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59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7 22:47
除夕,是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
中国人在除夕夜里,最隆重、的事莫不过守岁,守岁是除夕夜最有仪式感的事情了。守岁,俗名“熬年”。
西晋周处《风土记》记载:“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这是记载守岁风俗最早的文献典籍。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守岁的习俗。由此可见,至少在魏晋南北朝时,除夕守岁的习俗就已风行大江南北。
除夕夜是旧年的最后时段,人们在这一晚彻夜不眠,以待天明。当时间的滴漏在围炉夜话的温馨氛围中,在子夜钟声与爆竹的热烈与喧嚣中,在祝福与期盼的声声话语中,新年的第一缕晨光携带者春风的暖意洒向千家万户,这正是王安石笔下“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意境。
如南朝诗人徐君茜所作的《共内人夜坐守岁》一诗中,就写到了他和家人守岁的情景:“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除夕之夜通宵不睡的风俗,从西晋一直延续到唐代,而且在唐代称为举国欢庆的一件盛事。唐朝民间通常在黄昏之后便开始燃烛守岁,灯火通明,通宵达旦,以迎新年。
唐朝是一个诗歌的朝代,对于这么重要的节日,诗人肯定会在除夕夜竞技诗歌,唐诗中有直接以除夕守岁为题的诗歌。
杜甫在《杜位宅守岁》中写道“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白居易《除夜》中写道“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罗隐《除夜》诗中说“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这几位诗人从不同的视角入手,写出了他们在除夕夜的欢愉的感慨。
宫廷也不例外,李世民在宫廷中庆祝春节的到来,他和大臣们一起守岁,与民同乐,为此他也写了一首《守岁》的诗歌,诗中的“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描写的正是除夕守岁的情景。
到宋代,守岁的风俗已经遍布于城乡各地,且出现了很多关于守岁的诗诗词作品,苏轼说:“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陆游说:“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这样的除夕夜注定是一个难忘的时刻,守岁从除夕夜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除夕,少不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在年夜饭就像它本身的寓意——团圆、团聚一样,成为维系一家人的情感的纽带。
除夕夜也是一家人“全家总动员”的时刻。在除夕夜,一家人欢聚一堂,围坐桌旁,共叙家常,宋代诗人毛滂在《元日》诗中写下了“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的年夜饭盛景。
除夕夜守岁,是一个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时刻,这也是一个其乐融融、觥筹交错的欢愉情景。王安石更是在欣喜地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欣喜地写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名句。
家人在除夕欢聚一堂,一杯屠苏酒,其乐融融,其情恰恰,这温馨的时刻让人们更多了一份对家的眷顾,多了一份家的凝聚力。
除夕夜守岁的风俗习惯,也被人们沿袭至今。现在的人们在除夕夜会有看春晚、吃年夜饭、放烟花爆竹等一系列娱乐活动,其实都是辞旧迎新,既有对逝去岁月的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新年的美好希望之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7 22:48
起源于南北朝,这样的话可以让人们更好的迎接新的一年,可以达到祛邪,压制坏运气的效果。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7 22:48
这个习俗起源于宋朝,因为守岁代表着非常美好的寓意,同时也代表着去除一年当中不好的事情。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7 22:49
魏晋南北朝 以前就有了,是为了迎接新的一年,亲人要坐在一起聊天,感受欢乐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