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照食物和日本核电站强地震后核泄漏区域生产的产品有什么区别?看百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0 20:3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3 15:07
尽管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释放的碘-131当量,只有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10%左右,但仍然超过了数万TBq碘-131当量,因此,也为7级核事故。
下面直接来重点:
国际(ICRP)的推荐值是每小时 0.1 微西弗,环境辐射值在每小时0.2微西弗以下,属于一般背景辐射范围正常值,而一般值则只有0.05微西弗。这样一整年受到的辐射量就会在 1.0 毫西弗以内,就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影响。
辐射是与距离有关系的,福岛事故核电站周边剂量远超标准,东京的辐射水平目前也在0.05微西弗左右,前段时间有人说北京的某一天本底(0.07微西弗)大于日本,这是事实但是却是没有必要比较的,因为都很低,都达标的。就像我们没有必要比较一个考了2分的同学和3分同学到底哪个学习更好或者更差的。
有记者亲测福岛禁区外围的辐射强度依然高达0.4μSv/h,大约是日本自然本底辐射 (我们日常所受到的来自自然环境的辐射)的40倍。在该区域生活一年,累计辐射吸收剂量比国际标准建议的公众年吸收量高出3倍多。对健康会有很大影响。
所以日本大部分地区目前辐射是正常的,距离福岛附近的区域有可能接近或超过限值,短期的出差旅游,但是注意饮食问题,尤其要注意食品来源问题。短期旅行关注当地公布的环境辐射监测数据,或者带一个呗,反正不贵的(几百到1000软妹币)
以下内容科普:
发生核电厂严重事故时,反应堆放射性物质可能会向周边环境释放。其中,对健康具有风险的主要放射性核素为放射性碘、放射性铯和放射性惰性气体等。
(1)放射性碘
放射性碘的同位素有24种,核事故时辐射防护的主要对象是碘-131。放射性碘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随饮食摄入,其次是受污染的大气吸入(后者只发生于放射性烟羽通过时期)。含放射性碘的牛奶是人们摄入放射性碘的主要来源,牛、羊、猪和鸡蛋也是人们摄入放射性碘的来源。此外,水生动植物对碘有很高的浓集能力,若反应堆事故释放的放射性核素污染了天然水体,则其中的食用动植物也可能成为公众摄入放射性碘的来源。
碘-131的半衰期是8天。放射性碘进入人体后迅速蓄积于甲状腺,甲状腺中的碘含量比其他器官或组织中的含量高几百倍,甚至几千倍,可引起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远期可发生甲状腺结节和癌变。儿童摄入放射性碘的危险性比*更大,因为儿童的甲状腺小于*,同一数量的放射性碘,儿童摄入后甲状腺所受的剂量是*摄入后的2-10倍。
2)放射性铯
铯是元素周期表第I族碱金属,属稀有元素。铯的原子序数为55,共有31种同位素,其中铯-134至铯-146为裂变产物,生物学意义最大的是铯-137,为b、g辐射体,物理半衰期30年。
铯-137是公众受全球性放射性落下灰照射剂量的主要放射性核素之一,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和伤口进入人体。特别是极易从胃肠道吸收,吸收率约为100%。经呼吸道的吸入量只占食入量的1%左右。母体中的铯可经胎盘进入胎儿,还可经乳汁分泌。由于铯在体内分布均匀以及其子体钡-137m量子在体内的穿透力较强,各组织均会受到体内铯-137较均匀的照射,引起多器官放射性损伤。
铯-137属中等毒性组核素,但由于环境中的放射性铯对公众的照射剂量很低,迄今尚无人群损伤效应的流行病学资料。有关放射性铯的生物效应资料基本来自动物实验,铯-137对动物机体的生物效应包括急性辐射效应如骨髓破坏、造血功能不良、白细胞和血小板显著降低、贫血、败血症和出血症候群等,远期辐射效应如甲状腺癌、淋巴肉瘤、神经元纤维肉瘤和乳腺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