然后,给自己跟孩子一段时间,一起看看以前爸爸的照片,跟她讲爸爸以前有多么好的各种故事,让他在孩子的脑海里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很多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单亲妈妈的家庭发现,小时候内心对爸爸有美好印象的人,长大以后,心理远远比从小在内心怨恨爸爸的人健康,两类人的成长过程大大不同。要是在孩子的内心,爸爸虽然不在了,但还是一个英雄,孩子不会觉得被爸爸遗弃或拒绝,会继续感受到自己被爸爸爱着。这跟认为“爸爸不愿意在我身边”的孩子对自己价值的认可和感受是不一样的。替孩子找一个爸爸并不能回答为什么现在这个爸爸消失了。回答好这个问题以后,她是否准备好再有一个新爸爸,是以后再面对的事。最好讲真实的,美好的,爸爸在世时的故事,让孩子能够把自己的爸爸继续当成伟大的英雄。这也能够给她带来安全感,因为爸爸在天堂看顾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