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0 17:1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6:03
人类与地质环境的关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化。在文明史前时期,从人类有意识地制造工具开始,人类从被动地依附于地质环境转向主动地求助于地质环境,从周围的地质环境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就地选取合适的矿产材料作为原料来制造工具。以当时人们开发利用的主要矿产种类为依据,历史学家将文明史前时期划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这一时期人类与地质环境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人类向地质环境的资源单纯索取上。从原始社会末期到近代资本主义萌芽,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农业文明时期。这一时期,人类在向地质环境索取更多的生活生产资料的同时,主动地顺应地质环境,利用缓慢进步的技术改造地质环境;随着人口的增加与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地质环境改造的能力在局域内超越了地质环境承载力,引发了当时难以解决的地质环境问题。18世纪中叶,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时期。这一时期人类与地质环境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经济活动对地质环境无约束的大规模扰动、改造和污染。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空前提高,矿产、地下水和土地(土壤)资源开发规模日益扩大;农业生产、交通水利设施建设、矿冶工程、城市化等经济活动对地质环境作用强度不断加大;矿山环境问题、土壤流失、地面沉降、土壤污染等地质环境问题逐步显现、恶化,对人类生活生产形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威胁;人类保护地质环境的意识缓慢觉醒,工业化国家开始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人们的经济活动。人们对地质环境的扰动在越来越多的地区超过了自然营力的作用。20世纪末,在发展中国家加快工业化的同时,发达国家进入了知识*时期。这一时期人类与地质环境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开发与保护并重,从过去无节制的大规模扰动、改造和污染模式转向人地协调相处模式。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快,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多处在产业链低端,以生产资源环境密集型产品为主。一方面,发达国家加大治理工业化过程中遗留的地质环境问题力度,加强地质环境涵养与保护;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承载了越来越多的资源消耗和地质环境污染,地质环境压力不断增大。经济活动对地质环境的作用在空间上不断延伸,在强度上不断加大。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各个国家先后出台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和规划加强地质环境保护与管理。
地质环境与社会经济是两个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社会经济从地质环境获取所需要的资源,包括化石能源、金属矿石、建筑材料、地下水等,形成了地质环境向社会经济的输入物质流;社会经济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排出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废水等,形成了社会经济向地质环境的输出物质流。伴随着输入、输出物质流,地质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引发了各种地质环境问题,例如地面沉降、崩滑流、海水入侵、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地质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恶化促使人们反思自己的经济行为,继而制定和采取各种行政、技术措施加强地质环境管理,通过对经济活动施加约束改变输入物质流和输出物质流,最终降低社会经济发展的地质环境成本。
图5–3概化了地质环境与社会经济相互作用的整个过程。地质环境与社会经济作用过程包括4个关键环节[19]:①状态层:表示地质环境所处的状态,在各种自然驱动因子和人类活动作用下,地质环境状态处在不断变化中,主要表现为地下水位、地下水质量、土壤含水量、地应力、地面标高等要素随时间不断发生波动;②压力层:表示经济社会通过矿产开发、城市化、工程建设、农业生产等经济活动向地质环境施加压力,其外在表现为各种输入和输出物质流;③问题层:表示当经济活动施加给地质环境的压力改变原来地质环境平衡状态后所产生的各种地质环境问题,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④管理层:表示经济社会对地质环境问题所做出的响应。因此,地质环境调查与管理需要面对的是地质环境与社会经济相互作用的整个过程,仅仅对其中的某个环节开展调查或采取措施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地质环境问题。
图5-3 地质环境与社会经济相互作用概念模型