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的庙号为什么说是东汉光武帝刘秀追加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9 14:32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7 11:32
严格地讲,汉宣帝中宗的庙号并非刘秀追加,而是经其认定。
最初提出给宣帝加庙号的是王莽。《汉书·平帝纪》:“安汉公奏立明堂、辟雍。尊孝宣庙为中宗,孝元庙为高宗,天子世世献祭。”经过王莽的主张,立汉宣帝庙号为中宗,汉元帝庙号为高宗。
扩展资料:
西汉只给4个帝王有庙号,除了太祖刘邦,武帝刘彻,文帝,接下来的就是汉宣帝的中宗皇帝了。
汉宣帝刘询,刘询在位期间,西汉发展到顶峰,社会发达程度,军事能力,皆可超越前任几任帝王,而且现在史学界也把汉宣帝时期称之为西汉最发达最鼎盛的时期。
公元前60年,匈奴内讧,汉宣帝派郑吉为第一任西域都护。史料记载郑吉“既破车师,降日逐,威震西域,遂并护车师以西北道,故号曰‘都护’。”
在打击匈奴上,汉宣帝一改汉昭帝时的防御*,采取了和汉武帝一样的主动策略,但他的这种主动并不是只去打击,而是武力和和谈并用,文德与武道齐抓。
此后匈奴内讧加剧,五单于争立,后发展成了郅支单于与呼韩邪单于两部对立争雄的局面。汉宣帝乘机扶立呼韩邪单于,呼韩耶单于感其德,于公元前51年来长安向汉宣帝称臣。
之后汉宣帝又派赵充国平定羌乱,把现在青海东北部纳入帝国的版图,使河西走廊不再是一条长带,而是与其他大汉国土连成一片。
由于汉宣帝知人善任,宣帝一朝也与汉武帝时期一样人才辈出,大家在汉宣帝的领导下一起谱写了昭宣中兴的光辉时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汉宣帝刘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7 11:33
严格地讲,汉宣帝中宗的庙号并非刘秀追加,而是经其认定。
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极少,尤其是西汉,非有大功大德者不能拥有。
最初提出给宣帝加庙号的是王莽。《汉书·平帝纪》:“安汉公奏立明堂、辟雍。尊孝宣庙为中宗,孝元庙为高宗,天子世世献祭。”经过王莽的主张,立汉宣帝庙号为中宗,汉元帝庙号为高宗。
东汉初年为确立国家祭祀系统,议及西汉诸帝的庙号问题时,光武帝刘秀批准将元帝的庙号高宗、成帝的庙号统宗、平帝的庙号元宗去掉,最终只保留了高、文、武、宣四帝的庙号。分别为太祖高皇帝刘邦、太宗孝文皇帝刘恒、世宗孝武皇帝刘彻、中宗孝宣皇帝刘询。以上四位,皆经过刘秀的正式认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7 11:33
正确的。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周朝确立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为给予盖棺定论的评价。庙号制度被废止。秦朝连谥号制度也废止了。
汉朝以后承袭了庙号这一制度。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但自司马迁时就称其为高祖,后世多习用之),谥号为高皇帝(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汉朝强调以孝治天下,所以除刘邦外,继嗣皇帝谥号都有「孝」字。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极少。西汉刘邦为太祖高皇帝(孝景帝刘启上庙号)、刘恒为太宗(孝景帝刘启上庙号)、刘彻为世宗孝武皇帝(孝宣帝刘询上庙号)、刘询为中宗孝宣皇帝(刘秀上庙号);东汉刘秀为世祖光武皇帝(孝明帝刘庄上庙号)、刘庄为显宗孝明皇帝(孝章帝刘炟上庙号)、刘炟为肃宗孝章皇帝(孝和帝刘肇上庙号)。另外东汉还有几个皇帝有庙号:刘肇为穆宗孝和皇帝、刘佑为恭宗孝安皇帝、刘保为敬宗孝顺皇帝、刘志为威宗孝桓皇帝,不过这一些庙号在孝献帝时被取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7 11:34
我也觉得百度百科的说法是错误,汉宣帝中宗的的庙号不可能是刘秀上的,因为汉元帝高宗的庙号是汉平帝刘衎上的,死在女人(赵合德)床上的汉成帝刘骜都有统宗的庙号,汉宣帝不可能到了东汉才有庙号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7 11:34
这个问题需要涉及到一位历史人物王莽.和两段历史典故绿林赤眉农面起义与中兴汉室.
公元9年,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篡位汉室政权正式丧失)西汉末年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大批农民丧失土地(封建地主阶级代表的*)多数沦落成为流民或者努力.王莽改制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后赤眉军起义屡败王莽的军队.昆阳之战后.他们攻入长安推翻王莽政权.
汉光武帝刘秀为汉景帝后裔.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对王莽.公元25年刘秀称帝国号仍为汉.定都洛阳.重新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中兴之主.
以上便是其中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